本文摘要:文物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篇 档案论文 利用文物档案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让死档案变成活档案,通过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使人们更加了解历史,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吸收更多的精髓养分,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传统文化
文物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篇档案论文利用文物档案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让“死”档案变成“活档案”,通过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使人们更加了解历史,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吸收更多的精髓养分,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光大。《档案天地》(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河北省档案局主办的河北省唯一省级档案专业刊物,也是河北省档案学会会刊。本刊创办以来,在对档案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微观指导、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公布档案史料等方面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已成为档案系统的喉舌、耳目和联系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桥梁。
文物档案是在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文物检测、文物展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实物、拓片、模本、声像等原始记录。文物档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记忆和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和再现历史的最好印证。如何把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我国有几千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文明发展史,做好文物档案工作非常重要。本文试从四个方面简要阐释文物档案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一、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建立文物档案的重要性
2012年to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各地文物部门按照要求积极行动,现已注册收藏单位14481家,登录文物48592662件,42678686张照片。各文保单位对这些文物都进行了归档立卷,并利用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建立了电子档案。文物普查登记是建立文物档案的过程基础,普查工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普查过程中的文物登记要力求准确、完整,因为所有登记的文物资料都将整理归档,为米来的文物考古、发掘、研究、检测、保护等项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针对文物普查工作,国家文物局制定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档案保管备案制度》,明确规定了档案的归档范围。其归档范围包括:业务材料和工作材料,并对每一项材料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要求归档的材料完整、齐全,做到不漏、不缺、不损。当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国正在进行中,现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比如,山东省通过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孔府文物档案馆现已收集了大量的档案材料,普查中发现了许多善本古籍,既有清代的经义注疏类,也有民国是政要论类。同时,还发现了清末民初的手抄古诗词及原创诗赋文稿。
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对研究孔府家族的历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档案材料,并通过孔府家族史的研究,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另外,整理、登记归档后的孔府移动文物档案,更方便了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物考古研究。通过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进一步摸清了馆藏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不仅为下一步文物修复保护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为各类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了生动可靠的档案材料。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既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同样也属于我们子孙后代,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义务采取一切可行的保护措施,使博物馆藏文物传诸后世。因此,做好可移动文物记录、登记、普查,就会更好地为文物保护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推动文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考古发掘过程中及时建立文物档案的重要性
考古发掘现场会出土许多文物,由于考古发掘持续时间较长,所发掘出土的文物档案资料记录得是否完整齐全,关系到米来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发、展不等环节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考古工作的现场,需要记录和处理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信息,并将这些出土的文物进行登记、拍照、摄像、绘图。长期以来,由于考古人员相对少、仟务比较重,而且缺少从事出土文物的记录、归档等环节的专「1人员,结果造成记录不够完整、不够规范,有的出土文物因为没有按时整理归档,致使考古成果不能很好地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应有的遗憾。近年来,国家更为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对文物档案的内容、格式等提出了要求,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对在考古发掘中形成的档案也有了统一的要求:要求有考古发掘记录、工作报告等,对出土的文物逐一进行登记、编目、归档。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25个人围项目中脱颖而出,‘白是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中,文物档案在评选工作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历经四次水下考古调查,提取水下文物60个种类180余件文物,涉及船体构件、船载武器、船员生活用品等。其中,能确证“致远号”身份的遗物有:方形舷窗,152毫米炮弹、十管加特林机枪、鱼雷引线、“致远”文字标识的定制餐具等。这些文物为中国近代史、甲午之战真实情况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在考古发掘工作中,文献档案可以对发掘工作起到补充和借鉴的作用。为逼近历史,在发掘工作开始前,考古工作者需要查找相关的文献记载。山野考古,需要注意“三种山野”,即考古的山野、文献的山野和口碑的山野。考古发掘离不开相关文献的辅助,针对文物考古还要相应地收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考古发掘中作为必要的参考和卒卜充。
三、文物档案在申请各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申遗档案是世界遗产保护组织必查项目,档案翔实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申遗的成败02014年张赛墓作为丝绸之路陕西省匕个遗产点之一,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但当初却险些失去这样的机会。申遗初期,国内专家认为张赛墓文物遗存少,对其真实性和文化价值表不质疑,为了证实张赛墓的真实性、完整性、文化及历史价值,通过对张赛墓的相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进行调查、搜集,工作人员搜集了大量的与张赛墓有关的遗址遗迹、民间传说、神话典故等实物、文字和音像资料。这样,经过专家对这些档案资料的论证,解除了专家对张赛墓真实性和文化价值的质疑,为张赛墓最终人选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文物档案在申遗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文物工作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强调真实J吐和文物的文化价值的原则。这就要求文物档案人员要注重档案的日常管理,注重每一个环节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搜集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申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技术性很高的专业性工作,需要提供各方面的档案材料,如果不重视平常的文物档案管理,就会失去一些宝贵的机会,留下一些不应有的遗憾。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在以下几个环节注意做好文物档案的收集工作:考古调查材料的收集、考古发掘材料、考古报告、考古研究;此外,还要搜集整理相关史志、图书资料以及水文、气象、环境等参考资料。这些材料是申遗文本必不可少的档案材料。因此,文物档案是申遗工作重要的环节,文物档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申遗工作的成败,在文物考古中要增强档案意识,提高认识,切实把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贯通文物工作的始终。
四、利用文物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
比如,以“让文化遗产融人现代生活”为主题的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其中登记可移动文物100125件,并建立了详尽的档案。档案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文物级别、藏品来源、完残程度、人藏时间、文物图片数据等14项指标。这些档案对了解西藏发展历史、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水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比如,利用抗战文物档案展,讲述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其中,静静放在展厅一隅的一封遗书档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余奉命出征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者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这是川军名将傅常在上前线前留给妻儿的家书,看到英雄的笔迹,我们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还原了当时告别妻儿的感人场景,被将军的英雄情怀所感动。在这里档案生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