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图书馆职称论文发表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以及公益性影响,近年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 图书馆也应该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革新,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应该积极学习其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理念,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图书馆的
这篇图书馆职称论文发表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以及公益性影响,近年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 图书馆也应该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革新,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应该积极学习其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理念,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图书馆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职称论文,信息技术;图书管理模式;智能化;创新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将不同于以往的图书管理。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可以把海量的藏书转化为电子版存储到移动设备上,而且文字的存储占用的移动设备的容量比较小,不影响用户的其他行为,而且使用便捷,对在线云端的访问可以随时的查看需要借阅的图书,实时便捷的为大众带来了好处。对于图书管理模式来说,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建立网上云端和APP,把大量的图书录入成电子版,方便人们借阅浏览。同时,信息图书馆的建立,可以节省许多空间,并且在图书管理上建立数据库可以做到对图书状态的把握,借阅时的查找图书也更加的便捷。
1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1传统图书管理被动性和封闭性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是对图书进行保存,收藏。对外来者图书馆为其提供藏书检索、查阅、借阅等功能性的服务。图书馆在借阅和查阅等提供基础服务时的地位是被动的,这是由图书的特性决定的,也是图书馆受地域和时间特点的约束所致,是受信息技术的发展所限制。图书馆在为外来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同时,对图书的借阅有时长的限制,一般为两周到一个月的借阅周期,这限制了图书的传播范围,特别是社科类图书,即时性、信息性很强,怎样高效周转,是一个主要问题。其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较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所以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一般不互通,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这些状况。对于单位的小型图书馆,不及时交流,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还有,图书馆有些藏书是非常珍贵稀少的,但出于保护的原则,图书馆对这类图书的保护措施是不允许外借,只能查阅,或者不能在单位之间传播交流,这也导致了信息的封闭性的增加。
1.2传统图书管理的公益性
大型的图书馆大部分是国家出资建造或者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内部的图书馆,其中,极大多数图书馆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由于公益化的原因,所以一般的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不会来投资类似图书行业这样光亏损不盈利的图书馆的建造。因为不盈利的原因,所以没有市场的良好的竞争的压力,导致了图书行业的发展没有动力。服务模式单一,服务人员短缺,不符合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公共设施提供更好的便民服务的要求,不利于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
1.3传统图书管理的工作量大
传统的图书管理因为册数众多,占地量巨大,所以导致书籍的管理所需要人员众多,工作量巨大。但正因如此,缺乏必要的正规化的管理,导致了图书分类和编号的困难,对书籍的采集、编号、入库摆放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整理工作,高强度的工作给了图书管理人员巨大的压力。
1.4传统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传统模式的图书管理还存在于许多的图书管理机构,但许多得图书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的水平令人堪忧。一般的图书馆的信息化就是对一批采购书籍进行电子文档的记录,但具体到书籍的编号和分类大多图书馆都没做到。同时,传统图书馆的借阅者在寻找图书的时候往往是一头雾水,因为图书在借出与还回之间摆放的位置已经改变,常常是经济学的学籍摆放到文学类的书架上面,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就是书籍的检索查找是对借阅者最大的障碍,因为没有信息化的检索工具,所以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办法寻找所要借阅的图书,这给借阅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馆藏毕竟有限,但因为没有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和文件共享,导致需要的文献资料查找不到就要到另外的图书馆去借阅寻找,效率极其的低下。这是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一大弊病。所以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应该尽可能快的应用到图书管理中,给图书管理者和借阅者带来方便快捷的体验。
2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
2.1信息技术有利于馆藏书籍的数字化
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个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对书籍进行数字化的保存技术。传统的图书的保存是一项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方法的工作。它的保存方法及其的苛刻,必须在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对书籍的腐化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要占据大量的空间和修复人员的时间。而且由于一些书籍的珍贵性和保存方面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被借阅,甚至都不能谋得一面,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遗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稀有图书的面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信息化的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把大型的珍贵的书画子集录入到系统中,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既保存了稀有的书籍资料,也让大众能一睹这些书籍字画的美。还可以通过网上下载,在线或者离线观看书籍。
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上或者故宫博物院里,都可以看到电子版的国宝《清明上河图》,真迹保存完好,而展现的是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同时,对书籍的数字化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教育能力和传播能力,借阅者可以通过对电子版的借阅看到完整的书籍内容,可以分享给朋友,和朋友一起学习成长,还可以同时选择借阅其他的书籍,不受图书馆场地所在和闭馆时间的影响。
2.2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图书管理系统的网络智能化
信息化的技术为书籍的查找和检索带来了信息检索技术。书籍的借阅和放回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书籍的归类的问题。如何放回最初图书分类的问题,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是图书管理员进行手动的查找,然后尽可能的与原图书位置一致。这种模棱两可的归类方法带来的图书管理的混乱模式,最终图书的分类将混乱无序。而信息化的检索和查找为图书的分类提供了依据,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可以彻底的区分书籍的类别,避免效率的低下,在对进行书籍检索时,可以按照排、列、组和日期进行检索,还可以利用语言的分类和主题语言的检索达到目的。
2.3信息化技术导致的信息化浪潮冲击了传统的图书馆借阅系统
传统的图书馆的书籍是作为一个系统学习的一大板块而存在的。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碎片化的信息的产生已经超过了人类几千年的信息积累。这些碎片化信息的产生极大的分散了人们对于书籍的兴趣和注意力,导致了人们的系统化学习的能力的降低。同时,对书籍的淡漠加大了图书馆的冷清,导致了传统图书馆的无人问津和没落。其次,与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相比,图书馆的书籍信息简直可以说匮乏,所以人们的精力和注意不断地被互联网所吸引,图书馆和图书的吸引力相对削弱。
2.4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导致了效率提升,业务流程和人员开支的精简
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在管理的流程上做了优化,使得借阅不再像有以前繁琐的流程一样了。借阅导致的效率的升高必然会引起图书馆业务人员的精简,图书的采集、编号的自动化,文章的数字化录入的简单化,图书整理检索等这些方面的流程的信息化和简便性,精简了流程,极大的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3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支持和发展限制方面分析
3.1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支持方面分析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对图书管理的支持分为硬件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电脑、扫描仪等立体的服务器,还有就是建立自己的数据服务器,这种数据的服务器对于单个图书馆来看是浪费的,但建立服务器可以在全省或者全市的范围内把各个图书馆的收藏的资料、书籍、文献等共享到数据服务器上,做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避免书籍的重复率。而且不同于传统存贮书籍的占地空间巨大,保存困难等特点,书籍的电子版在信息存储空间中占用的空间资源极少,可以极大的保存尽可能多的书籍资料和文献信息,而且不易丢失。在软件方面,使用专业的软件如office等进行数据的记录。比如,对图书编号的信息,还有借阅信息等记录。同时,建立图书管理网站,增加图书馆等图书管理机构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增加受众面积。
3.2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发展限制
对于图书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好处是大多数的,但对于图书管理也有一定的发展限制。版权是一个发展方面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在线下的实体图书馆,因为对书籍的购买所以算是版权费,但在线上的营销和购买需要征求书籍作者的同意,即使是以文件共享的形式作为传播,在法律上面来说也需要征求作者的同意。同时,假如解决了版权问题,也要防止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进行商业传播以此盈利。还有,图书相关网站的建设运营也会影响图书管理,应该积极更新网站内容,管理板块设置的科学性,以增加吸引力和便捷性。
4信息技术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和创新
4.1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革新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共享是一个几乎不曾见到的词。可现在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信息的多元化让图书馆难以招架,所以图书管理必须建立共享机制和平台,建立共享的理念,完善信息化图书馆在科技、政治、经济、社会、生物、军事、文学等等领域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在建立信息共享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丰富自身的内容。其次,随着图书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必须增强信息化管理的理念,用新思想和新思维来武装头脑。同时要增强对数据库的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完善信息化建设,积极的响应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利用信息化的头脑运营图书事业,利用好互联网积极向市场机制靠拢,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管理人才和管理的理念。
4.2传统图书管理系统的创新
第一,图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需要规范的体制和管理系统。对图书的资源进行整合,不再采用以前的对书籍和期刊的分类、对电子资源和非电子资源的分类方法,统一整合,规划开发。设立资源整合和开发部,对图书的采购,编号与分类进行统一的调配;对还未录入电子版的书籍和电子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建立完备的数据库。
4.3传统图书管理方法的创新
信息化的时代就要利用好信息化的技术。传统的图书的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而信息化的图书馆在管理方面的优势有:便携性,数字化的书籍占用存储小,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查看信息化的图书馆;易保存,在线一键下载,离线也可以学习知识。同时,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具有超强的能力。只需要建立好图书信息的资源管理库,对图书的动态可以实时的跟踪;线上与线下多方位的合作给图书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4.4传统图书模式中服务的创新
第一,引进人才队伍。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不清楚,而培训则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引进人才。人才的引进带来的是新的管理团队和新的管理理念,这些管理理念和人才会促进信息化图书管理正规化,市场化,这对于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积极开放的主动的自媒体的运营。信息化把以前的被动的封闭的传播知识的模式转变为积极开放、主动的自媒体的运营。自媒体的运营模式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促进图书管理规范化和市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放化的姿态和信息化的服务管理、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先进的人才管理为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的成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创新服务内容。如何让冷冰冰的知识变得有趣,变得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是创新服务的基础。建立有趣的网站和运营机构,结合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征,创新服务的内容。比如,公众号的运营可以试运行一个小版块“知识趣闻”,结合当下热点进行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可以举办大型的读书交流会,不仅限于读书,还可以挖掘交友,游玩,辩论等一些衍生服务。第四,做好图书管理的咨询工作。对读者的建议和咨询做到及时的回复和满意的解答。
5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图书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新时代对图书管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现代人对图书管理的多样需求和优质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为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发展转型的契机,图书管理模式应该朝着开放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发展,顺应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时代潮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昌润.基于传统模式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6):212.
[2]袁彦.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7.6(7):169-170.
[3]王潇潇.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10):276-276.
[4]刘宇松.基于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丝路视野,2017.5(1):108-108.
[5]娄志俊.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旬刊,2015.14(4):48-48.
[6]路君芳.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6):103-104.
[7]刘莉,巩永强.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2):30-33.
[8]杨睿.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5.34(26):168-169.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作者:荣婷 单位: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推荐阅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