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影视论文投稿发表了中国电影文学与西方电影的特征对比,自从电影发展开始,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就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了,它们之间虽然具有相似的地方,但还是有所区别的。论文研究世界电影文学的最宏观目的,希望可以为读者起到一些文学剖析的参考作
这篇影视论文投稿发表了中国电影文学与西方电影的特征对比,自从电影发展开始,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就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了,它们之间虽然具有相似的地方,但还是有所区别的。论文研究世界电影文学的最宏观目的,希望可以为读者起到一些文学剖析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影视论文投稿,中外电影;文学作品;美学特征
不仅仅牵涉到电影文学,宇宙观可以说是中外文学产生差异的最根本因素。正因中外国家对于宇宙的理解和定义存在最深层意义上的不同,才使得双方人类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世间万物均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在宇宙观的成型阶段内,西方人重视“有”,他们认为对于宇宙的认知,就应该以“有”或“承认存在”为主。既然存在,那么归属于宇宙的我们、世界环境,就都属于稳定的、不变的。因此在国外电影文学中,他们的思想往往更加广阔。《复仇者联盟》就是西方电影中架空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追溯到中国古代,泛泛有无的宇宙观始终都是文人和平民的思论核心。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始终都是浪漫的、以诗词为主、以美人为主的。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中国电影文学,基本都是以揭露小范围市井文化为主,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特征。他们能够从黄暗的色彩中感受曾经可能真实存在过的一切,能从电影人物苍凉的背景中看到发展、从小人物面部的褶皱中看出“真实的虚无”,而这种基于“虚无”体会的美学观感对应,就是中国电影文学潜在美学特征的最优体现。
一、中国电影文学的美学特征
不得不说,世界电影文学中几乎所有的影片分类都能够探寻到哲学的踪迹。而哲学虽然具有宏观的意义,但其也会因生成环境的不同而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历史哲学。在中国电影艺术中,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悟”和“透”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悟”代表着电影文学需要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在实体环境的艺术呈现中展现一种突出“悟”的美学特征,也就是更加深层次的心理反应,即返璞归真。而“透”则代表一种具象化的思路,也就是将世间万物中存在的情感、意义、时间,用另一种特征方式更加具象化地表达出来。
天、地、人、和,即通透,也现实。陈凯歌导演就是将“悟”和“透”可做到极致的一位中国导演,其创作的《霸王别姬》,就是以戏台班子为底,将所有时间和情感的表达都放置在两位京剧名伶的身上,以人物的变动突出展示时间的推移和人心中最深处的本性,将历史融入与时空的灵动中,将万众眼光放置在影像框架内。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令多少观众断念、落泪、久久不能忘怀。
这种用话语来表述事件、表述人心、表述时间的方式,会令电影中的隐喻内容更加深化的存在于观众的心中,这也就是多少年来,《霸王别姬》仍旧在许多观众心中占据极高艺术价值地位的根本原因。他建立在艺术以上,却也融合与社会主流之间,人矛盾、人软弱、人悲恸、人执拗,都是人的本性,也都是艺术思维认同的火花。又如《妖猫传》中,陈凯歌导演再一次使用不同空间运动与交叉的特征,在电影情节中加入幻术,运用高空视角和群众视角不断凸显大唐盛世的盛世荒唐,既壮丽无比、金碧辉煌,却又在大爱无疆中衬托出无比的孤独无望。在影片花絮中,陈凯歌导演不止一次要求演员要将面部表情调整为淡,用淡表示已知,也用淡表示渴望。将大唐盛世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中国电影文学会运用虚拟和现实的对比,以美感为主,以缠绕上跃的形式推进美学特征的体现。
二、西方电影文学的美学特征
对于中国和西方电影文学呈现上的差异性,著名导演李安曾经表示,西方电影文学最大的优势特征就是他们往往更加具有商业嗅觉,且多数好莱坞导演都能够在无限接近世界电影观众心中所想的同时,保持自身对于艺术的见解,也能够保证电影的实际内容。因此当前西方电影的整体审美形势基本都是以注重质量和深入隐喻为主。例如在《当幸福来敲门》影片中最经典的镜头就是克里斯接到职业邀请的电话,他置身于人群中,喜极而泣。
但周围人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哭,他们只是走着。观众也无法感受行走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个不得志的克里斯正接受着生活的考验。但观众可以通过这种大场景聚焦的方式,逐渐将自身带入到影片中,带入到克里斯的生活中,产生境遇不同的相同感受。这便是西方电影文学在描述人物心理特征和背景变动特征时所常用的艺术手法,先拉近景,体现人物的矛盾和期待,再拉远景,配以真实性极高的人物创设环境,突出主人公的平凡。而后采用聚焦的方式,淡化主人公周边人群的注意力,直接将主人公的情绪变动凸显,带动观众的感受泪点。
这便是在西方电影文学中比较常用的人定胜天题材。而这种电影美学的特征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物情绪表达有着极为不同的特征,中国电影更加喜欢用近景特写,凸显人物面部表情变动而描述人内心的思想变动,从咬牙、瞪眼到眨眼和微小的抽动,都可以用固定的镜头来突出整个故事环节。而西方电影文化则更加注重对人物特征的直接表述,哭就是放声痛哭、感情就是需要大力的拥抱,总而而言就是西方电影文学要更具活动特征,与中国文学的细腻和淡漠形成强烈对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外电影在思想层面上和画面表述上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几点双方电影文学美学特征中对比比较明显的特征内容。希望通过文章内的电影价值和审美意义的表述,可为影视文学相关研究人员或读者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参考作用。同时文章内容中对电影的理解多数都以本人的观感为主,希望也能同读者中的影评人互动产生一些交流同感。
参考文献
[1]代娜.中外电影文学的美学特征对比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7):95-96.
[2]蔡浩.中外電影产业结构政策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0.
[3].中外作品欣赏[J].中国花卉盆景,2002(01):40-41.
推荐阅读:《电影创作》是电影文学刊物。内容主要以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故事为主。读者对象为电影工作者和电影文学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