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正文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6-12 16:52

本文摘要:【摘 要】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是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的贯彻落实,需注重文化精准识别、实现文化精准帮扶、突出文化精准管理、强化文化精准考核等环节,但部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面临价值定位出现偏差、文化供需发展错位

  【摘 要】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是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的贯彻落实,需注重文化精准识别、实现文化精准帮扶、突出文化精准管理、强化文化精准考核等环节,但部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面临价值定位出现偏差、文化供需发展错位、文化产业发展困难较多、文化发展加速力与驱动力相对不足等困境,亟需抓住文化精准扶贫政策的着力点、汇聚多元主体协同的系统发展合力、从打造文化产业层面凝神聚力、以精准驱动激发文化精准扶贫的内生力与源动力等实现多推力融合共进,加速与驱动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类期刊投稿

  一、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文化精准扶贫的新视角

  贫困(Being poor)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不平衡的综合产物与必然结果。人类与贫困的斗争史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始终,反贫困是人类义不容辞的现实责任与时代使命。“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1]4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6。文化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与精神食粮,“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3]1,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凝心聚力、凝神聚气的重要作用。“贫困文化是一种拥有自己的结构和理性的社会文化。

  它表达着在既定的历史和社会脉络中,贫困人口所共享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也暗示着在阶层化、高度个人社会化的社会里,贫困人口对其边缘地位的适应”[4]24。阿玛蒂亚· 森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capability),[5]而“贫困概念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谁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6]17,新时代我国部分群众主体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等内外多种因素交织组合的共同作用,文化美好生活发展滞后,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热点与重点问题。部分人民群众陷入贫困文化的“怪圈”,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部分群众主体面对挫折,欲进取而不能;二是部分贫困群众心甘情愿地生活于所处的文化圈,此类文化贫困是具有代际传递性的永久性贫困。文化贫困制约着我国群众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亟需采取文化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推动文化反贫困实践的开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7]3。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发展转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在这个新时代实施文化减贫战略、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文化贫困区域摘帽、解决区域性文化整体贫困、补齐文化贫困“短板”等重大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我国各方面都出现新常态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调动群众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实现文化认知拓展、推动文化知识使用、对多元文化进行评判,提升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知、情、意、信、行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素养,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底线,汇聚多元主体文化建设力,打造群众文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方能助力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突破文化贫困的桎梏。“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构成,但主要是从经济层面论述,文章则从文化视角进行创新性研究。文化精准扶贫就是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采取由外向内“输血”和由内向外“造血”双向帮扶模式,是对文化贫困区扶贫范式的重新审视、反思与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践行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精准扶贫的价值旨归在运用文化思维、文化方式及文化方法等,实现减少贫困、缓解贫困、消除贫困。[9]53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扶贫”作為支持我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2017年6月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将“文化扶贫”工作上升到国家重要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8],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文化精准扶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构成,价值意义重大。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7]6,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做法,还需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以长期被忽视的文化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构建一个文化精准扶贫的新视角。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实践是提升广西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养、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引导广西少数民族群众由接受“文化贫困”到“自发脱贫”、改造区域性贫困文化、阻止贫穷的代际传递、推动地区文化发展振兴、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要求与必然选择。但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需充分尊重广西地区的地域特殊性、民族特殊性、文化特殊性。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土地广袤,资源禀赋优越,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群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历史文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信息相对较为闭塞,民族群众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族群意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地域心态,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区域贫困程度深、部分区域扶贫难度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体信息获取与使用的能力相对较差、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群众主体文化素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广西地区汉族、壮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等多要素、多系统、多环境的交织组合致使部分广西民族群众陷入文化贫困的怪圈,亟需采取多元文化精准扶贫举措进行战略攻坚。

  推荐阅读:《歌海》(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