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出现了插花的雏形,而岁朝清供则是我国传统插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本文从春节的传统由来与岁朝清供的关系,分析了在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的用于岁朝清供的花器与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出现了插花的雏形,而岁朝清供则是我国传统插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本文从春节的传统由来与岁朝清供的关系,分析了在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的用于岁朝清供的花器与花材的选材和配件的应用,以及岁朝清供与传统绘画形式“岁朝清供图”之间的关系,阐明岁朝清供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文化习俗应该在我国现今社会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对于我国传统花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春节,岁朝清供,岁朝清供图
我国文化延绵几千年,赋予植物很多的内涵。在一些传统节日里,人们喜欢用具有典型象征或文化意义的植物或节物来增加节日气氛,比如端午节插菖蒲、清明节插柳等,这些都具有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明代的插花专著均有“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等审美主张,爱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中国艺术固有的灵魂。
1春节与岁朝清供的由来
1.1元旦与春节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即是“初始的日子”,我国于1912年将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汉书·五行志》讲“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后汉书·周磐传》中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岁朝”是一岁之始,其称谓在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春节”在中国延续已有数千年,指的是24个节气中的“立春”。使用公元计法后为了区别,农历新年就移用了节气中的“春节”之称。[1]
1.2“清供”的由来
“清供”又称“清玩”,《辞源》中解释为“清雅的供品”。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文人,对“清供”的鉴赏和收藏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活动用来满足文人物质精神需求。董其昌在其《骨董十三说》中就写道:“于风月晴和之际,扫地焚香烹泉,速客与达人端士谈艺论道于花月竹柏间。盘桓久之,饭余晏坐,别设净几,铺以丹罽,袭以文锦,次第之出其所藏,列而玩之。”[2]
南宋初年民间就有流行在新年讨个好口彩的节俗,《太平广记》有关新年“掰柿橘”的记载:“京师人岁旦用盘盛柏一枝,柿摘各一枚,就中办破,众分食之,以为一岁可事吉之兆。”[3]南宋《武林旧事》中“岁晚节物”一条中记:“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烧术卖懵懂,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焉。”[4]在当时,盘中盛柏枝、柿、橘象征吉祥的做法就已在江浙地区成为年节风俗。
每至“岁朝”,人们将一些古瓶、古尊等器皿陈设于几案之上,插以时令花草,同时配以如意、柿子等以招祥祈福等。[5]岁朝插花之所以兴盛,这是一个关键的要素。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一文中说道:“‘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是‘岁朝清供’!”[6]
2岁朝清供所用的花材与花器
2.1花器的选择
中国人自古插花,对花器非常考究,把花器当作花的“金屋”或“精舍”,在唐代罗虬的《花九锡》中提到插花就要用到“玉缸”,即一种白瓷。明代张谦德在《瓶花谱》中谈到“春冬用铜,秋夏用瓷”。宋明以后瓶壶花器更为盛行,袁宏道在《瓶史》中说:“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7]
这些花器之精良,亦可用于岁朝插花。袁宏道还说:“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7]理想的岁朝插花的花器以高贵、庄重、清雅为宜。
2.2用于插花的花材的选用
自古以来在岁朝不管宫廷还是民间都有插花迎新年的习惯,从古书、古诗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岁朝行事中,有许多活动和花卉植物具有密切的关系,如陆游在其诗《丙寅元日》中写道:“家家椒酒欢声里,户户桃符霁色中。”吴兆在《元旦书事(甲辰)》中写道:“松枝当户插,椒气拂窗来。”由此可知,松柏等的常绿花材,自古以来就有用于一年岁首的传统。
在花材的选用上袁宏道在《瓶史》中说道:“夫取花如取友,山林奇逸之士,族迷于鹿豕,身蔽于丰草,吾虽欲友之而不可得……余于诸花取其近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取之虽近,终不敢滥及凡卉,就使乏花,宁贮竹柏数枝以充之。”[7]即使没有适当的花材,宁愿插贮几枝竹或柏也不要其他格调不高的花。
2.3配件的选择
明清之际,岁朝清供用到许多搭配物品诸如美玉、玩石、佛手等。到了近现代以后,它从达官贵人走入普通百姓之家,铜镜、茶壶、杯盖等很多生活常见的物品都可入画。这些配件物品多具有谐音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构图的需要。从现存的岁朝清供画里我们可见灯、书卷、砚、琴等物,后来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出现了茶杯茶碗、鸡毛掸子等,砚、琴等吉祥物常用来象征人品的高洁,茶具杯盖表现了对茶文化艺术美的又一追求,这些无一不体现主人的情趣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岁朝清供与岁朝清供画
绘画作品延续着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生命。对于插花艺术而言,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可以让后人以直观的形象感受到插花艺术的形式美。
3.1通过绘画记录岁朝清供的现实景象
早在唐代罗虬着的《花九锡》中,“画图”就成为对瓶花的主要观赏形式。古代没有相机,人们为了记录这些稍纵即逝的绚烂,很自然地就采用了绘画这种记述形式,直观地记载当时美好的物象。在岁朝这一天,古人为了祈福迎新,将平时深藏的文玩之物与时令花卉、盆景等陈设在案几上,与亲朋好友共同欣赏,并将这些含有吉祥之意或吉祥谐音的清供物品绘成的“岁朝清供图”,悬挂于厅堂之上,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因而逐渐出现祝岁朝图。[8]
相传最早的“岁朝图”为宋代的赵昌款“岁朝图”,但是有学者认为这幅画很有可能是伪作,需要进一步考证。[9]清供图起初只是流行于江浙等地,后来随着江浙一带的官员入朝为官,把这一习俗带入紫禁城。在清中晚期乃至近代在全国范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绘画题材。最初也不叫“岁朝清供”,这一特定称谓应在出现于清中期。[10]
表达新年祝愿,大多是通过画中由物品的名称谐音、传统文化赋予的民俗寓意或者历史典故来实现的。将柿子、如意等一些物品摆放在案头加以描绘,往往直接题作“岁朝清供”。[11]在清中期的《癸未岁朝图》里就很好地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岁朝清供图”的取材和内涵。这幅图是一幅“写生画”,将周虎錞倒放寓意止战,盘中回部进贡的果实,用以显示自己的功勋。乾隆在题跋中写道:“干清宫西暖阁几上周虎錞一具,供木根如意及吉祥草,皇祖手植也。逮今历数十年弗敢移置……当为之图,复成此帧并命于敏中等联句。”[12]由此可知这一景象是康熙所为,几十年没有移动。
3.2岁朝清供寓意吉祥
岁朝清供不仅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人们还以花传情,通过岁朝清供这一形式来表达迎新纳福的美好祝愿:画百合、柿子、灵芝寓意“百事如意”,画玉兰、牡丹、海棠寓意“玉堂富贵”等。这些在古代绘画上可以看到不少例子,如明边文进款“岁朝图”,寓意“事事如意”;明陆治款“岁朝供花”用冰裂纹瓶和陶缸作为花器,寓意“百事如意,岁岁平安”。有学者考证这些画实为后世的假托之作,其实际年代或许更晚[10],但并不妨碍其对文化价值的承载,也同时反映出清代追求复古的一种文化风气。
岁朝清供在近代更是成为雅俗共赏的一个门类。吴昌硕《岁朝清供图》描绘的七种之多的清供花果,都是新春时盛开的时令花卉和果实,其寓意事事如意,尽随人缘,充满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息。[13]岁朝清供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泰民安的今天必将能够焕发崭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46-55.
[2]董其昌.骨董十三说[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李防.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陈健毛“.岁朝图”与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画的雅俗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22-25.
[6]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教育类刊物推荐:《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员。在江苏省第六次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