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铁路边的孩子们》汉译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实例,对译者在翻译策略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译者主体性,定语从句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埃
摘要: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铁路边的孩子们》汉译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实例,对译者在翻译策略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译者主体性,定语从句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埃塔马·伊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1990)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主要用来说明文学系统的行为和演变。他把文学看作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含了其他很多系统。他认为文学可用经典化与非经典化模式、中心与边缘位置、主要与次要活动这三对概念进行描述,三对概念相互对立,又可相互转化。翻译文学在这一文学系统中,可以处于边缘位置,也可以转化为中心位置。
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的位置转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既要“听作者说话”,“又要向读者说话”,是语言交际的桥梁。因此,译者的翻译活动不但要受到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外部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英国女作家内斯比特的文学作品《铁路边的孩子们》汉译本为例,通过对该译本中定语从句翻译实例的分析,阐释了该译作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得到结论:翻译文学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成为翻译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此,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作品的差异,理解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委。
一、《铁路边的孩子们》及其翻译
《铁路边的孩子们》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EdithNesbit,1858-1924)的一部儿童小说。《铁路边的孩子们》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故事。由于父亲被捕,家庭遭遇变故,孩子们跟随母亲来到铁路边上的乡下生活,由此,历经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展开了一段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最后,在好人的帮助下,孩子们的父亲终于沉冤洗雪。
这部儿童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因其励志主题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英国经典电影《铁路少年》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内斯比特是一位能“把故事讲得异乎寻常好看”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称赞伊迪丝·内斯比特是“一个绝对辉煌的名字”,国内外诸多儿童文学作家至今依然在沿用“内斯比特的传统”写作童书。
《铁路边的孩子们》的译本数不胜数,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译本。另外,马爱农、杨玲玲、纪飞等翻译家也曾译介过这部小说。本文主要选取任溶溶译本和纪飞译本。译文中对定语从句翻译的不同处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译者主体地位在定语从句翻译中的体现及其重要作用
定语从句(AttributiveClause)(2016)[1]是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称为先行词)的一个小句子,在整个大句子中承担定语成分。本文选取《铁路边的孩子们》汉译本中定语从句的不同翻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译作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一)定语从句译作不同句子类型
句子类型指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构成句子的词语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汉语的句子类型有主谓句(主谓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和非主谓句(并列、承接、递进、选择、总分、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关系)。
1.定语从句译作主谓句
例1Therewerethreeofthem.Robertwastheel⁃dest.Ofcourse,mothersneverhavefavourites,butiftheirmotherhadafavourite,itmighthavebeenRob⁃ert.NextcamePeter,whowishedtobeanengineerwhenhegrewup;andtheyoungestwasPhyllis,whomeantextremelywell.孩子一共是三个。大女儿叫罗伯塔。做妈妈的对孩子当然不会有偏爱,但万一他们的妈妈有偏爱的话,那大概就是偏爱罗伯塔了。
第二个孩子是男的,叫彼得,他希望大起来当工程师。最小的是菲莉丝,她心地很好。(任溶溶译本)在这户人家里面恰好有三个娃娃。罗伯塔是最大的一个。一般来说,做妈妈的总是没有偏爱某个孩子的;但是如果真的要在三个孩子里面选择一个的话,那么相信她一定会选择罗伯塔;老二叫彼得,他的理想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最小的娃娃叫菲丽丝,这是个善良的孩子。
(纪飞译本)这是小说第一章“故事的开头”(Thebeginningofthings)。文章第二自然段给读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这一家的家庭情况,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两个译本都将介绍彼得和菲莉丝/菲丽丝的定语从句译作用代词重复主语的主谓句,与先行词分译为两个小短句,使之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2.定语从句译作非主谓句
例2Bobbiehadanotherqualitywhichyouwillheardifferentlydescribedbydifferentpeople.Someofthemcallitinterferinginotherpeople’sbusi⁃ness—andsomecallit“helpinglamedogsoverstiles,”andsomecallit“loving-kindness.”Itjustmeanstryingtohelppeople.波比还有一个品质,这个品质在不同人看来却是褒贬不一。
有人会觉得她多管闲事,有人会觉得她乐于助人,还有人则说她心地善良。不过这些特征都说明她喜欢帮助别人。(纪飞译本)“不过”一词将定语从句译作了表转折关系的非主谓句。波比不愧是妈妈最喜欢的孩子,她帮起别人来真是尽心尽力。在第七章中作者又一次夸奖了波比。
(二)定语从句译作不同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指句子的组成部分。依据词汇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地位,汉语中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成分。英语中除去这六种成分,还有表语、同位语、独立成分。
1.定语从句译作定语
例3Theyalsohadafatherwhowasjustper⁃fect—nevercross,neverunjust,andalwaysreadyforagame—atleast,ifatanytimehewasnotready,healwayshadanexcellentreasonforit,andexplainedthereasontothechildrensointerestinglyandfunnilythattheyfeltsurehecouldn’thelphimself.他们还有个十全十美的爸爸,从不发脾气,从没不讲理,也总是随时准备跟他们做游戏。遇到不准备跟他们做游戏的时候,爸爸至少也能说出一番大道理,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孩子们觉得他的确是没有办法做游戏。
(任溶溶译本)他们当然还有一个很棒的爸爸——永远会讲道理,从来都不会做出不合适的举动,而且永远都会陪他们做游戏——至少,如果有不合适做游戏的时候,他也总是会有合适的理由。他会耐心地把理由给孩子们解释清楚,让他们明白,有些时候只是身不由己。(纪飞译本)这是第一章中对孩子们爸爸的描述。两个译本都将定语从句译作前置的定语成分。
任溶溶选择四字成语“十全十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而纪飞译作“很棒的”这样符合儿童身份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亲切自然,这样“会讲道理”的爸爸的确“完美”。不幸的是,爸爸遭遇了“麻烦事”,被陷害入狱。迫于无奈,妈妈和孩子们搬离城市,住到了铁路边的“三烟囱”,没有人会想到“铁路”竟然成了孩子们“新生活的中心”,并且“给他们带来改变和奇迹”。定语从句译作定语是最常用、也是最整齐的句式。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大量的定语从句译作定语成分的例子,如:themenwhohadmovedthefurniture译作“搬运行李的人”(任溶溶译本),“那些搬家的人”(纪飞译本);apersonwhohadstolencoals译作“一个偷煤的人”(纪飞译本);thosesillylittleredflannelflagsthatnoonewouldevernotice译作“没人会注意的法兰绒傻旗子”(任溶溶译本),等等。
2.定语从句译作补语
例4Thenthechildrenundidthehamper.Firsttherewasstraw,andthentherewerefineshavings,andthencameallthethingstheyhadaskedfor,andplentyofthem,andthenagoodmanythingstheyhadnotaskedfor;amongotherspeachesandportwineandtwochickens,acardboardboxofbigredroseswithlongstalks,andatallthingreenbottleoflaven⁃derwater,andthreesmallerfatterbottlesofeau-duCologne.
孩子们打开了篮子。外面一层是稻草,然后是木屑,里面才是他们请求的东西。里面放着好多好多东西,有一些还是她们在信上没有提到的,包括桃子、红酒、两只鸡,一大束的玫瑰花,一瓶绿色的花露水,还有三小瓶香水。(纪飞译本)在第三章“老先生”(Theoldgentleman)中写到孩子们的妈妈患了流感,“妈妈已经不止一次告诉他们”,他们“已经很穷了”,因此孩子们负担不起医生要求买的东西。
小鬼头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用画笔和维尼太太刷栏杆用的黑漆在白色床单上写了一行字“到了站台请往外看”(LOOKOUTATTHESTATION),由彼得钉在火车站的栅栏上,他用手指点着,希望乘坐九点十五分火车的老先生注意到正“上气不接下气”跑向站台的菲丽丝。菲丽丝送去的是孩子们写的“求救信”,说明了妈妈的病情,请求老先生帮忙准备妈妈需要的东西。于是,好心的老先生托好心的搬运工人送来一大篮东西,孩子们真是遇到了好心人。
3.定语从句译作状语
例5FormanyandmanyanightafterthedaywhensheandPeterandPhyllishadsavedthetrainfromwreckbywavingtheirlittleredflannelflags,Bobbieusedtowakescreamingandshivering,seeingagainthathorriblemound,andthepoor,deartrustfulenginerushingontowardsit—justthinkingthatitwasdoingitsswiftduty,andthateverythingwasclearandsafe.AndthenawarmthrillofpleasureusedtorunthroughherattheremembranceofhowsheandPeterandPhyllisandtheredflannelpetti⁃coatshadreallysavedeverybody.
当她和彼得、菲丽丝挥舞着法兰绒红裙子做成的旗子帮助火车脱险后,好多个晚上,她还经常会在半夜惊醒,因为她总是梦到那堆可怕的东西,幻想着火车冲着那堆东西撞过去——就如同平时那样——不过醒来之后,一切都是那么安全。这时候她会想起她和彼得、菲丽丝一起挥舞着红色的裙子,救下了所有人,心里不免觉得一丝暖意。
(纪飞译本)这里是由关系副词“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限定先行词“theday”,译文中被翻译成时间状语“当……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定语从句的状语功能。第六章“抢救火车”(Savioursofthetrain)中,大石头、大树随风倒落在铁路上,如果十一点二十九分的下行火车经过,那可是要出大事故的。孩子们飞快地跑到事故地点,女孩子们脱下法兰绒裙子当旗子,使劲挥舞,试图提醒火车停下,波比甚至是站在铁轨上摇旗呐喊,最终他们成功地抢救了火车。例5是第七章“对勇敢的奖赏”(Forvalour)中对孩子们阻止了一场可怕的车祸后的生活状态描述,孩子们对当时的情境还是心有余悸,久久不能忘却。
三、结语
译者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文化学识、翻译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把定语从句译作不同的句子类型、不同的句子成分,体现出了译者对定语从句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各异的选择,也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现今,翻译文学已经逐步走向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地位,译者主体性得以能够越来越淋漓尽致地发挥,并能够充分展示翻译的魅力,以达到翻译“信、达、雅”(1986)[2]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觅.以英汉句法结构差异为视角浅析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6(01):138-139.
[2]严复.论翻译(文摘)[J].语言与翻译,1986(04):56.
英语方向论文范文阅读:英语教学论文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篇英语教学论文认为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高校的翻译专业教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翻译事业的长远目标,高校要不断地完善翻译专业的培养模式,才能够为国家输送专业的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