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媒体跨界融合的路径与策略——基于四川省媒介融合状况调查> 正文

媒体跨界融合的路径与策略——基于四川省媒介融合状况调查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19 03:37

本文摘要:【摘要】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以四川省各大省市级媒体为研究样本,在调研四川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融合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四川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体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具有的优势,思考媒体跨

  【摘要】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以四川省各大省市级媒体为研究样本,在调研四川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融合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四川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体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具有的优势,思考媒体跨界融合的时机、改革的方式与运营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媒介融合;媒介内容生产;跨界融合;跨界运营;四川省媒体

媒介融合

  媒体方向论文范文:探析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持人业务素质提升

  摘要:当前,以5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新闻传媒行业加快了媒体融合的步伐。原本有的信息壁垒在不断被弱化,信息对称性变成了信息爆炸。人们越来越多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资讯,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迎来挑战。因此,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跟上媒体的快速大趋势。

  一、调研背景

  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是广播、电视、电影业、通信业、出版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融合‍‌‍‍‌‍‌‍‍‍‌‍‍‌‍‍‍‌‍‍‌‍‍‍‌‍‍‍‍‌‍‌‍‌‍‌‍‍‌‍‍‍‍‍‍‍‍‍‌‍‍‌‍‍‌‍‌‍‌‍。不仅如此,媒体融合的影响力之大也制约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提出将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加大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2014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题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署名文章;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会议中,习总书记指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他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党中央为宣传主流价值观、巩固思想文化舆论宣传阵地所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研判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观照我国媒介融合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较之以往研究视野中的“媒介融合”,有许多具体的新情况、新要求。媒介融合离不开不同类型媒体间的跨界合作以及媒体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运营,所以,媒体跨界融合是整合新闻资源、推动现代传媒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传媒的重要省份,其传媒跨界融合的发展更具典型性,对四川省媒体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子项目,以四川省各大省级媒体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四川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发展建议。

  二、理论回顾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指的是多种媒介呈现出多种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一概念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提出的,关于媒介融合最早的假设更多地集中在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更多的是倾向于技术方面的融合。我国传播学者蔡雯将“媒介融合”的概念引介到国内后,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媒体议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时下正在流行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自媒体对人们信息分享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消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反馈与互动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诸多媒介生产方式的变革已经大规模展开。

  媒介融合产生的背景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挑战、对立转向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以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发展。这是社会文化深层发展的大趋势,必然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传媒生产的影响。

  其一,数字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的传者与受众之间的身份界限。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赋予了普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网络平台使普通人发布“公民新闻”成为可能,颠覆了昔日受众单纯被动接收的地位,传统的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撼动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甚至改变了媒体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

  其二,传媒市场细分引发了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日渐多元化,态度也由传统的被动迎合转化为主动选择。可以认为,传媒的“分众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运营者为争夺注意力资源,不得不对受众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供海量的信息、丰富的娱乐元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不同的注意力需求。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迈克·麦金教授认为,媒介融合的概念中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营的目的;二是新闻的报道方式;三是公众和媒介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传媒大学昝廷全提出,媒介融合要经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三个阶段。[1]而媒体的跨界融合,就处在由技术融合向业务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分层抽样,目的是得到的样本更加全面。此次的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四川省省级媒体单位,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川省纸媒、广电和新媒体三大类别的媒体单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对各个媒体单位、公司的基层员工的问卷调查和中高层管理者深度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四川省媒体跨界融合的可行性、影响因素、效果以及发展趋势。

  参与调研的单位分别有《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四川电视台、封面传媒五家媒体单位。针对基层一线员工以及各部门领导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280份。

  在四川电视台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占整个有效问卷的比例为16.4%;在《华西都市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所占比例为33.3%;封面传媒公司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所占比例为16.4%;在四川在线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所占比例为18.6%;在《四川日报》发放40份,回收36份,所占比例为12.9%。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比例来看,本次调研结果有效。

  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和比较,以及对各媒体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以期梳理归纳出四川省在媒体跨界融合方面的现状和走势。

  四、媒体跨界融合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一)媒体融合发展主导因素调研分析

  在宏观上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厘清媒介融合的主导因素所在。关于媒介发展的主导因素,业界与学界由于角度的不同,一直各持己见,各种观点众说纷纭。本次调研将媒体、受众、媒介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媒技术、媒介资本以及传播数据等几个现代传播的关键因素列出,利用里克特五点量表,试图从中找出四川省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问卷中将各种“为王”说的重要性设置为五个维度,分别用1-5来表示。在这部分的调查中,1表示绝不赞同,2是不太赞同,3是一般,4是比较赞同,5是非常赞同。

  “内容为王”的数值最大,表示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四川省媒体从业人员最认可的主导因素依然是媒介内容生产。业内多年来一直遵循的内容为王的概念并没有过时,无论是纸媒、广电还是新媒体,依旧把内容为王的概念当作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平均值为4.3286。结合表1分析,媒体融合过程中,内容为王仍然是根本要素。其次,平台和渠道也对媒体融合有重要影响。新兴媒体为传统媒体打通了更多的传播平台和渠道,传统媒体应该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利用新兴媒体渠道优势将优质内容带给更多受众。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为王也越来越多地被学界和业界提及,数据为王的平均值是4.0929。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渠道为王,信息传输渠道对媒体制作媒体内容和传播媒体内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渠道为王的平均值是4.0571,作用较大。无论是腾讯所打造的QQ平台、微信平台还是微博平台,以及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互联网多终端平台都对信息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平台为王平均值是4.0536,重要性仅次于渠道‍‌‍‍‌‍‌‍‍‍‌‍‍‌‍‍‍‌‍‍‌‍‍‍‌‍‍‍‍‌‍‌‍‌‍‌‍‍‌‍‍‍‍‍‍‍‍‍‌‍‍‌‍‍‌‍‌‍‌‍。在近几年的媒介融合发展的浪潮中,资本为王的概念越来越被业界、学界所提起,无论是地产资本、电商资本还是互联网资本以及金融资本,最近几年都有跨入和介入传媒行业的想法和冲动,资本为王的平均值是3.9071,传者为王的均值是3.3179,技术为王的均值是3.9286,受众为王的均值是3.8964。

  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媒体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在现代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容生产依然是传媒必须坚守的主阵地。

  (二)推动媒体内容生产融合中各因素的作用程度

  既然媒介内容生产的重要性已经了然,那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摸清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制约着传媒内容生产的融合,而什么样的因素才是推动传媒内容生产融合的力量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次调研将传媒技术的革新、受众消费习惯的改变、传媒市场的压力、集团领导的意志、传媒政策的调整、传媒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宏观传媒体制等关键要素列出,探究其在推动媒体内容生产融合中所起到的作用。

  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在被调查对象中认为绝不利于融合和说不清楚的占比最高的因素均是集团领导意志,分别为8.9%和25.0%,说明在推动媒体内容生产融合过程中,媒体集团领导的意志有较大影响;不太利于融合占比最高的因素是宏观传媒体制,为20.7%;认为比较有利于融合和非常有利于融合的因素分别是传媒市场压力、传媒技术的革新,占比分别为53.6%和58.6%,可以看出四川主要媒体在推动内容生产融合时认为传媒市场和传媒技术是最有利的因素。

  (三)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合作对媒体内容创新等的影响程度

  媒介融合必然要通过各媒体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我们已经知道,媒体内容创新是现代传媒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不同媒体间的合作,对媒体内容创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则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亟待掌握的因素。

  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合作的情况下,扩展新的传播渠道等对媒体内容创新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占比为34.0%。另外,调研结果显示,认为推动内容形态研发、获取先进技术应用经验、跨地域、跨媒介的市场扩展、整合传媒产业链影响比较大的占比均在各自选项中为最高,占比分别为55.0%、48.2%、46.5%和45.0%。因此,媒介内容的创新,应该首先将大量精力放在扩展新的传播渠道上。

  (四)媒介生产和各项生活服务融合的可能性

  媒介融合不仅带来了传播格局的改变,更丰富了现代传媒的功能,使得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更延伸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体从业人员也在为传媒与生活服务的融合进行着探索和努力。本次调研列出了电子商务、金融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社交应用、搜索、游戏、出行旅游和通信等与传媒联系紧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内容,以探求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受众提供更全面服务的可能性。

  在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社交等生活服务中,“社交应用”被认为与传媒内容结合的可能性最大,均值为4.1536。其次,电子商务、金融支付、出行旅游在非常大可能上分别占各自整体最高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0929、4.0607和4.0071。另外,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通信的均值远大于3,受访者多半也表现出了认为“有可能”、或者“可能性较大”的态度。此项调查显示,传媒内容生产在与生活服务融合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从呼声最高的“社交应用”方面入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五、媒体跨界融合的时机、方式与效果

  (一)媒体跨界运营的时机

  媒体跨界融合是否成功、传播效果如何,与媒体跨界运营展开的时机息息相关。在早期技术渠道未能打通的时候,纸媒、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的传播体系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即便有很多传统媒体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纷纷推出网络版,但由于技术壁垒的限制,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做法仅仅是复制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放在网络版的平台上。很多情况下,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却事倍而功半。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的技术融合逐渐走向成熟,不同类型的媒体间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再是跨界运营的主要障碍,为跨界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和平台。在这一点上,媒体的从业人员最有体会,超过40%的调研对象认为媒体跨界运营时机已然成熟。就目前来看,四川省省市级媒体单位已经悄然在跨界运营模式方面做着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二)媒体跨界融合的改革方式:粉碎化融合,颠覆式改造

  媒体的跨界融合发展,改进和优化媒体组织形态不容忽视。那么,究竟如何优化、用怎样的方式改进,则成了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一问题上,到底是遵循有些专家潜移默化、保守推进的观点,还是按照有些学者提出的大刀阔斧进行“粉碎化融合”“颠覆式改造”,哪一种更能够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各方看法不一,各持己见。

  在这部分调查中,本研究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来进行测量,分别用数字1到5来表示对跨界融合的赞同程度。1表示绝不赞同,2是不太赞同,3是一般,4是比较赞同,5是非常赞同。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和分析,试图找出最适合四川省媒体发展的媒体组织跨界融合的改革之路。

  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省市级媒体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现行的媒体组织形态与方式对媒体融合的发展有所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四川主要媒体接受调查的专业人员对“粉碎化融合”“颠覆式改造”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占比为12.8%,赞同和不确定的占比分别为35.8和37.2%。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的分别占比11.3%和1.4%。超过49%的受访人员认为媒体的组织形态需要进行颠覆式改造。这就意味着,想要进一步融合,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传媒体制改革。

  在传媒产业中,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媒体单位扮演的多半是内容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的角色。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的媒介内容输出平台从简单的内容生产、播出,逐渐演变成一个集资源采集、响应需求、创造价值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型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组织样态。[2]近几年来,四川省各大省市级媒体单位也在向这种全媒体型的服务平台发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媒体布局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2014年10月,《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写入了“以《四川日报》为龙头构建川报全媒体集群”的内容。[3]

  (三)媒体跨界融合的效果分析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迈出的第一步大多是推出网络版,而媒体跨界融合最为普遍、也最为典型的就是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其运营的效果,也是检验媒体跨界融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1)传统媒体在社交网络的运营效果分布

  本次调研将传统媒体在社交网络推出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分为里克特五点量表中的五个维度,分别用数字1到5来表示。1表示非常不好,2是不好,3是一般,4是比较好,5是非常好。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不同传媒企业、单位加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效果,受访者中认为效果一般的最多,占比53.5%;认为效果比较大的居其次,占比31.2%;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占比为7.4%,认为效果不好的占比5.7%;而认为效果非常不好的占比为1.4%。从总体上来看,对于传统媒体在社交网络的跨界合作,四川省媒体从业人员持积极态度的占多数,这表明其对传统媒体在加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运营前景比较乐观。

  (2)传统媒体的移动客户端运营效果

  加强传统媒体“两微一端”建设,是推动媒体跨界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两微”即微博和微信,“一端”指的就是移动客户端。

  调研对象中认为传统媒体推出的APP效果一般的占比最高,为54.3%,认为效果比较大的为21.6%,而认为效果不好的占比11.7%,认为非常好的占比6.7%,认为非常不好的占比5.0%。综合以上数据,媒体跨界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在推出移动新闻客户端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得到认可‍‌‍‍‌‍‌‍‍‍‌‍‍‌‍‍‍‌‍‍‌‍‍‍‌‍‍‍‍‌‍‌‍‌‍‌‍‍‌‍‍‍‍‍‍‍‍‍‌‍‍‌‍‍‌‍‌‍‌‍。很多传媒管理层已经敏锐地觉察到移动客户端在今后传媒发展中的广阔前景。

  2016年5月4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的封面传媒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和封面新闻网正式上线。此外,以“封面,因人而异”为口号的封面新闻还着重强调引入了VR(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个移动媒体平台,封面将以新闻客户端为主打,以Thecover.cn网站为基础,涵盖微博、微信、视频、数据、论坛、智库等,逐步推出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产品矩阵,构建一个集内容生产、发布、传播、商业化的新型VR资讯平台,开辟VR在新闻资讯领域的新格局。[4]

  (3)移动客户端在跨界融合中的角色定位

  近年来,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如“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封面新闻、无界新闻等)发展迅速。由于传播格局的改变,作为跨界融合的产物,移动客户端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时期“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么单一了。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移动客户端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成了融合环境下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35.5%的受访人员认为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平台搭建者”的功能“非常大”,占比最高;占据数据第二位的依然是“新闻传播者”,有35.1%的调查对象认为这一传统阵地不能丢。同时,48.4%的受访者认为,“新闻传播者”的传统角色依然是“比较大”的角色定位;47.7%的受访者认为移动客户端还承担着“比较大”的渠道扩展者的角色。因此,搭建平台、传播新闻和扩展渠道,是融媒时代移动客户端的重要功能,找准角色定位,是移动客户端在媒体跨界融合中求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媒体跨界融合各要素作用程度分析

  各地媒体跨界融合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效果却不尽相同。企业文化、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媒介内容生产者的素质与能力、渠道的优势、受众基数以及资本、技术方面的实力和组织结构,都会对媒体跨界融合的结果造成影响。掌握这些因素在媒体跨界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程度,有利于从业人员在跨界运营的过程中作出客观判断,从而对其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把控。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资本、技术实力”作用“非常大”在选项中排第一,有31.6%的受访者持这一观点;“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居其次,29.1%的受访者支持这一选项。在作用程度“比较大”的选项中,“渠道优势”占比最高,为54.6%;“受众基数”和“媒介内容生产者的素质”紧随其后,分别有51.8%和51.1%的受访者认为这两者作用程度“比较大”。因此,着力技术开发、提升经营者素质和能力是媒体跨界运营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发挥渠道优势、扩大受众基数、重视媒介内容生产者的素质水平也是传媒行业在跨界融合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六、媒体跨界融合的策略与建议

  笔者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分析整理,对于我国媒体跨界融合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以下策略和建议:

  (一)抓住最佳时机,推动跨界合作

  从本次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媒体跨界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保守观望的态度已然不适合当前融合发展的整个大背景。抓住时机,实施不同类型媒体间、媒体与其他行业间的跨界融合,顺应发展趋势,才能在新一轮的传媒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双赢。

  (二)内容粉碎化融合,组织颠覆式改造

  媒介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不同类型的媒体边界逐渐弱化,媒介生产的内容也不像传统媒体时期那样泾渭分明,杂糅的特征日渐凸显。在各大媒体都在加快建设全媒体集群的风潮下,传媒内容生产的粉碎化融合发展趋向明显。在这样的趋势下,旧有的媒介组织形态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发展需要,深层次的媒介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半数的媒介从业人员认为,媒介组织形态必须进行颠覆式的改造,才能实现媒体进一步的跨界融合。

  (三)着力技术开发,拓展服务形态

  从传媒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的传媒变革,都是建立在传媒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传媒技术的有力支撑,一切的传媒革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认为在媒体跨界融合中作用“非常大”的要素,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和技术实力”一项,为31.6%。这说明,着力传媒技术的开发,是在新一轮传媒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基础。技术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媒体跨界融合带来了媒体传播功能的变化,从原来的信息传递向更立体更多元的资讯服务转型,服务形态拓展的跟进,将为媒体跨界融合打开新的局面。

  (四)搭建融合平台,坚守传播角色

  在内容融合、渠道融合的基础上,平台的融合是媒体跨界融合过程中的又一个工作重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传统媒体的移动客户端这一跨界合作产物的定位,占比最高的是“平台搭建者”,有35.5%的受访者认为其平台作用“非常大”。有35.1%的受访者认为“新闻传播者”的定位作用“非常大”,而持“作用比较大”这一观点的受访者达到了48.4%,在这一选项中占比最高。这说明,搭建平台的目的依然是为了“传播”这一初衷,无论形态如何改变,传播的角色必须坚守。

  (五)扩大受众基数,提高人员素质

  无论怎样的平台,通过何种渠道,受众都是传媒永远的终端。调研结果显示,受众基数在影响媒体跨界融合的各要素中,其重要性仅次于渠道优势。因此,扩大受众基数,是提升媒体跨界融合传播效果的重要一环。不过,我们还应看到,“量”的提升必须以“质”的保障为基础。建设优质的跨界媒体,离不开能力超群的管理层和素质过硬的从业者,所以,对各层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必须贯穿媒体跨界融合工作的始终。

  综上所述,跨界合作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跨界合作,以及媒体和其他产业的跨行业融合,可以使媒体的工作流程甚至组织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其多元化的趋势对于传媒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