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论陌生化与另类趣味的生成——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正文

论陌生化与另类趣味的生成——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20 06:22

本文摘要:摘要: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解读,探索其叙事的时间顺序和方法上的陌生化,以及反常规自由构图、多时空巧妙切换的剪辑手法。贾马尔等人物性格与传统类似人物形象反差的陌生化艺术手法的运用,从而给观者一种别样的视觉盛宴和审美感受,使得观者对影

  摘要: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解读,探索其叙事的时间顺序和方法上的陌生化,以及反常规自由构图、多时空巧妙切换的剪辑手法‍‌‍‍‌‍‌‍‍‍‌‍‍‌‍‍‍‌‍‍‌‍‍‍‌‍‍‍‍‌‍‌‍‌‍‌‍‍‌‍‍‍‍‍‍‍‍‍‌‍‍‌‍‍‌‍‌‍‌‍。贾马尔等人物性格与传统类似人物形象反差的陌生化艺术手法的运用,从而给观者一种别样的视觉盛宴和审美感受,使得观者对影片中陌生且新奇的叙事结构、剪辑手法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产生另类趣味‍‌‍‍‌‍‌‍‍‍‌‍‍‌‍‍‍‌‍‍‌‍‍‍‌‍‍‍‍‌‍‌‍‌‍‌‍‍‌‍‍‍‍‍‍‍‍‍‌‍‍‌‍‍‌‍‌‍‌‍。陌生化手法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是具有可行性的,既有助于影视艺术的发展,又为陌生化艺术手法的发展提供多样化渠道‍‌‍‍‌‍‌‍‍‍‌‍‍‌‍‍‍‌‍‍‌‍‍‍‌‍‍‍‍‌‍‌‍‌‍‌‍‍‌‍‍‍‍‍‍‍‍‍‌‍‍‌‍‍‌‍‌‍‌‍。

  关键词: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陌生化;另类趣味

黄山学院学报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的作品《Q&A》,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拍摄。主要讲述了出生于贫民窟的贾马尔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紧要关头,却被节目组告发作弊,从而被送往警局被迫解释知道所有答案的缘由是因为自己年少的经历,并最终回到现场获得大奖,同时也达到最终目的——找回自己牵挂已久的女友。

  一、“陌生化”理论及其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途径

  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陌生化”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学理论。“对艺术对象运用陌生化的目的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使人由对事物的熟视无睹转入到对之的审美状态,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感受和体验。”[1]45-46“陌生化”就是要把普通常见的事物转变为与众不同,从而获得介于陌生感跟熟悉之间的新鲜感,并对此产生兴趣。

  将“陌生化”理论应用于影视艺术领域,既进一步完善陌生化理论的发展,又为影视艺术的技巧手法增添了新生活力。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总会反映出一些人真实的人生写照,编剧将不同的时间、人物、事件融合在一起,并增添戏剧性的情节,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将整个故事作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或者是依据一条主线上相关联的事件,经过艺术处理后,放大某一现象或是将某一故事变形,都能够重新唤醒人们新鲜的审美感受。“电影的陌生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观众理解的难度,迫使观众为了看懂而反复咀嚼,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二是故意造成‘不真实’感,阻止观众‘入戏’。”[2]“陌生化主要包括主题的陌生化、情节的陌生化、形象的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等等。”[1]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陌生化”的再现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剪辑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陌生化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一)叙事结构的陌生化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三条叙事线:贾马尔在警察局接受审问、贾马尔参加电视节目、贾马尔回忆童年。影片的叙事在三条故事线之间切换,不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无厘头的剧情叙述之感。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时间顺序和方法上。电影的叙事结构是以三条故事线并行讲述、以跳跃性手法拍摄的,与以往单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叙事结构不同,给人一种新奇的审美感受。电影开端是男主人公贾马尔在审讯室中接受审讯的画面,他眼神充斥着迷茫,此时画面的左边依次出现:“贾马尔·马利克再答对一个问题,就能赢得大奖两千万卢比,他是怎么做到的?A:他作弊,B:他运气好,C:他是天才,D:命中注定。”这让人耳目一新的开端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由此,电影以倒叙的叙事结构来展开情节。这一开端的与以往开篇将主人公身份背景交待清楚的方法不同,使得观众迫切地想要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从而成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在讲述贾马尔在电视节目中回答问题时回忆童年时期的悲惨回忆,这一叙事结构上的创造性转变而使结构复杂化,从而使得我们对自己印象中的童年生活变得陌生化。同时,也改变了让观众们觉得只有单线叙述的这一种流线型叙事方式的认知,让观众对印度的贫民窟生活深有所感。该电影的叙事结构的陌生化也增加了观赏的难度,因而也没有遵循观众日常所熟悉的单线叙述模式,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

  (二)剪辑手法的陌生化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多故事线、多时空的叙事结构,所以影片的剪辑画面大多是反常规的自由构图。“影片是用肩扛摄影和固定摄影两种方式拍摄的,为打造影片自由炫目的影像风格,剪辑师采用了利用倾斜构图混搭跳切、特效、升格抽帧、定格抽帧的方法。”[3]如影片开端贾马尔在审讯室被警察按在马桶里的人像倾斜的画面,给观者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安。影片中儿童时期的贾马尔被警察追逐的场景是摄影师肩扛摄影机拍摄的,剪辑师特意选取了一些倾斜构图的镜头,并添加特效,形成一种既表现出场景的动荡不安又有观感流畅的视觉体验。

  贾马尔童年回忆、电视现场、审讯室三个不同时空的转换也是该影片剪辑手法陌生化的表现。影片的第一次时空转换是通过审讯室的电视机达到三个时空之间的巧妙转换,镜头转向电视机,并不断地拉近镜头,从而转换到了贾马尔坐在节目现场的椅子上,再通过思考答案进入了他的童年回忆。还有一组运用视觉意识剪接而成的别出心裁的时空转换。镜头首先是贾马尔在问答现场(过去时空);然后镜头中运用特效在原来的画面中出现一只手煽了贾马尔;最后镜头回到了审讯现场,贾马尔被打后的动作(现在时空)。

  短短的三个镜头,却巧妙地将两个时空转换得恰到好处,通过这样无缝衔接的镜头剪辑,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我们日常所看的电影大多为追求流畅度,很少使用转场效果,但是该影片的剪辑手法突破了常规,在为观众带来一次陌生化体验的同时,也确保了影片的流畅度。剪辑手法的陌生化不仅为观者带去与众不同的观感,同时也让观者感受到剪辑手法带来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三)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主人公贾马尔人物形象的陌生化主要表现为其人物性格与他所经历的遭遇形成的极大反差,给观众带来陌生感。哥哥萨利姆所表现出的邪恶狠毒性格与隐晦表达出守护弟弟安全的最终目标,完全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

  电影中贾马尔和萨利姆小时候曾在孟买达哈维贫民窟里生活,他们以捡拾垃圾为生,住在破油布搭成的房子里。在这里,人们饱受贫穷和腐败折磨,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虽然贾马尔小时候跟着哥哥当过乞丐和小偷,但是在哥哥的保护下,贾马尔从黑暗势力危险中侥幸逃脱。和哥哥分开后,他做过电话接线员和茶水工,他一直坚持脚踏实地的生活,并没有因利益熏心而重操旧业成为一个不良少年。相反,贾马尔是一个纯朴、诚实、深情、永不放弃的男孩。对冤枉自己作弊的节目主持人和采取暴力手段审讯自己的警官都是宽容的态度。最让人难以置信的便是他对拉提卡的爱,参加电视节目只是为了让自己苦苦寻找的爱人拉提卡看到自己,而不是为了获得百万奖金。“在贫民窟长大更需要金钱的男主人公在逐金的现实社会中为了精神理想却对金钱不屑一顾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使他们对纯良的贫贱男孩形象已经麻木、钝化的感受活跃起来,对这一人物产生了新鲜感。”[4]主人公贾马尔的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近乎理想化,与实际中的人物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哥哥萨利姆给人的感觉是强势、狠毒、实际、聪明。但是,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我们会发现他其实非常重视亲情。儿童时期的萨利姆杀了人贩后害怕会被追杀,就去投靠人贩的仇家,又怕自己会牵连贾马尔,便逼迫贾马尔与自己断绝联系,以至于长大后,他们的首次相遇也并不愉快。最后,当萨利姆看见电视里的贾马尔时,眼神中流露出无助地对拉提卡说:“他永远也不肯放弃”。这句话其实说明了萨利姆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守护着贾马尔,并在得知贾马尔获胜后杀掉了最后一个可能会伤害到贾马尔的黑帮老大。萨利姆人物形象的“陌生化”给观众一种巨大的反差感。

  贾马尔童年时期的警察对大街上需要帮助的广大民众熟视无睹,继续打牌娱乐,与我们在传统的影视中看到的乐于助人、英勇无畏的警察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小时候的贾马尔和哥哥在贫民窟生活时,发生了宗教信仰矛盾事件,平静的小村子变成人间地狱。一群警察对动乱事件视而不见,继续打牌聊天,他们向警察求救,警察却把欺软怕硬的精神发扬光大,怒声呵斥并把兄弟俩赶走。此时,镜头往街道上一转,一个贫民窟的男子浑身烧着火凄惨地大叫着从警察和兄弟俩面前经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直击观众。影片中的警察形象进一步使读者对传统的警察形象感到陌生。

  人物形象的陌生化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视觉以及思维上的生疏感,同时也更有利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罗伯特·麦基讲:‘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5]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陌生化对另类趣味的建构

  大多数电影是按照线性时间展开故事,叙事链单一;采用好莱坞式的连续剪辑法,即前后镜头的切换尽可能地平常顺畅,不留痕迹;人物形象具有单一性,即正面人物拥有好人共有的特性,而坏人则一坏到底。大众对此类电影的观影审美趣味是熟悉而平淡的,并不会有让人惊呼的反转,但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是让观者置身于剧情中,陪主人公一起欢笑和流泪,也需要有出乎意料的深刻记忆点,让观者在观影过后有所思考,从而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影片生成另类趣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另类趣味与大众日常观影体验的趣味是截然不同的。该影片的另类趣味是叙事结构、剪辑手法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陌生化手法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与日常观影所未体验过的视觉震撼,让一些观众产生强烈的喜爱感的同时,也形成对这一类影视作品中某些特点的另类趣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延缓开端、三线并行等讲述的叙事结构的手法给观众带来陌生化的审美体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也在观众心中形成对叙事结构多样化的另类趣味。电影的后期剪辑制作也更好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让观者知道技法巧妙的剪辑也可以为影片带来完整顺畅的故事情节,使得观众相比普通流畅的剪辑更加喜爱这种技术化的剪辑手法,并因此对影片的剪辑手法产生技巧化的另类趣味。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残酷中未放弃理想与纯真。”[6]电影主人公贾马尔的执着与痴情,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以及上电视节目的目的都让观众对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到一种陌生感,对人物形象产生了全新理想化的另类趣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荣获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第66届全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众对这部影片的高度认可和喜爱。从这部影片中,观众不仅了解到一个善良、朴实、为爱执着的少年贾马尔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感受到了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以及巧妙的剪辑手法等另一种别样的审美趣味。虽然这一类型题材是我们日常电影中所熟知的,但是该影片的诞生,还让我们知道电影不仅仅只有日常普通的表现形式,经过日常事物的陌生化,可以使我们形成一种对叙事结构的多样化、人物形象的理想化以及剪辑手法巧妙运用的另类趣味。也正是由于观众对这种陌生化电影的喜爱和高度赞美,使得整个影视行业都高度重视影片的“陌生化”,更加注重在剧本选取、拍摄手法、后期制作剪辑等方面的精心制作,使得影视行业剧本和技法更加多样化、精细化。

  电影《平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叙事结构、剪辑手法和人物形象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将一个通俗化的故事情节表现得耳目一新,从而让观众对这一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另类趣味。陌生化与另类趣味的生成,不仅让我们将日常熟悉的对象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使这一审美感受被唤醒,让人们从对它视若无睹转换为一种审美状态。并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少见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推动了陌生化艺术手法适用范围的扩大,使之更多地运用于影视艺术中。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沈幼平.陌生化手法对电影隐喻传播的影响研究——《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的比较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2):56-60.

  [3]周新霞.现代电影剪辑思维的发展——从《保镖》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63-70.

  电影文学论文投稿刊物:《黄山学院学报》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黄山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1年,人文社科方面的主要栏目有:“徽州文化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研究”、“哲学·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教育·教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主要栏目有:“数学”、“信息工程”、“化学”、“资源与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建筑”、“体育”、“教育·教学”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