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发表职称论文浅析汉画像石画面处理的艺术风格> 正文

发表职称论文浅析汉画像石画面处理的艺术风格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12-22 10:55

本文摘要:摘要:汉画像石作为一门墓葬艺术,是绘画与雕塑结合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形式, 具有题材丰富、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精美等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其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

  摘要:汉画像石作为一门墓葬艺术,是绘画与雕塑结合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形式, 具有题材丰富、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精美等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其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本文从汉画像艺术的画面结构入手,对构图的形式感和画面形象做形象、形式、方法等方面的解构与分析,试图对画像艺术做造型规律和美感的研究。

  关键词:汉画像石; 散点透视; 分层分格;艺术风格

  画像石是石窟、门楣、祠堂、墓室、棺椁等的石刻装饰画,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以石为壁,以雕刻代替笔墨的装饰艺术,也是我国最早的浮雕艺术。由于汉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形式,故兼有二者的特征。因为石材打磨不容易,所以又造成画像石画面的充盈性,散点透视,以满为美,主副相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另有,汉画像石原石有雕刻艺术之美,形象单纯洗练,雕刻手法多样,因此在古代艺术中独具特色。很多作品在结构、造型和线条的运用上,已达到质朴雄劲和生动遒美的境界,形成汉画像独特的艺术风格。

  已故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写道:“汉代的石刻,以石刻画像最为发展。所谓石刻画像,并不是一种画面造型的立体雕刻,而是表现于平面上的一种浮雕。而且这种浮雕,并不像希腊的浮雕在表面上浮起相当高的形象,令人感到立体的意味;而是像埃及式的浮雕一样,仅在平面上略作浮起,甚至仅有线条的刻画,以显示一种令人感到画意的形象。”汉画像石无论是从构图、造型、雕刻手法还是装饰特色等方面将成为当今美术考古和造型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主要以考古史料为证,以造型艺术的语言从画像艺术形式结构为切入点对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在画面上的处理形式简单加以论述。并且从汉画像艺术的画面结构入手,对构图的形式感和画面形象做形象、形式、方法等方面的解构与分析,试图对画像艺术做造型规律和美感的研究。

  关于画像艺术中样式,汉画像艺术的构图形式是多是把天上、人间、包罗古今的众多事物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形成构图复杂,饱满均衡,细致绵密的构图特点。并运用夸张或是“变形”手法,以达到其形象概括流畅,外形规整的艺术表现效果。而汉画像石艺术中那些乘云驾车飞行的神灵、仙人、怪异的形象则利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面,以达到画像石艺术所具有的象征性和生动性。创作者们以自然天象拟人化的造型语言,刻画出许多现实世界所没有的美妙而奇特的形象。以山东武氏祠类型汉画像石为例:

  《华夏帝王及北斗星君》画像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华夏帝王十人图》。第二层:《北斗星君图》。第三层:《官吏车马出行图》。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特点:原石由五幅画像构成,由于风格独特气势宏大精美绝伦,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石”。从整体看,该石画面横贯帝王群体和人物动物群体,场面宏大蔚为壮观;从每个细节上看,人物具象又较分类,微妙的动势十分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社会属性。动物清晰而真切,动感强烈,场面光大,凸显了汉代经济文化的发达和社会的富足,线的运用极具概括和表现力。人物个性特征突出,并十分强调了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如大禹持稆的个性形象的彰显,成为历史记载标准形象。画像中十位帝王肖像个个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是汉代人物肖像的的典范之作,著名的陕西黄帝陵所供奉的黄帝塑像就是以此肖像为原形的。

  汉画像艺术中多采用平面减地线刻的石刻工艺。平面减地线刻石雕工艺是界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一种工艺形式,在汉画像石艺术中独树一帜。平面减地线刻工艺首先将石板表面磨平抛光,如同一张展开的画纸,画上(线描)图案后,凿去画像以外的空白部分,并留下一道道刀凿直痕,造成画像稍微凸起,形成面与线、粗糙与细腻的对比,使画面更丰富。其感观效果即不同于线刻是有浅浮雕的立体感,又不同于浮雕并有画的意味。该石刻作品刀法纯熟精练,将线描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效果令人赏心悦目,受到海内外高度的评价和喜爱,其拓片也成为收藏的热门。

  在汉画像艺术中突破时空局限,展开想象空间,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气质和内心情感,成为汉画艺术程式般的表现手法。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画场面普遍采用这种手法,较有代表性。

  出土于唐河针织厂汉墓,现藏于南阳汉画馆的"车骑出行"汉画像石:画面中右侧轺车,皆乘两人.车前有两辆导骑,并持弓弩.狭长形的构图中,人物和车马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并且在画面的上方和下方都留出不小的空白,加长了马的小腿,这样使四匹行进中的马显得更加轻盈矫健,衬托出一派闲逸安乐,悠游自在的轻快气氛。

  画面中四匹马的动态极为接近,姿态和马的形象比例和动作近乎于重复,画者通过马背上人的动态的生动变化活动了画面的气氛,再现了出行场面的祥和、安逸与休闲。左侧是一车夫驾车,身形较小,显得卑微,往右有一人骑于马上,肩负一副弓弩,手勒马缓,马稍稍领首,举步前行,第二人似没握紧马疆,马轻仰首,举蹄快走,马背上的人抓住手中的弓弩,作为画面中的主体人物的戴高冠者稳坐于车中,前面有一车夫驾车,驾车的骏马正伸脖向前,似在奋蹄直追前面二骑,此组车马后面紧跟一组车马,由于和前面的车距较近,最后这匹马的车夫似微微收紧了马疆,稍稍拉开车距,车中人物仍是一人身形较大,另一人身形较小。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根据人物动态的不同和身形的大小以及微小的动作,表现出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戴高冠者稳坐,形体采用较为方正的长方形,重心垂直,体积也较大;导骑者体积次之,但是动态感很强,甚至出现了差点被自己所骑的正奋蹄前行的马颠下马背的较为滑稽和不雅的动态。马车夫的身形最小,在这幅画面中的身份也最卑微。

  在南阳汉画像石的“车骑出行”画面中,作者仅是通过简约的轮廓和历经千年以后已显得漫德不清的简略的结构线和匠心独运的空间安排巧妙地呈现给观众一幅声情并茂的车骑出行的画面。乍一看去,四匹身形和动态接近得近于重复的马,马背上和车上简直有点图案化的简单造型的人,近于重复的车,都好像没有什么奇特之处,而经过稍一仔细分析,马的神态,人的神态都极为合乎情理,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在尺幅的石面上,马蹄轻扬,骑马驾车人的悠游自在衬托出石面上空白部分的广裹的城郊的旷野.在尺幅之间营造出了“咫尺有万里之势”的无限开阔的空间来。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哪家好?发表学术论文网;学术论文职称论文写作尽在发表学术论文网。

  cssci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核心期刊、音乐核心期刊、体育核心期刊等各科核心期刊快速发表,图书出版专著发行,EI源刊、SCI期刊常年征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