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研究综述>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研究综述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8-15 11:19

本文摘要:摘要: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之一,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知群体,是德才兼备的一代,应当具有友善这一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友善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因此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理性透视、友善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友善

  摘要: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之一,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知群体,是德才兼备的一代,应当具有友善这一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友善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因此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理性透视、友善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友善教育路径以及对当前培育大学生友善观研究现状的总结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友善;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中外企业家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当前我国人民思想意识、道德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政治和社会治理机制尚不健全,道德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亟须受到高度重视并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1]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是一项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一代,应当具有友善价值观。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拟就这些观点做以下整理。

  一、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理性透视的研究

  所谓的友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主要是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关系,中西方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三个视域进行理性透视。

  1.友善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关系中的理性透视

  黄明理指出,友善,是建立在对他人友善的态度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基础上的善良之心。只有将友谊、善意、虚伪等概念相互比较,才能体现知行统一、内容丰富、要求层次分明的特点。慧霞指出:“行善之前应该先明辨善恶,之后又总结了袁黄先生的为善十纲,从三个角度对友善观进行理性透视:人与人的角度包括与人为善和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和救人危急。人与社会方面包括兴建大利、舍财作福。人与自然角度是爱物惜命、明正护法。”[2]袁黄先生巧妙地把友善这一概念放置人与自然和社会中考量。陈珊认为:友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3]新时代大学生要对他人和社会怀以无比宽容,拥有世界胸怀和世界眼光。陈义提道:社会主义“友善”观不单单是一个价值概念,它包括谦敬尊重的基本要求、宽容礼让的相处之道、帮扶互助的价值倡导这一套完整的、由浅入深的价值规范。[4]

  2.友善在中西方文化中的理性透视

  亚里士多德曾说友爱“就是某种德性,或者是赋有德性的事物;或者说是对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友善是公民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一种价值观念。[5]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做事的时候严肃的考虑,我们每时每刻都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马克思从实践论考察友善和人的关系,“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6]于婷婷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友善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7]

  3.友善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理性透视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重要论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应着力处理好源与流、知与行、标与本的关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8]但是目前,理论界对大学生友善观的界定还处于探讨阶段,没有达成共识。一个人假若缺少友善观是很难真正地去做到爱国、敬业、诚信的。侯玉环说:“友善观核心在于敬重、关爱互助的优秀品质,融情入理是这些优秀品德的精髓,友善价值观是帮助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法宝,必然要拥有情与理的内涵。”张丽仙从相反的角度来解读友善观,她提到了道德冷漠:“[9]道德冷漠,直观地理解是指道德情感上麻木不仁和冷眼旁观,是一种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不践行,是友善的缺乏。”[10]杨建云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友善观进行理性透视,“涵养德性,修身立世;与人为善、人际和睦;奉献爱心,温暖大家。”[11]刘启强和闫冰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大体上有友善观念并且怀有友善之心,把友善的理性透视扩展至陌生的他人甚至自然界。[12]徐志红提道:积善成德,在时间与数量两个维度上“积善成德”以及在善心和善行两个方面中“积善成德”。[13]

  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面临困境的研究

  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过程中仍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制约友善观培育进程,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外部环境角度阐释了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从大学生自身角度阐释

  李亚云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友善缺失的问题表现在人际冷漠,他们在宠溺的环境中长大,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杨云和张力总结,大学生社情和友情意识淡薄,同时对父母缺少沟通和关爱,不想接受新事物,产生了隔阂和代沟,这些都是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友善其实是不分代际的,大学生对父母以及他人都应该友善,友善是化解矛盾的一剂良药;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友善行为欠缺。徐志红也谈到大学生友善教育面临的问题,比如集体主义情感的冷漠以及责任意识的淡薄,最重要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些障碍,有些大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情感冷漠,没有把集体当成家庭那样友善对待进而导致有些人个人利益至上,缺少团队合作意识。

  2.从外部环境角度阐释

  陆林召和侯玉环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可以大致分为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两方面,诸如:市场经济给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冲击同时使得传统道德受到了质疑,伴随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相对冲淡了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当前网络环境的繁杂性造成了负能量的传播,这些都是外部压力所致,同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方面对友善观培育存在很多误区和偏差。吕幸星从培育机制和载体两方面概括总结了抽象化的教育机制。[14]范五三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用实际数据说明了部分大学生友善观受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认知模糊并且有表层化现象。[15]

  三、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教育路径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品质的养成是一个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过程,要正视当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加强友善观的理论水平的建设。

  1.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解读

  陈珊提出了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要守住课堂这一教育阵地,开设的思修课的通识教育,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发挥榜样作用,让友善教育自然而然的传授给大学生。同时夯实家庭这个教育基础.同时杨建云和薛薇等学者针对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措施也提到了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友善价值观要培育大学生对友善的理性认同,通过知名平台解决知与行的矛盾。

  王翠华强调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在社会交往中激发他们的潜能,用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伙伴精神故事论证了朋友间共同协作的核心作用,用这些创业奇人的成功案例激发一切培育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灵感;大学生还应具备人际交往的情感,避免误入道德真空地带导致人际关系异化。现代信息社会的爆炸性知识时代带来了对技术的过度依赖,由此出现陌生性的世界,个人于是陷入了孤独状态,由此无力体会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感,要注重心态的现代化转型。

  2.从友善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层面解读

  对于该层面有学者认为,可以从文化路径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课程加入友善方面的内容,在生活路径上以学生为主体,在舆论媒体路径上建立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使得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引导他们自觉践行友善观。吕幸星提到,新时代大学生友善教育终究要落地,将友善价值观渗透到不同学科中,同时优化培育载体,例如网络载体,分析研究大数据来升级大学生的友善观教育的模式。也有学者提出寓教于乐,将各种爱心社团以及志愿者协会作为友善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让友善观教育常态化。

  大学生友善观的教育要以情感人,教育要贴近大学生身边的实际,坚持情理的融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平台诸如微信、微博等来弘扬道德新风尚,扩大友善的辐射圈,让友善价值观真正的走心入脑,把情理融入国家社会和个人之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从整体上践行友善价值观。宋敏娟用三元交互理论探讨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把友善价值观放在了新媒体环境中去考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内在动力和外生力量,进行针对性建构和引导性建树。提出朋辈辐射的概念以及健全监管机制的途径,增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规范力度,在各大场域进行文明建设。

  政工师论文投稿刊物:《中外企业家》杂志是1984年10月全国第一家创刊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企业家类经济综合月刊,是献给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经济工作者的刊物。在全国统一标准评刊中,被评为一级期刊。拥有中央级媒体和国家级专家专稿。

  四、对当前培育大学生友善观研究现状的总结及评价

  学术界总体上从多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一些具体路径‍‌‍‍‌‍‌‍‍‍‌‍‍‌‍‍‍‌‍‍‌‍‍‍‌‍‍‍‍‌‍‌‍‌‍‌‍‍‌‍‍‍‍‍‍‍‍‍‌‍‍‌‍‍‌‍‌‍‌‍。但是就全面性和长远性而言,目前的研究成果尚待完善,学者们应该从微观视界探析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的教育机制和路径。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友善必将是其全面发展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大学生未来肩负起祖国建设的伟大使命的至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

  [2]马慧霞.《了凡四训》中的"友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7年54期.

  [3]陈珊.浅议大学生友善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8(05):168-169.

  [4]陈义.用优秀传统家训涵养当代大学生的友善观[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1):103-108.

  [5]王翠华.友善价值观:大学生成人的重要之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0):72-7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

  [7]陈勇,于婷婷.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120-123+149.

  作者:郭靖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