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国际社交平台上中国媒体报道研究以新华社账号南海议题报道为例> 正文

国际社交平台上中国媒体报道研究以新华社账号南海议题报道为例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31 10:37

本文摘要:摘 要: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全球传播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因而成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本文选取南海仲裁结果公布至今新华社Twitter账号报道南海问题的相关推文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新华社Twitte

  摘 要: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全球传播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因而成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本文选取南海仲裁结果公布至今新华社Twitter账号报道南海问题的相关推文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新华社Twitter账号对南海问题的报道量呈现阶段性变化,且各阶段报道焦点也各有侧重; 信息呈现方式灵活,传播效果良好,成为中国对外发声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南海议题; 国际社交媒体; Twitter; 新华社

新闻媒体

  导语

  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全球传播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已经成为各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赵曙光、李海容[1]实证分析了Twitter高影响力账号的涉华报道。 相德宝[2]对Twitter平台上涉华舆论领袖传者特征及其影响力进行了研究。 辛静、叶倩倩[3]以YouTube平台李子柒视频的评论为研究对象,审思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突破。

  蒋玉鼐[4]对比分析新华社与美联社南海仲裁案Twitter报道,并梳理了两家媒体的有益做法。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中国媒体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对南海议题的宣传报道。 以新华社Twitter账号为个案,重点分析南海仲裁结果公布之后相关推文,旨在揭示新华社在报道量、议题设置、信息呈现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前期对外传播工作进行简单梳理。

  1.新华社Twitter报道的实证分析

  1.1研究语料及方法

  利用Twitter高级检索功能提取2016年7月12日至2020年4月1日期间新华社账号关于南海议题(#SouthChinaSea)的所有推文,获得有效样本146条,并记录每条推文的报道日期、信息呈现方式(图文视频等)、点赞数、转推数和评论数等数据。 推文报道焦点的分析,借助语义网分析软件wordij 3.0。

  1.2报道量

  自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闹剧公布结果起至今,新华社英文Twitter账号对南海议题的报道量发生阶段性变化。 由图1可知,新华社的报道大致分三个阶段, 即2016年7月报道高潮阶段、2016年8月-2017年8月报道量重归正常阶段和2017年9月至今报道归于平静阶段。 第一阶段报道总量为64次,单日平均报道量为3.2次,单日最高达19次; 第二阶段报道总量为60次,但是单日平均报道量出现锐减,仅0.15次,单日最高为2次; 第三阶段报道量在更低频次范围内徘徊,报道总量22次,单日平均报道量仅0.02次,单日最高2次。

  可见,南海议题的热度在2016年7月最高,随后迅速减弱,最后回归平静常态。 南海问题本来就是域内国家之间的争端,属于小范围的地区问题。 由于美国的介入和炒作,南海问题快速升温至国际热点,这种舆论报道既违背了事实,夸大了事态严重性,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因此,新华社三个阶段报道量的变化趋势符合基本事实和中国期待。

  1.3报道焦点

  第一阶段推文的语义网分析显示,arbitration(仲裁)、award(裁决)是重要节点词,说明该阶段的新华社报道焦点对准了仲裁案。 同时,节点词void(无效的)、null(无效的)体现了中国对仲裁结果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sovereignty)、海洋权益(maritime、rights、interests)和领土完整(territorial)。 新华社还在Twitter上报道了中国获得的国际支持(support)。

  第二阶段新华社报道焦点悄然发生了转变,语义网中出现了manned(载人的)、submersible(潜水器)等词汇。 新华社报道了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开展科学调查,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南海活动的科研性和公益性,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的海洋实力。 此外,combustible(可燃性的)、ice(冰)、drill(钻井)等节点词表明新华社还集中报道了中国在南海开钻可燃冰的工程。

  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说明中国在新能源发掘利用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另外,新华社也报道了中国和俄罗斯(Russia)在南海举行的联合军演(joint),体现了中俄的军事互信互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中国在南海主权和利益得到其他大国的支持。

  第三阶段的报道,新华社重点关注了“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磋商(conduct、code),这是中国积极推动的结果(urges),也是着眼于长远,保持南海和平稳定的基石(peace),体现了中国遵循国际惯例,在对话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国际协议,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国际争端的务实作风。 同时,中国敦促域外国家停止(stop)发表不负责任言论,反对搅局行为。

  总的来说,新华社Twitter报道的议程设置合理,在国际舆论战中步步为营,逐渐掌握主动,从第一阶段被动应付西方媒体设置的南海仲裁案议题,到第二阶段自信且温和地介绍中国在南海的实力,到第三阶段胸有成竹地报道中国引领域内国家对话协商,依法务实解决南海争端。

  1.4信息呈现

  在146条推文之中,无一条纯文字推文,基本都是“文字+图片/视频/投票” 组合型信息呈现方式。 其中,“文字+图片”组合有117条,占比高达80%。 图片之中,纯图片106条、图文一体10条、漫画1条。 图文一体可以突破推文字数限制,补充额外的文字信息,使内容尽可能详实。 漫画则是新华社报道的创新形式,也收获较好的反响(点赞数339,转推数165,评论数53)。

  占比第二的推文组合形式为“文字+视频”,共28条,约占19%。 相比较图片,视频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多模态信息,非常适用于信息的增补。 此外,还有1条“文字+投票”组合型推文,这是新华社加强与国际网民互动的成功范例,有利于普及南海问题的“常识”,引导国际受众认识到南海仲裁闹剧的危害。 另外,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新华社注重深度报道,因而在推文之中大量使用短链接(占比约63%),国际受众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信源网站详细深入的报道,对新华网网站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引流手段。

  1.5效果评估

  推文的效果评估可以借助一些量化参数与指标,譬如点赞数是衡量推文影响力的首要指标,转推数是衡量推文传播力的重要指标,而评论数是衡量推文话题度的重要参数。 从平均值上看,新华社推文的点赞数达187,转推数达72,评论数为14。 从极值来看,新华社推文点赞数最高是2171,最低是36; 转推数最高是425,最低是7; 评论数最高是177,最低是0。 由此可见,新华社的推文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传播力,抑或话题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绩。

  新闻媒体评职知识:新闻记者评职称用的期刊

  结语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南海仲裁结果出炉之后新华社Twitter账号的报道,得出结论:首先,新华社报道量呈现巨大变化,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仲裁闹剧进行报道,展现中国立场和决心,第二阶段报道中国在南海科学考察,彰显中国的实力,第三阶段报道中国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寻求在国际法框架下解决争端。 其次,推文呈现形式上,新华社巧用短链接、图片、视频、投票等多种形式,既拓展了推文的信息量,又增强了推文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最后,从点赞数、转推数和评论数三大指标来看,新华社的推文整体上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众多,本研究仅对Twitter平台相关报道进行了考察,今后研究可以关注其他平台(如Youtube)的相关报道,共同探索如何在国际社媒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赵曙光,李海容.美国社交媒体关注的中国议题——基于2015年Twitter高影响力账号的描述性分析[J].新闻记者,2016(10):71-77.

  [2]相德宝.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传者特征及影响力研究——以Twitter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1):58-69+127.

  [3]辛静,叶倩倩.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03):17-23.

  [4]蒋玉鼐.我国媒体重大涉华议题报道国际影响力探析及建议——新华社与美联社南海仲裁案近期Twitter报道对比分析[J].中国记者,2016(12):19-22.

  作者:曹 琳 蒋 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