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希腊哲学中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观点,与我国以先秦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分析中国传统美学对武术审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过程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武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伊壁鸠鲁哲学观对于传统武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启
摘 要:希腊哲学中“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观点,与我国以先秦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分析中国传统美学对武术审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过程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武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伊壁鸠鲁哲学观对于传统武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启示,对于武术的现代发展和丰富其审美意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壁鸠鲁; 传统文化; 武术; 审美
一、伊壁鸠鲁学说与先秦哲学思想
(一)伊壁鸠鲁学说主要内容
希腊哲学主要由柏拉图路线和自然哲学路线构成。 伊壁鸠鲁学说作为希腊自然哲学伦理精神的最完善形态,以“快乐主义”的道德理论为主要标志,该理论包括哲学观的唯物性,即物体源于原子,物体、空间(虚空)也是真实存在的。 伊壁鸠鲁学说看重友谊,它被看作是积极快乐的主要来源,这种友谊是超脱实际功用的,体现出一种“相互有利”。 该理论主张的是自然和知识观念下的灵魂自由与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对于欲望、幸福持有理性和审慎的态度,认为探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和快乐的人生目的,是天生最高的善; 而达到途径则是节制欲望,远离公共事务,审慎计量,倡导和平共存,对于快乐与痛苦学会取舍,由此获得一种宁静致远的快乐和幸福感。
文学方向评职知识:文学著作出版怎么选择出版社
(二)先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与特征
先秦哲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各哲学体系,作为中国哲学的起源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先秦哲学关注宇宙本源、自然规律、天人关系、善恶之辨以及认识论和逻辑学相关问题,以儒、道、墨、法、兵及阴阳等各家思想为主要代表。 其主要思想为:儒家以“仁”为核心,主张“中庸”、“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崇尚“礼乐”、“仁义”; 道家则崇尚自然,具辩证法和无神论的特征,主张“清静无为”、“天人合一”; 墨家重视真知、实践、从知识领域去探究生命本义和世界真相,具有辩证唯物论的色彩; 作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兵家思想则包含了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 阴阳家思想则融合古代数术、阴阳五行学说,在探索宇宙、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变化法则过程中持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消长与相互转化。 而在上述诸子百家的典型流派中,尤以儒、道文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
(三)伊壁鸠鲁学说与先秦哲学思想的共性分析
对伊壁鸠鲁学说和先秦哲学思想的特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种看似对立的哲学体系,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1.起源背景相似
二者均产生于既有社会秩序的没落和动荡巨变的时代。 伊壁鸠鲁生活的希腊化时代,民众遭受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关注人生苦难和寻求幸福,拯救和解脱自己灵魂的诉求,成为伊壁鸠鲁哲学形成的基础。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纷争造成的痛苦,为先秦各家哲学思想产生提供了土壤,其中尤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为突出。 作为萌生于乱世的新哲学,伊壁鸠鲁学说与道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主张远离政治
伊壁鸠鲁哲学主张远离政治,不被公共事务所干扰,退隐于自己的心灵,过一种平和而宁静的生活。 这一点与道家推崇的“远离政治和权力中心,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归隐状态非常接近。
3.崇尚自然与简约
伊壁鸠鲁认为的善以“自然”而体现,这种自然之物的“善”是摒弃外界的人为复杂因素,简明,易被人接受,他所主张的快乐主义则是建立在这种自然观基础之上。 而传统道家哲学同样崇尚“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则是对这一观点的最明确表述。 二者都倾向于一种“不知善而善”的自然状态,然而道家则是用虚静、恬淡、寂寞和无为来达到此自然状态,这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自然观有所区别。 另一方面,伊壁鸠鲁主义不喜外界的繁杂对心灵宁静的干扰,因而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要求。 伊壁鸠鲁对于欲望的观点亦倾向于一种自然而然,认为必要的欲望仅是满足幸福感、身体的舒适以及生存所需。 而道家老庄思想中对于生活的要求则更加简单、纯粹和易于满足。
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武术审美的影响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其独特的要素和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套路和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讲求术道并重和内外兼修。 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武术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源于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中尤其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主流哲学思想,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基本体现了先秦美学的核心思想,并对武术审美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要特征
李泽厚、刘纲纪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国美学史》中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作过论述,简而概之,主要体现在:
1.重视善与美的统一
纵观中国历史,“善”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话题。 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处于较为次要地位,是认识善的本质的过程。 因此,这种观点表现在美学上,是强调善与美的统一。
2.情理相融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善和美的统一,往往通过艺术在道德伦理中的作用体现出来,人们对于道德原则的接受不同于法律的强制和抽象的理论认知,更多的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实现情与理的融合。 与古希腊美学相比,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感情的重视程度高于认识,认识被看作是包括在情感之中的。
3.认知与直觉的统一
中国传统哲学对“善”探求的根本目的不局限于用一种抽象分析来论证其本质,更注重将至善的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反映于平常生活。 因此,传统美学也受到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一种重视直觉的理性主义特征。
4.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哲学思想关注的核心问题,“天人合一”则是这一哲学观的根本所在。 无论是道家推崇的“复归于自然”,还是儒家倡导的“正德”、“厚生”,均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美学特征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人合一”观念下的中国古代美学,不仅依赖于人的自然生命与社会伦理道德高度统一,而且非常重视形式美,将人的情感通过规范化、程式化的艺术形式自由表达。
5.富有古代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里包含着质朴、真诚、互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审美和艺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和”的观念不仅成为社会政治的理想,也是美与艺术所追求的。
6.视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把“天人合一”认作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自由境界,也是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从而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所追求的善与美的高度统一。
(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武术审美文化的影响
从发展过程看,武术文化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很显然,传统美学思想也渗透在武术文化中,武术不仅是一种生命创造性的运动形式,亦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
1.崇尚自然与和谐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武术重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其自身内外的和谐统一,寻求一种平衡的自然美。 从外在看,它顺应自然,反映出自然的规律,达到融入宇宙自然的审美境界; 从自身的“内外合一”看,则体现出意、气、神的统一。
2.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武术文化受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于阴阳生化以及形神统一诸方面。 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使得武术体现出一种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和形神兼备的审美特质。 传统道家思想对武术审美文化的表达影响深远,其内在精神通过武术动作等技术要素展现出来,例如,八卦掌依八卦方位而变化,形意拳体现的五行生克,太极拳中的阴阳转换原理。
3.根植于道德伦常的审美观
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看,儒家所重视的道德伦常是武术思想文化的渊源之一,其教育思想对于武术文化及审美影响尤为深远。 自先秦以来,儒家的“仁爱”观念构建了武术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核心。 由于儒家思想非常注重社会的教化作用,因此,“仁爱”“忠义”“尊师”“重道”“明礼”均成为武术精神及内在审美的重要因素。
4.外儒内道的古典审美风格
受先秦美学的影响,武术体现出的美具有一种外儒内道的风格。 作为审美对象,它不仅强调外部形体、动作和技术反映出的美,更追求“精、气、神”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让审美境界得到更高的升华。
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武术运动折射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风格,并形成自身的审美特性。 主要表现在:武术是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创造性运动形式,由这种创造性的自由活动所产生的生命体验和被唤起的审美愉悦,充分体现了武术成为审美对象的前提条件。 其次,“气”成为武术审美的本源。 自古以来,武术各家流派均重视内修、练“气”,认为“气”是人的生命根源和基础,而这种自我完善以及融于宇宙万物的过程,正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气”是美的本源的表述,认为“美”与“丑”区分是因为“气”的阴阳、刚柔、清浊等关系的变化所致。 而这一点也成为武术对于人的气质、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等后天修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表现为动静、虚实、刚柔、开合、俯仰、起落、进退等等各种武术运动的对立关系,均以阴阳二气相互运化的形式呈现,形成了阳刚美、阴柔美、节奏感、形神合一等一系列审美特征。
三、伊壁鸠鲁主义人生哲学对当代武术审美的启示
美是人类一直追寻的目标,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审美文化应运而生。 基于西方“逻格斯”与中国“道”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原点,关于审美的理想、观念、方式以及对象,二者理论迥异。 然而,从人类的审美追求和对于美的本质的探求过程来看,不难发现东西方审美思想仍存在着某些一致性。 如前文所述,在希腊哲学中,伊壁鸠鲁学派的自然哲学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诸多相似点。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审美文化仍缺乏较为系统和宏观的研究,因此,从文化发展与交流,或是从武术这一中国传统竞技体育发展的角度看,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武术影响的基础上,代入伊壁鸠鲁主义人生哲学的思考去看待武术审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伊壁鸠鲁哲学观与中国武术审美文化
中国武术在审美追求、审美方式、审美价值、审美理想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性,长久以来,人们更习惯于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看待武术审美,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妨碍从各自的视角去完成对于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以及美的本质等关于美的探究。 相反,两种不同美学观念的碰撞对于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似乎会有一些新的启示。
1.来自于生命体验的审美意识的形成
中国武术审美意识的萌发与形成,源于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在“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武术被赋予一种“气、韵、意、象”的古典美的气质。 而武术中诸如“剑”之类的代表性器械,更是随着武术从格斗走向表演与审美的过程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武术由“武”走向“舞”这一实用情感向审美情感的升华,是以客观和自然为前提的,而这一审美观念的形成与伊壁鸠鲁对于物质的肯定和对自然的追求是一致的。 他认为建立在“自然”之上的才是善意和美好的,并且,以感觉、经验为前提的审美认知也很符合伊壁鸠鲁的理论逻辑。 从某种意义上看,二者均强调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2.物质与时空中的武术审美典型形态
武术以其动作为物质基础,它不仅包含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在空间中进行的一种程式化、虚拟化的表达形式。 这种直观的审美形象以其蕴含的寓意更易于满足人们在心理、精神上的审美需求。 这符合伊壁鸠鲁哲学视角对于物质、空间的认知和态度。
3.基于认知与感觉的审美理想
武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是“形神兼备”。 在中国,“形”与“神”的关系,不仅是哲学命题,也是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内容。 武术美是以形作为神的基础。 虽然武术对于审美的追求如中国传统画一样强调神韵,但并不否认形的重要性,它重视“形”、“神”的辩证统一,以达至形美意真的境界。 由此可见,对于客观对象的形态认知是上升到对其精神内涵领悟的基本条件,而这一点正是伊壁鸠鲁所追求的建立在自然和知识观念下的灵魂自由与快乐的体现。
4.宁静致远的武术审美境界
传统武术的修为强调体悟,而这种体悟的过程必须以内心的宁静为前提条件。 相对于由逻辑推理获得的知识而言,由体悟获得的感知和经验并不一定清晰、系统、标准,却有其自身优势,尤其是以一种宁静、放松的状态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往往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外在现象,以此更接近真相。 同样,伊壁鸠鲁观点认为知识始于经验,强调感觉对于认知的重要性,认为探求个人心灵的安宁是天生最高的善。 这种态度似乎没有缜密的逻辑性,但恰恰是一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武术所追求的审美方式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5.至善至美的审美教化
从审美价值的视角看,武术审美极其重视仁礼教化的人格修为。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求“美”与“善”的统一在武术审美中尤为突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武德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仁、礼”教化作用。 虽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远离,但并非对社会的漠不关心,从其“治疗哲学”的观点和对友谊、正义的重视,同样可以感受到其“美善统一”的审美追求中所体现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中国武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武术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其无法处于一种封闭的文化环境。 在东西文化交融过程中,用多维的哲学视角去分析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求同存异,对于探寻武术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东西方体育文明相互融合
古希腊哲学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都是构成古希腊文化的重要部分。 作为古希腊哲学中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同样对西方体育审美产生了一定影响,他所追求的快乐心态正是西方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结合伊壁鸠鲁哲学观对传统武术进行现代解读,是东西方体育文明相互交融的必然诉求。
2.武术作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要求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无论是从文化传播还是体育竞技发展的视角看,走向国际化是必须面对的。 虽然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竞技体育,但是在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探索过程中,仍需面对竞技体育对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观与武术审美文化内在联系的研究,更有助于面对中西体育文化价值观冲突时,通过二者之间的共性分析实现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和相互融合。
3.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其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仅要从其所处的文化土壤、历史背景、哲学体系进行纵向研究和寻找方法,更需要从横向角度与其它文化进行比较,在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实现观念上的突破和形式上的转变,通过创新促使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
(三)伊壁鸠鲁哲学对于武术审美的现代意义
运用认识论等科学的理论推进武术审美研究。 与影响武术的传统道家思想比较,伊壁鸠鲁理论虽与之相近,实际又存在明显差异。 从形式上,伊壁鸠鲁学说已经包含了形而上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的内容,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虽然中西两种哲学观面对日常生活都追求超凡脱俗、至善理想的状态,并力求发挥其作用的普适性,但是伊壁鸠鲁更注重概念思维下的哲学论证和阐述,运用形而上学中的原子论、心理学解释以及逻辑学的推导规则,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层层递进得出其快乐主义人生哲学的伦理规范。 作为早期的希腊哲学,现今来看难免有被人诟病之处,但其理论体系分析更显得理性、严谨、缜密。
武术中所折射出的道家哲学境界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混沌的、朦胧的融合状态,这是一种较为原初的状态,而面对当今科学发展的环境,人与自然的统一更需一种建立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探究的态度。 从伊壁鸠鲁哲学的唯物观点以及由此发展出的原子理论分析来看,其对于主体的人与客体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析更力求知性、理性以及自觉地实现主客统一。 这一思维对于武术现代的科学发展和具体形式的审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伊壁鸠鲁,卢克来修.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文友.中国武术的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3]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包利民.伊壁鸠鲁哲学意义的现代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37+94.
[5]郭春阳,张治国,郭耿阳.体育文化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6]江百龙.武术运动丛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徐向东.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融合下的武术国际化发展[J].体育学刊,2015(2):32-35.
[8]魏孟飞.论传统武术修为中的体悟思维[D].开封:河南大学,2015.
[9]周勇.先秦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文化之契合探微[J].广西教育,2014(1):161.
[10]晁乐红,龚浩宇.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13-20.
作者简介:王文藜,硕士,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童文华,硕士,上海审计局高级审计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