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艺术特色探析> 正文

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艺术特色探析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2-22 09:45

本文摘要:一、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基本概念源远流长? 惟妙惟肖 (一)历史渊源 江南地域民间泥塑历史久远,据考古资料显示,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器物中有许多动物形象的陶偶、泥偶。 到了唐宋至隋唐时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围影响下,

  一、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基本概念—源远流长? 惟妙惟肖

  (一)历史渊源

  江南地域民间泥塑历史久远,据考古资料显示,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器物中有许多动物形象的陶偶、泥偶‍‌‍‍‌‍‌‍‍‍‌‍‍‌‍‍‍‌‍‍‌‍‍‍‌‍‍‍‍‌‍‌‍‌‍‌‍‍‌‍‍‍‍‍‍‍‍‍‌‍‍‌‍‍‌‍‌‍‌‍。 到了唐宋至隋唐时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围影响下,彩塑泥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用模具印胚予之彩绘的泥人,“粗货”诞生了‍‌‍‍‌‍‌‍‍‍‌‍‍‌‍‍‍‌‍‍‌‍‍‍‌‍‍‍‍‌‍‌‍‌‍‌‍‍‌‍‍‍‍‍‍‍‍‍‌‍‍‌‍‍‌‍‌‍‌‍。 明清时期,无锡惠山已成为浏览胜地‍‌‍‍‌‍‌‍‍‍‌‍‍‌‍‍‍‌‍‍‌‍‍‍‌‍‍‍‍‌‍‌‍‌‍‌‍‍‌‍‍‍‍‍‍‍‍‍‌‍‍‌‍‍‌‍‌‍‌‍。 现如今,惠山泥人的工艺手段日趋成熟、达于完美,取材亦宽广通泛。

文化学刊

  (二)文化内涵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样适用于无锡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的诞生来源于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人类与强大自然观念意识上的沟通与抗争。 江南地区将童子以及某些自然事物当作图腾加以崇拜,将其视为具有某种保护功能的神祇,既能镇邪祈福又能代表人丁兴旺。 纵然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外在形态的变化,都不能改变人们对于“吉祥和谐、生命昌盛、生活富贵和美”美好含义的向往。

  作者:吴柯颖

  (三)题材分类

  惠山泥人主要由民间手艺人进行制作,题材也都是来源于民间,内容大多是以喜庆吉祥、祈福辟邪题材为主。 主要分为“粗货”和“细货”,“粗货”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阿福形象,也被称为惠山阿福,即出自对美好生活向往象征下的童子形象。 在“细货”中,主要以戏曲中的人物为塑造原型,进行以戏剧演出的场景的创作,用静态的形式传递出热闹的生活氛围。

  二、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构图特征—平稳流畅和谐均衡

  (一)几何式构图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创作中,几何构图是多个物体构成场景最常用的构图方法之一。 在隐形的构图线中,有时只要线条的走向有所变化,整个构图所表达的意图就会有所变化。 根据主题人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构图方式,往往会组成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或多角形等等,形成平衡稳定的画面。

  《我爱北京天安门》运用了五边形构图,三个歌唱孩童紧靠在一起,中间的女孩为最高点,左右两边构图线向下延伸,形成视觉上的错落效果。 左边的女孩伸出一只手,更是让画面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总体上给人以和谐端庄的感受。 在《春牛》与《堆子》这两幅作品中,主要运用了三角形构图法,顶部是牛背上童子高高挺立的一髻头发以及由人物层层叠加至最高点的葫芦造型。 《堆子》中,等腰三角形更是突出场景的高耸感以及坚实感。 此外,长方形构图法体现在《车张仙送子》中,两个人物组成长方形位于底座之上,整体具有挺拔崇高之意。

  (二)对称式构图

  通过对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组合式构图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泥人塑造中也常常运用对称式构图,可分为轴线对称以及相对对称。 一组组阿福泥人的市场畅销便是对这一现象的完美解释,一对童子常有好事成双,成双成对的意蕴。

  对称式构图一般表现平静自如的场景,它可以给画面带来一种庄重、平和的气氛,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如《惠山泥人》与《连年有余》都为竖轴中心对称,左右相对应,形成完整的画面风格。 也有成圆弧线排列的,《三胖子》中三个童子聚拢在一起,顶部形成流畅的线条,这种构图有柔和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 相对对称的构图中,更加对比出了各自的鲜明动态特征。 《太湖情》中,两个童子以相连接得手为中心点,左右童子动态形成生动的打腰鼓画面,把童子形象的可爱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造型特征—细腻精简重在神韵

  (一)惠山泥人童子形象五官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滋养了江南人。 在江南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生态的发展变迁中,它积淀形成了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 恬静内秀的风格韵味同样也衍生到民间美术中。 惠山泥人在艺术形象塑造上,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地方戏曲以及其他民间美术样式的精髓,外观造型简练,呈现出简约饱满的状态,其中五官的塑造更是极为讲究。

  “粗货”,即无锡大阿福形象泥人玩偶,从唐宋发展至今,江南地区的民间手艺人越发注重五官精细刻画。 童子形象的泥人整体头部形态成扁椭圆状,大额头下五官集中刻画,凸显童子形象的憨厚朴实、敦实可爱模样。 大部分无锡泥人童子形象的眉毛为柳叶眉,也有一部分为短眉。 柳叶眉线条细腻流畅,位于水灵大眼的上方,鼻子嘴巴小巧娇嫩,体现出温润的江南气息。 眉心红点也是江南地区人们希望家家户户的孩童都拥有智慧,带有聪颖吉祥的美好寓意。

  惠山泥人的诞生受到唐代审美的影响,以丰腴为美,圆润的造型使脸颊带肉,弱化脖颈。 娇嫩的鼻子和嘴巴因两侧脸颊的拱起而集中到一起,鼓着的红彤彤腮红让童子形象看起来更加生动。 在有些五官造型中,樱桃小嘴往往比鼻子还要小巧一些。 上嘴唇的形状轮廓如爱心镶嵌于脸部,下嘴唇一般都比上嘴唇厚一些,但却更加窄小。 整个嘴部形状如同日本艺伎的红唇,配上一个小双下巴,肉嘟嘟而又灵动的胖娃娃神韵可人。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玩偶的眼睛通常为双眼皮,狭长线条赋予灵动的双眸。 无论什么表情的阿福形象,总是眉眼弯弯,笑意示人,富有灵气的眼神可以一下子吸引到人们的眼光。 一对泥人的情况下,往往女孩在眼尾会画上几根长翘的睫毛以示区别。 大耳朵也是无锡大阿福的一个标志特征,厚实肥硕的耳朵大小比例夸张,可占到整张脸的一半长度大小,双耳垂肩。 耳廓外形方正,没有太多的曲线变化,耳垂肥硕,如同元宝一样挂在两侧。 又因为无锡惠山泥人在明清时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童子形象与佛像造型有些许的共通之处。 这样的耳垂在无锡百姓看来是福慧双修的象征,整个五官造型的塑造传达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景,对天真烂漫孩童的喜爱,对生活美好、圆满团圆的追求和期盼。

  (二)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组合元素特点

  造型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体的视觉张力,惠山泥人中的童子形象造型多变,除了表现在五官刻画,还表现在其外在组合元素中。

  现如今,阿福形象的庞大体系不断扩充,从手持物件上、形制上、色彩纹样上、制作精细程度上等都延伸出许多大阿福。 最为经典的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还是手中抱着青毛狮这一姿态‍‌‍‍‌‍‌‍‍‍‌‍‍‌‍‍‍‌‍‍‌‍‍‍‌‍‍‍‍‌‍‌‍‌‍‌‍‍‌‍‍‍‍‍‍‍‍‍‌‍‍‌‍‍‌‍‌‍‌‍。 以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传统民间物件上来看,手抱麒麟更符合人们的想象与祝福,这中间便涉及到惠山泥人的古老神话故事。 关于这一传说,流传至今,存在诸多版本。 最广为流传的版本:古代惠山森林的野兽常常伤害农家孩童,上天便派出神通“沙孩儿”助善惩恶。 “沙孩儿”微微一笑,怪兽即俯首投入其怀抱。 世人为了感谢这一恩泽,用惠山黑泥塑造了手抱猛兽的“大阿福”像,家家供奉,以求民安幸福。 青毛狮由此便成为最为常见的组合元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手中的物件也丰富多变了起来。 从动物来看,除了青毛狮,还常常有蝙蝠、锦鲤等鱼类的出现; 从水果来看,出现了仙桃、橙子等; 从传统吉祥物件来看,还有吉祥结、莲蓬、如意等。 一方面,“蝠”与“福”、“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福从天降都是是传统国人在生活中的愿望。 另一方面,仙桃代表健康长寿,橙子的金黄色体现富贵财富,加之形状表示团圆幸福。 而莲蓬纹样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植物之一,吉祥结与如意的含义不言而喻,由此传递吉祥富裕的美好想象。

  这些转变都说明了江南地域民间艺术形态的多姿多彩,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江南民间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一系列的生活活动中,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了人们真诚质朴的理想与愿望。

  四、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特征—色彩鲜明交相辉映

  (一)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构成

  从古至今,色彩就未离开过人类的生活,色彩涉及到不同的心理特征,可以增加物品的吸引力。 无锡惠山泥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都有其特定的色彩风格。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艺术表现中十分注重彩绘部分,彩绘这一技艺在整个制作工艺中都占据较为重要的部分。 俗话说“三分塑七分彩”,这是在惠山泥人行业中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

  绘制颜色过程中,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服饰底色一般都会选取艳丽夺目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如红色、蓝色、黄色,对应古代颜色:赤、青、黄。 主体色彩丰富,多用胭脂红、翠绿、亮橘色、金黄色、绀青色五种颜色来镶嵌,冷暖对比,要么鲜艳明快,要么清新淡雅。 绝大多数泥人都是根据设色口诀“红要红的艳,黄要黄的鲜,绿要绿的娇,蓝要蓝的纯,白要白的净”,来给泥娃娃们赋予生机。 绘制过程中,泥娃娃裤子用色多用间色淡蓝、橘色和其他纯度较低的颜色。 用色上提高了色彩的明度,降低了纯度,衬托出童子形象白嫩无瑕,肌肤稚嫩,煞是可爱。 服饰纹样及配饰颜色根据主色的不同,使用不同纯度及明度的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其他间色,镶边多运用黑色、白色、金黄色。

  早期惠山泥人用色体现了传统服饰颜色的基本色调,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丰满而清秀、工整而绚丽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受到新年等喜庆节日的影响,颜色艳丽通俗,喜用大红色、亮蓝色等,色调明快喜庆,惠山泥人童子形象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达到一种和谐平衡。

  (二)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色彩运用

  色相环是重要的颜色组织方式,也是研究颜色关系的重要手段。 许多配色理论建立在色相环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组合运用,形成视觉上的色彩效果。 参考Munsell色相环,根据色相角度的差距,笔者将色相环角度相差30度的颜色定义为同类色; 将色相环角度相差60度的颜色定义为邻近色; 将色相环角度相差120度的颜色定义为对比色; 将色相环角度相差180度的颜色定义为互补色。

  无锡泥人童子形象中出现大量的对比色,一般来讲对观看者视觉冲击大。 但惠山脚下的手艺人通过巧妙的方法,加入辅助色,使难以调和的颜色互相补充,变得明朗起来。 左边的童子运用大面积的互补色:蓝色和橘色,同时又运用了蓝色的邻近色绿色来调节整个画面。 在蓝色的服饰上绘以红绿对比的花纹,桃红色花朵与小面积绿色叶子相配对比强烈,缓和了色彩冲突产生的不安定之感,并与绿色面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金灿灿的如意锁在泥人正中降低了对比性,增加了协调性。 又如4.4-2右边的童子,整体凸显邻近色之间的雅致性,主色运用正红色、橘黄色,加上略少面积的粉色,艳丽的颜色与柔和的低纯度粉色相加出活泼生动的状态。 采用色彩面积、图案的大小与聚散的不等值配置,辅以黑色、蓝色、绿色等色相进行点缀,勾勒出泥人色彩讲究、鲜明繁丽的形象。

  结语

  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并且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史,直接有力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愿望,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江南地区民间艺术无锡惠山泥人展现出童子形象的生动活泼、稚拙可爱。

  童子形象在构图上,常运用几何构图、对称式构图。 整体造型饱满对称,完整丰富,凸显出画面的一体性。 几何构图突出主题,其中三角形式、长方形式以及多边形式使得画面均衡。 对称式构图画面平稳流畅、和谐均衡,并将童子的个性,活泼可人的动势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童子形象在造型上,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地方戏曲以及其他民间美术样式的精髓,五官刻画精致,柳叶眉下狭长的双眼、小巧娇嫩的鼻子、比樱桃更娇嫩的小嘴以及如元宝饱满的双耳呈现出温润细腻的状态。 脸部充盈饱满,手足比例夸大,常以弧线来表现躯体的圆润感,伴有青毛狮、蝙蝠、锦鲤等动物; 仙桃、橙子等水果; 吉祥结、莲蓬、如意等传统物件,表达了对生活美好、圆满团圆的追求和期盼。

  童子形象在色彩上,色彩明快,对比较为强烈。 服饰常以红、蓝、黄三原色为主,色彩浓郁,善于运用不同明度及纯度的互补色,在追求对比效果的同时,注重整体设色的统一; 根据人物造型头发、肤色及服饰的色彩搭配以色彩如黑、白、灰、金、银等色进行调和,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富于装饰性。

  文化论文投稿刊物:《文化学刊》(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9月15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社科文化学术理论期刊,每逢单月15日出版。初创之际就获得学界和媒体关注被赞誉为“出手不凡”的《文化学刊》,是发表高品质学术成果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园地和信息平台,一座和谐的学术家园。学刊愿广纳多领域、多学派的学者参与办刊、合作办刊,会同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共创“名栏名刊”。

  童子形象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悠久且浓厚的传统吉祥文化中,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虽然当今社会艺术形式一直在更迭,但童子形象的文化内涵也在延续。 通过对江南地区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探析,了解传统图案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吉祥百子[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 李飞, 2007

  〔2〕张文珺.江南民间泥塑的历史与地域性探究[J].文化学刊,2019(10):50-54.

  〔3〕孙媛媛.无锡惠山泥人的造型特征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04):283-285.

  〔4〕童彦婷.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陆斐然.无锡惠山泥人民间艺术特色元素探析[J].中国包装,2013,33(10):34-37.

  〔6〕梁会敏. 中国吉祥儿童图形探议[D].苏州大学,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