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镜头语言是电视节目的呈现形式,身体是舞蹈艺术的载体。电视媒介和舞蹈艺术相互作用下诞生的电视舞蹈类综艺,利用电视节目的各类特点,帮助舞蹈的身体美学最大化呈现。这类综艺的出现,为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促使受众对舞蹈文化形成正
摘要:镜头语言是电视节目的呈现形式,身体是舞蹈艺术的载体。电视媒介和舞蹈艺术相互作用下诞生的电视舞蹈类综艺,利用电视节目的各类特点,帮助舞蹈的身体美学最大化呈现。这类综艺的出现,为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促使受众对舞蹈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
关键词:身体美学;《舞蹈风暴》;综艺审美
一、舞蹈:以身体美学表达情感的艺术
身体美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由美国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他认为“身体美学可以暂时定义为: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人们对于身体的一种设定为,身体是现实给予的,如同自然物一样,意味着身体可以作为四肢被训练,可为劳作、为健身、为表演和消费。
在身体美学中,艺术与身体美密切相关。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提出,身体美学的构建不仅凸显身体美的独特意义,而且能导致审美领域的某种交叉和重构。身体美学不仅要求身体作为美学的主题之一,而且重申从身体的本性出发探讨身体和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舞蹈作为艺术,人体本身即是它的物质载体,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舞蹈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即意味着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载体、工具,表现人的各种情感的艺术。身体最直接的审美表现是在各种形态的艺术之中,而舞蹈本身就是身体的直接呈现,身体美学和舞蹈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有研究的交叉性,身体美学也为研究电视舞蹈类综艺提供全新的视角。
二、融合:“身体”在舞蹈综艺中的展现
在当下文化现实和人的日常生活层面,消费性的感性满足需纳入自身范围。这是当下文化的基本现实,也是当代人类审美的一个显著表现。因此身体也已成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电视舞蹈综艺的出现即意味着物质身体进入舞蹈与电视的艺术语言中,是对身体审美的突出表现。而电视舞蹈综艺《舞蹈风暴》就是一档利用舞蹈作为主题,以身体美学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节目,这档节目促进了电视节目与舞蹈的全新结合。舞蹈类综艺将舞蹈身体作为消费主体,需注重电视艺术与舞蹈身体的融合。
在《舞蹈风暴》节目设计中,包含竞赛模块、综艺叙事、利用技术强调舞蹈身体等。同时为保证节目观赏性,邀请了一批含不同舞种的优秀年轻舞蹈演员,除了提高节目可看性和可消费性以外,也为受众提供极致的舞蹈观赏体验,并帮助舞蹈综艺与身体美学更好地结合。身体具有三个层次——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其中,实用性就是指通过身体美学帮助人类了解身体,提高身体可塑性,即意味着身体不应只是作为单一的生存物质,还可以被塑造得具有艺术性。在《舞蹈风暴》中,节目的设计致使舞者身体被解放,达到了节目、舞者、受众共同提高的目的。《舞蹈风暴》节目将舞蹈身体与不同艺术进行结合,加强综艺与身体融合,打破电视和身体美学之间的壁垒,共同帮助舞者展现身体极致美学。例如设置限定主题赛,使舞者们在作品中将身体化为语言,描述故事,表现生活,也使舞者身体空间被打开,身体表达变得更丰富。
比如刘迦作为一个中国舞舞者,却在半决赛表演了弗拉明戈舞,不同舞种之间的碰撞,使身体得到最大解放,释放巨大的舞蹈能量;再如胡沈员的“虞姬”,让男性去表现虞姬这一女性形象,没有一味模仿女性,而是通过身体舞动,展现虞姬之美,亦是展现胡沈员舞者的身体美,在表演过程中,他的身体也随之改变,令其舞蹈作品回味无穷。《舞蹈风暴》的节目设计兼顾艺术性与综艺性。斗舞、合作赛、限定主题战、歌手助阵等,以舞蹈为中心,节目组尝试了众多组合形式和架构,一方面令节目兼具娱乐性和专业性,提升可看性;另一方面也令舞者解放身体之美,展现令人赞叹的舞蹈作品。
三、定格:“风暴时刻”提升舞蹈的观赏性
身体美学是从身体出发的美学,身体是作为一个现实给予的身体而呈现的,身体自身是肉体性的,人的肉体存在具有特别性,它是血肉之躯。但任何一个人的身体既是自然赋予的,也是文化生成的。身体作为肉身,是物质而非精神,舞蹈文化生成的身体被赋予更多表达的机会,但由于其瞬即消失的特点,使得电影电视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捕捉到个人舞蹈的“身体”。
作为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对舞蹈身体的展现尤为重要,《舞蹈风暴》在技术上突破诸多,以求为屏幕外的观众展现最全面的舞蹈美感。在舞台场景布置上,抛弃传统方形结构,采取圆形舞台;在拍摄器材上,采用360度全方位全景摄像。圆形舞台加360度全景摄像,配合节目的剪辑等,使舞者的表演不会受到机位的限制,同时也使舞蹈被全方位展现给屏幕外的观众。节目还专门设计“风暴时刻”环节,采用360度时空凝结技术定格每个舞蹈作品中最精彩的瞬间,这张360度全景照片也为舞蹈展现提供了全新维度。
传统的舞蹈观赏,由于舞蹈的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错过舞蹈的精彩时刻,但“风暴时刻”的存在,将电视技术运用在舞蹈身体的表现中,记录精彩瞬间,使得舞蹈具有瞬时爆发性,并且这一瞬间可被观众反复观看。在《舞蹈风暴》中,电视技术的更新,使得舞蹈艺术回归身体美学本身,舞者身体被定格,身体之美被放大,身体力量被突显,并显现身体最直接的形态,强调了每位舞者自身身体的不可替代性,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叙事:身体情感在综艺中的表达
人们对于身体的设定还有另外一种看法是,“身体”亦可是话语建构的,其是符号,也是“媒介”,也具有对外传播主体的思想的作用。20世纪的哲学家Merleau-Ponty认为,身体并不完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身体也有知觉,是一种在思想、意识、心灵之下的知觉,总之,是一种“在人之下的知觉”(sub-personalperceptions),在身体知觉中显现的事物才是现象学意义上的事物本身。我们关于世界的有意识的思考,事实上只不过是对这种已经发生的身体知觉的回忆而已。亚瑟·叔本华认为,世界应该被分为意志与表象,而由于身体具有“知”和“感”的两大功能性,因此是沟通意志与表象之间的桥梁。身体对舞者来说是“媒介”,表现舞者对于意志世界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情感。
作为舞蹈类综艺,《舞蹈风暴》让舞者在节目中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他们的故事与情感,引起受众共情,让观众与舞者一同进入意志中,感悟世界。《舞蹈风暴》的叙事模式是风暴伙伴+比赛表演+评委点评+选手个人故事展示+风暴时刻+对决PK。这种叙事模式使节目注重“身体狂欢”,强调“情感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舞者个体,更具有“人情味”,向观众表达更多舞蹈身体的文化与情感。节目的叙事性加上舞者舞蹈作品的展现,使舞蹈作品的内涵能更好地被观众所理解。舞蹈和身体成为舞者释放个人情感的载体。舞者李响用《行者》表达了在舞蹈路上不断追求的孤独与执着,用《归》表达初心,他用身体引领观众前往带有古韵的意志世界中,表达人间大道正是“修行”,这种修行是带有苦涩之感的内心修行。
舞者胡沈员的《遇见》将身体比划为鱼,诉说大鱼化鹏的蜕变,也表达出他遇见自我,完成一场蜕变的过程,引起无数观众思考自我的“遇见”与“蜕变”。舞蹈是用肢体绽放视觉的艺术,也是用身体叙述情感的艺术。《舞蹈风暴》让舞者借助身体载体表达对世界的感悟,并通过电视媒介对外传输。节目中的舞蹈都包含着身体美学意蕴,诉说故事,抒发情感。每支舞蹈都是舞者带领观众前往一个未知世界,不仅能感受到身体中手的美、腿的妙,更是在倾听身体透过肢体语言所描绘的人生。节目叙事加上舞者身体表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舞蹈论文范例: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共生关系解析
五、结语
《舞蹈风暴》借助节目形态、舞蹈叙事以及新型电视技术,建构了一档舞蹈文化栏目,挖掘身体美学,展现舞蹈魅力,帮助受众提高审美素养。但节目也存在些许不足:一是节目为了精彩度,作品展现时现场观众爆发掌声和赞叹,使得宛转悠扬的传统舞韵被打碎,剧场礼仪被忽视,使得舞蹈作品的展现被迫“不完整”;二是节目娱乐性和竞技性导致选手为赢比赛而变相追求炫目的舞台效果,而不是用肢体打动人心,失去了身体的意蕴,身体的作用在表演过程中被模糊。
不可否认,《舞蹈风暴》一直坚持的是将舞蹈这项高雅但小众的艺术最大限度地传播给受众,让舞蹈不再被束之高阁,使其既入世又不俗。近年来,电视节目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愈发旺盛。综艺节目的内容制作垂直化明显,节目和受众的关系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现代综艺节目要把握受众的需求,制作出高品质、富有内涵的节目。
参考文献:
1.[美]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彭富春.身体与身体美学[J].哲学研究,2004(04):59-66+95.
3.仝妍.艺术学视野下中国当代舞蹈的现代性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7(01):95-100.
4.姚文放.王艮“尊身论”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2):69-76+2.
5.王德胜.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J].文艺争鸣,2004(05):6-10.
6.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基本问题[J].中州学刊,2005(03):241-243.
7.王艳.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当代美学诠释[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作者:张梦漪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