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初探> 正文

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初探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6-16 10:37

本文摘要:[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图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 发展。论文从这一时期图书编撰兴盛的原因出发,按照四分法对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业进行分类探讨,分 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业的特点。 [关键词]魏晋南北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图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 发展。论文从这一时期图书编撰兴盛的原因出发,按照四分法对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业进行分类探讨,分 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业的特点。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官修图书; 图书编撰

魏晋南北朝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编撰兴盛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图书编撰业的重要 发展阶段,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图书编撰家,回顾这一 时期的图书史,可以算得上是大起大落。魏晋南北朝 各代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社会上层包括帝王在内,热 衷于文学创作。与此同时文学批评领域也取得了显 著成就,出现了诸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 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优秀作品。然 而三国混战、南北割裂、社会动荡不安,以及朝代的更 替频繁,导致图书编撰事业失去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永嘉之乱”和“萧绎焚书”更是给了图书业一记重 击。但即便是遭遇了这样的打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图书业仍然算是繁荣兴盛。理由主要有四点:

  ( 一) 思想的解放 东汉末年汉灵帝广招有才艺之士、置鸿都门学, 逐渐弱化儒学的地位,扭转了东汉以来“一说经至万 言”的繁琐、浮华风气。社会风尚转向重视诗赋、小 文的创作领域。此外魏晋士族为了稳固世家地位,沿 续了前代以来儒学式微的状态,开始逐步发展玄学思 想。而对于普通的小家族来说,由儒入玄成为了跻入 士流、增进家族地位的重要手段。综合整个社会层面 来看,儒学、玄学、佛学、道学思想在这一时期皆有其 发展平台,因而文学种类样式繁多,各类著述图书皆 有人著写。

  ( 二)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纷飞、灾难连连,百姓被迫 背井离乡、四处迁徙,来自各地的百姓汇聚到一起,彼此之间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图书编撰出版业的发展。虽然南北 分裂、山河隔绝,但是南北不时遣使来往修书交好,因 而南北间百姓互通友好,文化也交汇融合。政治上北 魏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接连起义、少数民族与汉族 人民错居杂处,使得少数民族人民受到汉文化影响的 同时,汉文化也接纳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简而言 之,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 吸收了南北方地区思想以及外来文化思想,促使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更具魅力。

  ( 三) 统治者的重视 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普遍重视文学发展。北魏孝 文帝曹 丕 曾 说: “盖 文 章,经 国 之 大 业,不 朽 之 盛 事”[1]2271 又云: “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 篇籍”[2]88 ,刘宋时期“宋代文学之盛,实由在上者之 提倡”[3]73 。到了梁朝,梁武帝萧绎崇尚文学,“吾今 年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4]517 ,萧 绎不光自己喜爱读书,还重视兴办学校,不过学校录 取的学生仅限于贵族“胄子”。上层的重视激发了下 层文人的创作热情,因而这一时期的图书数量出现了 井喷式的增长。

  ( 四) 纸张的兴起纸张应用于图书业最早出现在汉末,东汉蔡伦改 进造纸术,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业发展。三 国时期,由于汉末的纷争混乱,社会生产缓慢,纸张的 制造数量低,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因而使用率 并不高,竹简和帛书仍然是图书编撰出版的重要方 式。

  直至两晋时期,纸张逐渐普及,东晋时期编撰出 版的图书如《晋书》《华阳国志》《姓氏簿状》等证实了当时图书业已经出现了纸张为主、简帛为辅的局 面。西晋左思有云: “豪富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 纸贵”[5]2377 ,表明了时人对纸张应用的态度。到了东 晋桓玄下令: “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 简者,皆以黄纸代之”[6]517 。南北朝时期就到了图书 业的高潮阶段,社会稳定、经济攀升为出版业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件,统治者重视图书编撰出版、民间文学 风气浓厚,更是促进了这一时期图书业的磅礴发展。 至此纸张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推广,纸张 物美价廉、便于携带抄写,因而取代竹简和缣帛的地 位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同时纸张的使用,使得书籍 的复本大量增加,图书的编撰与抄撰的速度更快、图 书规模更大、传播的也更广。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编撰类型

  ( 一) 魏晋时期的官修机构

  东汉时期设立官府专职藏书官员。“恒帝延熹 二年 初,置 秘 书 监,掌 典 图 书,古 今 文 字 考 合 异 同”[7]1106 ,由此秘书监一职沿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期。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秘书监的职官与职能也不 尽相同。三国时魏设立秘书丞,地位仅次于秘书监。 魏晋时正式设立秘书郎,主要从事图书的收藏与抄写 等工作。但秘书监设立后其具体职能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至魏武帝曹操时才正式确立“置秘书令,典 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乃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 秘书改令为监,掌艺文图籍之事”[8]220 。

  晋武帝时期 在中书省下设秘书局和著作局,到了惠帝时“著作旧 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 作”[5]735 。简而言之就是著作局不再归中书省管辖而 转归到秘书省管辖。到了南北朝时期,因袭晋制,未 有多大改变。“魏、晋继及,大抵略同,爰及宋、齐,亦 无改作。梁武受终,多循齐旧。然而定诸卿之位,各 配四时,置戎秩之官,百有余号。陈氏继梁,不失旧 物”[9]720 。秘书监掌管官府藏书、校雠典籍,经南北朝 的完善发展,形成最终的秘书省,所任职人员都是当 代著名的文学家,对图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经书

  经学自汉代大一统之后,其主流地位便确定了下 来。东汉末年儒学衰微,礼分三礼、春秋分三传、五经 变为了九经。经书虽然有了些变化,但时人对经书的 注疏却一直没有懈怠下来。三国时有王弼注《易》, 此后晋代南北朝时也有文士接注《易》: “魏尚书郎王 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王弼又撰《易略例》一卷,梁有魏大司农卿董遇注《周 易》十卷,魏散骑常侍荀煇注《周易》十卷,亡”[9]909 。 西晋杜预著《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 “既立 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 解”[5]1031 ,郭璞注有《尔雅注疏》等: “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 别为《音义》《图谱》。

  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 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 皆传于世”[5]1910 ,范宁撰有《春秋榖梁传集解》是今 存最早的《榖梁传》注解。“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 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5]1989 。魏晋南北朝时 期经书注解极为精妙,当时文士大家所撰的注解直 至后世仍奉为经典。除了这些注解书还有一些经部 书籍如张揖的《广雅》、顾野王的《重修玉篇》等也颇 负盛名。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史书

  统治者们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以便更好地维护统 治,因此令秘书监、著书郎等人参与修撰史书。受诏 的官员掌握史阁的官藏文献,因而内容丰富详实。 三国时期,魏武帝令史官撰写了第一部国史《魏 书》,据载: “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 草创纪传,累载不成。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王 沈、大将军从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孙该、司隶校尉 傅玄等,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 四十四卷。其书多为时讳,殊非实录”[10]346 。可知 《魏书》的成书历经多人辛苦修撰。卫觊、缪袭草创, 韦诞、应璩、王沈、阮籍、孙该、傅玄等撰定,最后由王 沈修撰成书,这也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官修史书。

  此外吴国太史令受诏修撰的《吴书》: “孙亮即位,为太 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2]1461 ,《吴 书》历经修撰者们几十年的努力,编修者多已逝世, 其中韦曜因政治原因被杀,使得该书最终未成。 两晋时期,官修的晋史有许多家,西晋比较出名 的官修史书有: 佐著作郎王沈等人受诏编撰《晋书》: “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转博士,著作 如故”[5]1432 ,秘书丞司马彪撰的《九州春秋》: “泰始 中,为 秘 书 郎,转 丞。 注《庄 子 》,作《九 州 春 秋》”[5]2141 ,王沈撰《魏书》: “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 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5]1143 。东晋较出名 的官修史书有: 著作郎王隐、郭璞等受诏修撰的《晋 书》“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 令撰晋史”[5]2143 。

  (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子书

  1. 官修类书

  我国古代通过搜集官藏文献来编辑类书始于曹 魏,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类书的发展时期,为后世类 书编撰定了规矩做了榜样。三国时期最有名的类书要数由魏文帝曹丕组织 编撰的《皇览》: “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 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部 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2]664 。一同受诏修撰的 还有缪袭、桓范、刘邵、韦诞等,《皇览》的诞生乃是后 世《太平御览》《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 成》等著名类书的先驱。 两晋时期陆机修撰《要览》又称《陆氏要览》,《旧 唐书·经籍志》收录有三卷,后以佚。 到了南北朝时期,类书发展到了高潮时期。

  刘 叶秋先生评价齐梁时的类书: “自魏文《皇览》之后, 六朝之帝室皇枝,名卿硕彦,靡不延揽文学,抄撰众 籍,而齐梁时尤盛。”[15]8 梁武帝承袭魏文帝的方法下 诏修撰类书,天监元年刘杳奉敕修撰的梁朝第一部 类书《寿光书苑》二百卷。篇幅更大的还有一部由徐 勉领修,何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徐僧叔等 数百人合力修撰的《华林遍略》历经八年修撰而成, 全书七百卷。唐代《艺文类聚》的修撰也是受到该书 的影响,可惜到了宋代便已亡佚。

  此外南朝还有一些名气较小至今已失传的官修类书,比如说《新唐书· 艺文志》记载的宋何承天并合《皇览》一百二十二卷, 徐爰并合《皇览》八十四卷。南齐东观学士奉敕修撰 《史林》三十卷,萧子良领众学士修撰《四部要略》一 千卷。梁朝刘峻撰《类苑》一百二十卷,简文帝萧纲 令陆罩等人修撰《法宝联璧》二百卷,陶弘景撰《学 苑》一百卷,朱澹远撰《语对》十卷、《语丽》十卷。北 朝时北齐后主高纬下令修撰的著名官修类书《修文 殿御览》,该书以《华林遍略》为蓝本,共三百六十卷, 由六十余人修撰而成。除此北朝还有北魏崔安撰写 的《帝王集要》三十卷。官修类书的修撰往往需要大 量的人才,这一时期的文人皆以参与修撰为荣,学者 们修撰官修的热情带动了私撰的创作,因而极大地促进了文人创作的积极性,也为图书编撰事业做出积极 贡献。

  文史论文范例: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编撰特点

  第一,官修图书数量、门类较之先秦时代大量增 加,这主要归功于纸张的出现。竹简、缣帛和纸张都 是图书编撰出版的载体,图书载体的丰富为图书编撰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第二,官修图书编撰受 到高度重视,修撰者学术程度高,政府重视图书编撰, 朝廷中专门设立管理图书编撰、收藏的机构,不仅收 藏天下图书而且还直接参与图书编撰,比如说秘书 监、文林阁、麟趾殿等官修机构的设立。这些机构招 纳了当时极为优秀的文士,这也是魏晋图书编撰水准 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版本目录学取得了较大发展。 分类学奠基于这一时期,《七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 标志。大型官修类书《皇览》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后世 官修类书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的编撰 出版。第四,这一时期官修史书编撰极为兴盛。纪传 体史书和断代史史书均在这一时期产生,“二十五 史”中最有名的前四史也是在这一时段产生,其体例 与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经学、文学类书籍也愈 加繁富。

  [参 考 文 献]

  [1]( 梁) 萧统. 文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晋) 陈寿. 三国志[M]. 北京: 中华书局,1959.

  [3]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0.

  [4]( 梁) 萧绎,著; 许逸民,校笺. 金楼子校笺[M].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5]( 唐) 房玄龄. 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6]( 唐) 徐坚,等. 初学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7]( 宋) 李昉,等. 太平御览[M]. 北京: 中华书局,1966.

  [8]( 唐) 杜佑. 通典[M]. 北京: 中华书局,2004.

  [9]( 唐) 魏徵. 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73.

  [10]刘 知 幾. 史 通 通 释[M]. 上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作者: 曹文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