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明代古文选本总量在500种以上,远超宋元选本。丰富的编选经验促使明人有意识地反思古文选本的编选活动,并积极创新,探索各种新颖的编辑实践。这些理论反思与创新实践,构成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前代选本的评价,编辑意图与创新实践三大部分。
摘要:明代古文选本总量在500种以上,远超宋元选本。丰富的编选经验促使明人有意识地反思古文选本的编选活动,并积极创新,探索各种新颖的编辑实践。这些理论反思与创新实践,构成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前代选本的评价,编辑意图与创新实践三大部分。明代选家积极评价前代选本,以对《文选》和《文章正宗》的评价为代表;编辑意图包括教化与科举、复古与救弊、审美与娱乐以及构建文学史;创新实践包括编选方式、文本形态、编辑体例、选文分类以及商品转向。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异彩纷呈,洋溢着一股自由灵动、大胆不拘的思想活力,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在中国古代选本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明代古文选本;选学思想;编辑意图;创新实践;商品转向
明代发达的出版业、繁荣的科举教育,从而出现大量的古文选本。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古文选本总量在500种以上,远超宋元选本。丰富的编选经验促使明人有意识地反思古文选本的编选活动,他们热衷于评价前代古文选本的优劣,并努力改善,编出新意。他们继承但不满足古文选本在宋元时期单一的教化目的,表达各种各样新颖的编选意图。明人还乐于尝试种种新颖的编选实践,使明代古文选本摆脱宋元时期的单调面目。种种理论反思与创新实践显示,明人对古文选本的编选有自己丰富的选学思想,它们自由灵动,给古文注入鲜活的生机,并与明代社会思潮及商业出版文化相摩相荡,值得深入探究。目前学界还较少涉及,本文拟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由于在选本史上第一次集中出现数量可观的古文选本,宋元时期尤其是南宋古文选本,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有学者甚至因此将南宋孝宗朝定为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期。[1]南宋古文选本在范式上的确对明清时期的古文选本产生影响,但相对于宋元,明代的古文选本才是真正的“井喷”式发展,并在各方面都有超越与创新。
古文阅读论文: 沟通苏文与时文的桥梁—论南宋古文选家对苏文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
大量编选实践使明人纷纷对古文选本的编选进行理论反思与总结,形成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主要有:对前代评价、编选意图、创新实践三大部分,先看第一部分。 明代古文选本是在前代选本的基础上出现的,诸如《昭明文选》《文章正宗》《古文关键》《文章轨范》《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文苑英华》等,成为明人常在序跋中提及的对象。其中,有两种出现频率最高:《昭明文选》与《文章正宗》。《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主张文采;而《文章正宗》是真德秀欲学子“明义理,切世用”,提倡载道。二者虽都是总集,却有对立性的差异。
四库馆臣认为二书代表总集的两种不同的编选意图:“《正宗》主于论理,《文选》原止于论文。”[2]明代古文选本对这两部选本特别重视,既有褒赞,也有批评,体现了明人对这两部书的辨证性反思。作为我国第一部文章总集,《文选》的典范地位为明代公认。除了再版原书,明人进一步广续,产生《广文选》《续文选》《广广文选》等选本,甚至还有精选《文选》的《文选删》《文选尤》。《文选》系列选本大都推尊《文选》。吕柟《广文选序》:“昔梁萧统编定《文选》,粤自秦汉,迄于齐梁,骚赋诗歌,诏策表启,时且千年,焕如其旧。”①
李维桢《广广文选序》:“与《昭明》同时复有《词林》《文海》,而独《文选》传,迄今不衰。”[3]1这些推尊甚至给明代选家的增补工作带来“影响的焦虑”。《文选》“联络谨严,词义相绾,骨肉交称,辟之采玉昆丘,连城毕获,拾珠渊海,照乘齐珍。若缀以余篇,将同附赘,试诎其片言,有类剥肤。”[3]1能否使广续本继承《文选》的经典性是他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不过明人对《文选》并非毫无异议,他们认为《文选》收采严苛,宜加广收。
“诸体咸有,然而采取严矣,自汉迄梁,词人代出,非最有名者不得入选。”①有选家批评《文选》“去取多不当于人心”,②张溥《文选删序》更详细地指出《文选》“所短”③,钱士馨《三国两晋南北朝文选序》甚至不顾《文选》在选文上几乎一致的好评,批评《文选》未能取尽秦汉魏晋精华,“摭拾详略,忤长用短。滞于情采,遗于风骨,贸于理思,牵于裁格。既不足以宗经驭子,逞驰秦汉之奇,复不足尽绮藻骈枝,以剧魏晋之丽。”④这些批评有个人理解因素,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说明明人仍有批判改进之意。在《文选》压倒性的赞扬声中,一部分明人从不同方面质疑《文选》,表现在选本领域不迷信经典,大胆怀疑的挑战精神。
除了选文范围与去取标准,明代选家还批判《文选》的“论文”宗旨,持文以载道论的选家,往往批评《文选》“徒志于文”,⑤“萧统所选主于英华,不得纪言之意。”⑥“昭明非必不谓技者,而《两都》《二京》《甘泉》《羽猎》,犹有规讽之遗焉。”[4]《纯师集》是一部标榜道德名教的选本,认为《文选》《玉台新咏》《唐文粹》《宋文海》等皆“无关经术”“取给词科”,⑦批判《文选》缺乏道德教化的价值之维。有趣的是,批评《文选》者,大都肯定《文章正宗》“羽翼六经”“梁昭之选徒工,姚铉之编匪粹,求其庶几,惟西山《正宗》乎。”⑧关于《文选》与《正宗》的差异,有的选本认为“昭明以法胜,真氏以理胜。”⑨有的对比优劣,“真氏《正宗》备矣,泛而寡要;萧氏之辑华矣,逸而未全。”
二编选意图是选家选辑古文选本所欲达成的目的,是选家之所以如此编选的内在动机,体现选家对古文本身以及所处时代的深刻思考,跟选家的思想倾向、身份地位、文化素养以及个人情趣等密切相关。编选意图需通过具体的文章去实现,所以直接决定选本的选文标准。同时,编选意图总是蕴含选家对当下文化现实的回应,是观察古文选本受明代文化思潮影响的极佳窗口。因此,编选意图是选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古文选本的编选意图,不仅对传统有所继承,还开拓出更为多元的情形。这些不同的编选意图使明代古文选本千姿百态,构成明代古文选本丰富的选学思想。
(一)载道与科举古文选本在明代具有普及官方意识形态的作用,这类选本的编辑者通常是官员,特别是一些地方官。边方之地交通闭塞,书籍流通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方便,地方官员编选古文,促进了文献从发达地区向各地的普及流动。李一鹏在云南任职时感叹“滇远在天末,吴中汗牛充栋之书岂能不胫而走?”特精选当时热门选本陈仁锡《古文奇赏》,编为《古文奇奇赏》,“专为诸生举业之助。”①在选文上,“必切举子业始入选次”,②不录词赋制诰等文体。《古文会选》是云南监察御史谢朝宣所辑,其序言:“唯京师书多于天下,自中原下邑之士,欲志于学者尚不能悉置,况滇南去京师万里哉。不可谓梓行无益也。”③
侯一元《二史会编》序也说到:“滇士固多奇,而中庸之士亦陋不学。诚其远不致书也。”由于《二史会编》等古文选本的刊行,使滇士“不出方域而获中原文献,坐阅三代秦汉”,侯一元还希望他们珍惜书籍并致力举业。④指导科举是古文选本的重要用途,一些选本在“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下,通过借鉴古文来提高时文写作技巧的古文选本,这在正德、嘉靖后蔚为大观。清代方苞说:“至正、嘉作者,始能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为明文极盛。”⑤明人大多持“文一而非二”的观念,邵宝《重刊全补古文会编序》:“文一而已矣。自近世以举业为时文,于是有古文之名。时文之于古文,异体而同辞,异辞而同理。”⑥
因此,明人无不钻研古文笔法技巧以济时文。其中,唐宋八大家上承先秦两汉古文创作精华,下开后世散文新气象,受人追捧,八家选本大行于明代中后期。[6]人所熟知的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就是著名代表。其中,三苏选本因适合科举而持续火爆。笔者统计的明代三苏选本有33种之多。《三苏文汇》凡例:“眉山氏镕古为今,周于时用,故特标一家,为文字司南。”⑦《文济堂三苏经世书全集》凡例:“集中三苏多选论策,诚制科奏对之先资。”⑧号召举子积极向古文学习,以提高时文写作能力。⑨
(二)救弊与复古明中后期,时风轻浮,士子普遍追求捷径,靠背诵程文墨卷应付科举,文风颓糜。有识之士针对靡弱文风痛加针砭,试图编辑古文选本拯救文坛现状。这类选本对当下文学创作风气多有批评,王锡爵《新刊名世文宗》序:“自帖括比偶,举子之业兴,而缀学少年耳剽目涉,……雅正相糅,去古愈远。”
“文章自周以前尚矣,咸在古雅,典质浑茂,或奇而法,而正而葩。”
张溥的《古文五删》,就是对《文选》《广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五部经典选本删减、精选而成。这五部选本体量庞大,不易卒读,张溥为方便读者,删减五书,择其精华。明代选家还会针对某一选本进行增广,如《文选》广续本、《文章轨范》续选本,包括郦琥《续文章轨范》、邹守益《续文章轨范百家批评注释》、王阳明《续选批评文章轨范》等。对选本的增删广续,既维护了原选的经典地位,又从不同角度扩展了原选的功用,这是明人对古文选本编选的新尝试。
文本形态是指明代古文选本在文本形式上呈现的特征。明人普遍有总结历代古文创作、整理古文遗产的宏图,明代通代类古文选本有的卷帙浩繁,动辄几十上百卷,突出古文选本的文献保存功能。方岳贡《历代古文国玮集》141卷,李宾《八代文钞》160卷,陈仁锡《奇赏斋古文汇编》竟达236卷。
明代选家还乐于编选续集或系列选本,形成一个个选本族群。有“奇赏”系列:《古文奇赏》《续古文奇赏》《三集古文奇赏》《四集古文奇赏》《苏文奇赏》《明文奇赏》《古文奇奇赏》;还有《古文会编》《续古文会编》《古文澜编》《古文渎编》《古文耦编》以及梅鼎祚《历代文纪》、钟惺《历代文归》、张采《历代文》等。由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风行,明代还有数量众多的唐宋八大家赓续本,从而形成唐宋八大家选本系列。①对古文选本扩容,以及热衷系列选本,体现明代选家求大求全的编选心态与整理文献的努力。编辑体例上,明人新添序跋和凡例两个重要的“副文本”。明代古文选本大多具备序跋、凡例、选目、选文以及评点五个部分。
其中,凡例不仅说明选文标准、编选体例、符号设计之处,也是选家进行文学批评的途径。有的选本凡例,甚至多半是文学批评。陈仁锡《古文奇赏》略纪,前两条阐明选文标准,后面洋洋洒洒,全是对历代作家作品的批评。[15]对批点符号,也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强调批点符号的重要性,认为批点如“点睛画龙”“一字一金”;②或反思批点过多,影响文外之意的获得,《古文鸿藻》凡例曰:“向来嗜古之家惠后念殷,恐其不知窾綮,以故分段落,标注目,良工诚心苦矣。
不知如四书五经,圣贤语脉,且似含似吐,善悟者于言筌之外,别有神行,奚特古文。而欲以己之臆见,束人无限之灵。……须会心人自得之耳。”③序跋、凡例等“副文本”的加入,使选家拥有表达选学思想的平台,从而对编选以及体例的反思走向自觉。明代古文选本对选文分类也有创新。宋元选本大都没有对选文进行分类,只有《文章轨范》将选文分为“放胆文”和“小心文”两类。明代则在选文分类上有更多的尝试。除了传统的按文体如奏疏、论策、记序、碑文等以外,明代还有许多特殊的分类。
《古文奇赏》以“大作手”“持世文”“荣世文”区分选文,《古逸书》将选文分为“神”“妙”“奥”“闳”“丽”“特”“纤”“希”“迅”“奇”“幻”“疏”“夷”“逸”“倩”“恣”十六品,[16]《万文一统》区分出“简古文”“典则文”“雄伟文”“叙次文”“殊绝文”“悲愤文”“幻颖文”“潇洒文”等25类,④这些分类虽不免琐屑,但体现出明代选家对选文性质的思考。不仅如此,有的选本还在文章分类之前,对这一类文章作介绍说明。《历代名文通考》选先秦到明代古文,对所分的每类选文都有题词,包括“帝王文题词”“《檀弓》《左传》《国语》《公羊》《谷梁传》题词”“战国先秦文题词”“西汉文题词”“东汉魏晋六朝文题词”“唐文题词”“宋文词”“明文题词”八类,⑤每类题词都对这类文章及这段时期著名作家作品有整体评价,有利于读者迅速把握该类文章总体特色。
《新锲焦太史汇选百家评林名文珠玑》则以“汇选”为特色,在选文前刊印对名家名作的汇评,有“读左氏”“读诸子”“读战国策”“读贾谊”“读陶渊明”“读欧阳公”等共22种名家名作的汇评。这些题词与汇评,目的是为引导读者快速了解选文,宏观把握历代古文创作,并掌握名家名作的阅读方法。题词与汇评,为读者使用选本学习古文提供便利。
三、明代古文选本数量众多,选家有意识地反思总结编选经验,形成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包括对前代选本的评价、编辑意图与创新实践。他们自觉对前代选本作出评价,以继承其优点,弥补其不足,编出更加完美的古文选本。编辑意图除了教化与科举外,还有复古救弊、表达自我性情与审美趣味、构建文学史与表达文学史观等。
编辑实践亦体现选学思想:明人创新出各种编选方式,有通代式选文,也有对某部经典选本的增补与精选;在文本形态上,扩大古文选本的容量,凸显文献保存的作用;增加序跋凡例等“副文本”,使选学思想有更加合适的表达空间;在选文分类上,创新出各种选文的分类方式,并加入题词与汇评,方便读者阅读,开启古文选本的“商品”转向,使古文选本产生由教材到商品的转变。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异彩纷呈,洋溢着一股自由灵动、大胆不拘的思想活力,放眼宋元明清的古文选本史,都是罕见的,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祝尚书.论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的时限:南宋孝宗朝[J].文学遗产,2012(1):81-89.
[2]陈仁子.文选补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
[3]周应治.广广文选二十四卷[M]//四库存目丛书续编:第1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4]何乔远.皇明文征七十四卷[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2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6.
[5]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949.
[6]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M].长沙:岳麓书社,2015:252-256.
[7]张以忠.古今文统十六卷[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3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
[8]刘麟生,方孝岳.中国文学七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4.
[9]彭亚非.中国正统文学观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30.
作者:郑天熙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