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非遗视角下万载傩舞传承与创新策略的新思考> 正文

非遗视角下万载傩舞传承与创新策略的新思考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9-28 11:56

本文摘要:【摘要】从非遗视角回顾万载傩舞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在舞蹈史上的地位,并对万载傩舞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建设性地提出传承与创新万载傩舞的策略。 【关键词】非遗; 万载傩舞; 传承; 创新 1.万载傩舞的历史、发展和地位 1.1万载傩舞历史

  【摘要】从非遗视角回顾万载傩舞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在舞蹈史上的地位,并对万载傩舞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建设性地提出传承与创新万载傩舞的策略‍‌‍‍‌‍‌‍‍‍‌‍‍‌‍‍‍‌‍‍‌‍‍‍‌‍‍‍‍‌‍‌‍‌‍‌‍‍‌‍‍‍‍‍‍‍‍‍‌‍‍‌‍‍‌‍‌‍‌‍。

  【关键词】非遗; 万载傩舞; 传承; 创新

美学艺术

  1.万载傩舞的历史、发展和地位

  1.1万载傩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江西省万载县是历史上有名的傩乡‍‌‍‍‌‍‌‍‍‍‌‍‍‌‍‍‍‌‍‍‌‍‍‍‌‍‍‍‍‌‍‌‍‌‍‌‍‍‌‍‍‍‍‍‍‍‍‍‌‍‍‌‍‍‌‍‌‍‌‍。 明清两代是赣傩繁荣时期,江西30多个县市有乡傩记载或遗存:傩舞称“仰傩神”或“耍傩案”,傩庙、傩面、傩舞谓之“三宝”‍‌‍‍‌‍‌‍‍‍‌‍‍‌‍‍‍‌‍‍‌‍‍‍‌‍‍‍‍‌‍‌‍‌‍‌‍‍‌‍‍‍‍‍‍‍‍‍‌‍‍‌‍‍‌‍‌‍‌‍。 元朝晚期万载傩舞开始流传,据清朝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傩舞约产生在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 万载傩舞是该县民间驱鬼逐疫、祈求平安的民俗文化活动。 明、清时期十分兴盛。 万载称“跳魈”或“搬案”,分“闭口傩”和“开口傩”两种流派,是乡傩活跃区,并流传到云贵。 万载傩舞飘逸、洒脱、粗犷、夸张,动作讲究方、圆、扁、仄,保留了傩祭的古朴,配乐完整而独特,有一种庄严而肃穆的美感。

  舞蹈艺术论文范例:身体美学视域下电视舞蹈类综艺的审美价值研究

  1.2万载傩舞与众不同、发展独特

  作为有名的傩乡,万载供奉的傩神是杨吴时期的一位武将,姓欧阳名晃,被“敕封欧阳金甲将军”。 万载傩舞一开始只是单纯的跳傩。 经过600多年的沿革和发展,万载傩舞作为代代村民除邪求福的精神慰藉与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并且演变出“闭口傩” “开口傩”两种流派,“闭口傩”没有唱、念,表演上分“文傩”和“武傩”; “开口傩”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并且可唱可念,类似于喜剧。 万载傩舞可谓独成体系,风俗特色鲜明,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自20世纪初开始,万载“开口傩”逐渐向“傩戏”发展,增加了娱乐的成分,内容也大为丰富,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和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较强的节目。 跳傩—闭口傩—开口傩—傩戏,这就是万载傩舞的一条发展轨迹。

  1.3万载傩舞屡获大奖、影响广泛

  万载傩舞是江西省现存最古老的舞蹈“活化石”,万载“开口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今又重现异彩。 据统计,万载“开口傩”在赣傩的地位举足轻重,艺术价值重大。 它涵括十六个表演节目,每个节目都唱、念、打俱全,动作造型古朴,唱腔独具特色,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2005 年6 月,万载傩舞队代表宜春,赴昌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竞演,囊括“傩文化展金奖”“中外傩艺术展演银奖”和“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三项大奖。 2007年,万载政府启动“傩舞申遗”工作,次年6月,“万载开口傩”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6月8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江西省首届傩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在万载举行,万载开口傩队表演的《闹元宵》获特等奖,独占鳌头。 万载“开口傩”省级传承人刘凤初还把万载“开口傩”带上了中央电视台。

  2.万载傩舞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

  2.1万载傩舞现状

  傩舞队数量:目前,万载傩舞仅在万载潭埠镇才保留有这个传统项目,其他乡镇几乎没有。 潭埠镇又以池溪村沙桥庙丁氏傩舞为主力军。 潭埠镇池溪村沙桥庙丁氏跳傩队员不多,只有18名,在这18名队员里面,潭埠镇池溪村村民就有14位之多,本村村民占77%,外镇村民仅占23%; 其中初中文凭11个,占61%,高中文凭6个,占33%,专科文凭1个,占6%,大学文凭没有; 队员年龄分布情况如下:30岁以下的没有,31~40岁的3个,占比17%,41~50岁的4个,占比22%,51岁以上的11个,占比61%。

  保护单位:经调查,2008年6月——“万载开口傩”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万载县文化局定为万载傩舞保护单位。 潭埠镇目前有镇级傩舞保护单位,落足在潭埠镇池溪村。

  表演情况:官方,万载县举办春晚必定有傩舞表演,但是平时的傩舞表演比较少。 2019年5月,国家AAAA级景区——万载古城建成以后,万载开口傩入驻古城,作为古城特色之一。 民间,潭埠傩舞是以家族式为单位存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会到丁姓各家各户和本乡镇、附近乡镇的花炮厂举行庆贺活动,以示家宅平安吉祥,生意兴隆之意。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欧阳金甲将军生日那天,民间会举办活动。

  著书立说:万载县文化局收集了一些有关傩舞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其中以2012年出版的丁保写的《神秘的傩》最具影响。

  经费投入:目前政府在资金方面对万载傩舞民间团队进行了扶持,但力度不是很大。 如果傩舞队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活动,政府会补助误工费。 傩舞队一般依靠一些商业活动来支撑门面。

  2.2万载傩舞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不难发现,万载傩舞在当前的发展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万载傩舞的传承者数量较少。 万载傩舞队的数量和队员人数很少,而且只限于民间团队。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互联网、自媒体的冲击下,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2)万载傩舞的新生力量不够,传承者学历偏低、年龄偏大,难以承担万载傩舞的发展、创新之路。

  (3)万载傩舞的经费难以得到保证。 政府目前对万载傩舞虽然非常重视,但是在经费方面没有设立专项经费,仅仅在傩舞队参加演出时给予象征性的补助。

  (4)万载傩舞著书立说存在薄弱环节。 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传承者不多、研究者不多,还需进一步加强。

  (5)万载傩舞的创作人才极其缺乏。 万载傩舞的发展趋势是傩戏,傩戏剧本的创作团体人才极其缺乏,这也是万载傩舞的一大缺陷。 归根结底还是缺少新生力量,缺少现代思潮思维的干预。

  (6)万载傩舞的宣传缺乏新手段。 发展离不开宣传,万载傩舞的宣传工作当前做得不够前卫,没有和当前的网络、自媒体紧密结合起来,还没有达到让大家耳濡目染的境界。

  3.万载傩舞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3.1建设傩舞特色小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与创新

  充分利用国家推行发展特色小镇的契机,以万载傩舞传统文化为元素,在傩舞保存最好、傩班最活跃的乡镇,建设傩舞特色小镇。 将傩舞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收集傩舞相关历史文献、傩舞面具、演出用品,建立万载傩舞博物馆,定期举办傩班演出、傩舞竞演等活动,制作傩舞文化产品,走特色兴乡之路,把传承、创新傩舞与振兴乡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政府如果在潭埠镇构建“傩舞特色”小镇,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傩舞的未来可期。

  3.2打造傩舞传承基地,在实现文旅产业发展中传承与创新

  在傩舞特色小镇建立傩舞传承基地,把民间“傩首”召集在传承基地共同探讨、研究傩舞,不断丰富“傩文化”的内涵、挖掘万载傩舞的内在价值,并传授傩舞表演技术和傩舞面具制作技术,在实现文旅产业发展中传承与创新。

  3.3推动傩舞走进校园,在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中传承与创新

  文化局和教育局要开发傩舞地方教材,把万载傩舞作为万载中小学的特色课程,使傩舞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开展。 当前教育部鼓励各地各校实施“延时课堂”,为广大劳动者和家长提供便利,万载县可把傩舞的学习纳入“延时课堂”的学习课程,编写《万载傩舞》校本教材,小学傩舞特色教材注重了解傩舞、认识傩舞,学习傩舞的基本功,中学傩舞特色教材可把重点放在傩舞的历史、沿革、变迁,傩舞的表演技巧,傩舞面具的特色、制作等方面,在全县建立试点学校,为傩舞的传承准备好后备人才、预备梯队。

  3.4创建傩舞网络平台,在利用新媒体宣传普及中传承与创新

  要充分利用新时代大数据、网络、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广阔空间,大力提升万载傩舞的传播速度,扩大万载傩舞的知名度,引导万载傩舞走出去,让万载傩舞的传播打上现代高新科技的烙印。

  3.5实施傩舞人才工程,在培养传承人和新生代中传承与创新

  政府鼓励多出、出好万载傩舞相关书籍。 万载县文化局、文联要实施傩舞人才工程,鼓励本土作家研究万载傩舞,撰写万载傩舞的相关书籍,记载、保留万载傩舞的珍贵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万载傩舞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3.6加强与全国傩舞流派的交流,带领傩舞走出万载,走出宜春,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据悉,傩舞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流派和表演形式,万载傩舞要加强与这些流派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自身得到创新与发展。

  4.结语

  万载傩舞在傩文化、傩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要加强对万载傩文化的保护意识,既要传承它,又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都可以欣赏到“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朱恒夫,倪金艳.论中国傩舞的发展、表演形态与美学特征[J].艺术百家,2018,34(03):116-125+163.

  [2]汤书梅.万载傩舞的灵魂舞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3]贺绍恩,周庆富.万载傩舞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80-83.

  作者:张桃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