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的动作情感研究> 正文

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的动作情感研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08 11:59

本文摘要:【摘要】舞蹈美学的精髓在于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舞蹈的情绪和情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所在。 高校设置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意在促进学生形体表达与舞蹈情感的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力和艺术表现力。 本文对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

  【摘要】舞蹈美学的精髓在于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舞蹈的情绪和情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所在‍‌‍‍‌‍‌‍‍‍‌‍‍‌‍‍‍‌‍‍‌‍‍‍‌‍‍‍‍‌‍‌‍‌‍‌‍‍‌‍‍‍‍‍‍‍‍‍‌‍‍‌‍‍‌‍‌‍‌‍。 高校设置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意在促进学生形体表达与舞蹈情感的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力和艺术表现力‍‌‍‍‌‍‌‍‍‍‌‍‍‌‍‍‍‌‍‍‌‍‍‍‌‍‍‍‍‌‍‌‍‌‍‌‍‍‌‍‍‍‍‍‍‍‍‍‌‍‍‌‍‍‌‍‌‍‌‍。 本文对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的动作形态和情感抒发进行了简单论述,并深究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使学生的舞蹈表演达到形神合一的最佳表演状态‍‌‍‍‌‍‌‍‍‍‌‍‍‌‍‍‍‌‍‍‌‍‍‍‌‍‍‍‍‌‍‌‍‌‍‌‍‍‌‍‍‍‍‍‍‍‍‍‌‍‍‌‍‍‌‍‌‍‌‍。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动作; 情感; 舞蹈剧目

舞蹈表演艺术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活动,是舞蹈中心思想的传递和分享。 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旨在给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的舞蹈人才。 舞蹈表演剧目课程作为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舞蹈基训、身韵和民间舞的基础上,结合舞台的背景音乐、舞台灯光、表演服饰和表演氛围等,使舞蹈动作与舞台综合元素统一,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舞蹈艺术论文范例: 舞蹈形象塑造中内与外的相互转化

  1.舞蹈剧目的动作情感概述

  成功的舞蹈作品的细节动作设计和展示都具有其独特的含义。 舞蹈动作是基于舞蹈编导丰富的艺术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通过四肢和肢体末梢的连贯性交织,形成的单一的和组合的动态性语言。

  舞蹈动作是舞蹈情感的载体,舞蹈情感需要借助舞蹈动作和舞蹈神情来传递。 在高校舞蹈课堂训练中,舞蹈剧目的动作情感教学结合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和技巧训练,发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从最初的单一训练逐渐升华为对舞蹈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度刻画,崇尚灵魂化表演方式,提升舞蹈剧目的艺术审美价值。

  2.舞蹈剧目的情感作用

  2.1深化舞蹈剧目主题

  一部完整的舞蹈剧目需要主题鲜明,舞蹈教师在剧目排练前要让学生能够围绕剧目中心思想,通过自身情感的投入、肢体语言的展示,完整叙述出一个独立的舞蹈故事。 这一过程旨在从舞蹈的情感传递到舞者的情感,继而感染更多观看者的情感。

  当代著名编导家张继刚创造了无数震撼人心的舞蹈剧目,其中《母亲》这一剧目反映了藏族母亲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 该剧目具有独特的藏族舞蹈特点,将藏族舞中“塌腰”的姿态与母亲暮年的“弯腰”结合起来,生动表现出一位风烛残年老人的真实状态,也从侧面映衬出母亲一生的艰辛与劳苦。 整个舞蹈剧目的情感氛围浓烈而厚重,舞蹈演员通过情感的传递,深度刻画了舞蹈剧目的主题思想,让观众能够通过表演现场的艺术语言、肢体动作体会到藏族母亲一生的不易,由此及彼,深感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成功的舞蹈剧目的编创需要日积月累的生活元素的浸润,这样才能使作品贴近实际,更加生动、丰满。 在丰富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感触,再配合自身的情感,才能使舞蹈动作与舞蹈情感融合为一,舞蹈表演才能触及到观众的内心深处,获得情感共鸣。

  2.2反映艺术形象内心

  舞蹈剧目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 在肢体艺术的基础上,表演也是舞蹈剧目的核心之一。 舞蹈生基于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把自己真正植入到所表演的角色中去,通过肢体表现和情绪变化,配合舞蹈剧目现场的背景音乐和道具等客观存在,使得整个舞蹈表演更加饱满和富有灵魂。 情感是一种虚拟化的存在,但是它仍然具备可分享性、可传递性,这就是舞蹈情感的魅力所在。

  舞蹈剧目表演的情感传递是不间断的、连续性的,在剧目排练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肢体表现,结合舞台灯光、背景音乐的转换,使得整个舞蹈剧目环环紧扣,脉络清晰。 观众对舞蹈剧目表演的深入观赏,使其自身深受舞蹈情感的浸染,由表演联系到自身,将现实生活经历与舞蹈剧目相结合,与舞蹈表演相联系,使得舞蹈成为自身的内心独白。 从表演到内心,从内心到表演,这种思想和现实之间的转换,可以引起观众的内心共识,使观众深刻体会到舞蹈艺术的中心思想和艺术魅力。

  在经典舞蹈剧目《一片羽毛》中,由十九位男舞者通过刚柔并济的肢体表现形式,栩栩如生地表演了一群迁徙途中候鸟的真实状态。 舞者肢体的大角度伸展和跳跃形象展现出候鸟群在遭遇灾难时的慌乱与惊恐; 舞蹈群体快速聚集和分散,通过旋转、翻滚等大幅度动作表达出候鸟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服。 该舞蹈剧目有起有伏、激情碰撞,传达出一种悲伤而坚强的情感,也烘托出爱与团结的力量,把候鸟的状态拟人化,让观众能在观赏中根据灯光和音乐转换,以及舞蹈者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入地感触舞者的内心和舞蹈剧目的精神核心。

  3.舞蹈剧目动作的重要体现

  3.1动作是剧目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

  如果说舞蹈剧目是一副娇美的身体,那舞蹈动作就是支撑这副身体的骨骼。 就像美妙的音乐要借助乐器或者演唱者的嗓音来显示,美丽的图画要通过画笔、画卷和颜料来完成。 舞蹈动作作为舞蹈表演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根据其动作的变化程度和动作的使用技巧的不同,结合一定的创作规则和规律,舞蹈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舞蹈表演专业剧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场景的预设,为舞蹈剧目营造出一个客观的舞蹈环境,给学生以更加深入情景的真实感,让学生想象一下真正的表演舞台上,主要的表演过程都是围绕演员的动作来完成,演员的动作表现会给台下观众最初始、最直接的感受,力求舞蹈动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由此,舞蹈动作在舞蹈剧目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舞蹈动作是舞蹈编导基于生活经验和认识,对生活的另一种叙述形式。 总结前辈的观点,一直困扰编导的问题是:什么是支撑动作及其存在性的关键。 众多学者认为,之所以不同舞蹈体现出的效果不同,原因就在于舞蹈的动作层次、顺序及其表达方式不同。 就这一观点而言,舞蹈动作是舞蹈构成元素之余,也是舞蹈表现力的突破口。 不同动作呈现不同风格,在民族舞中有比较明显的区分,如蒙古族的揉肩、傣族的三道弯、东北秧歌的拧撵等。

  荣获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是中国古典舞优秀作品的典范。 这部作品的演员有两位,一位是初期作品演员邹亚童,第二位是后期作品演员王亚彬。 两位演员都是中国古典舞的优秀演员,但是后期作品较前期作品更为成熟,感官更加丰满,观众更加理解行云流水的中国古典舞的内涵。 这种感觉不是演员水平之间的较量,而是编导在更改作品动作及结构后的不同。 前期作品只是编导佟睿睿毕业晚会上的一分钟作品,被发掘后创作成的一个参赛作品。 后期作品则是编导佟睿睿与演员王亚彬共同编排、打磨后的作品,动作更加丰满,观赏性更高,流畅度及动作难度进一步提高。 现实作品的写照,更加体现了舞蹈作品中动作的重要性。

  3.2动作是剧目编导编创的源动力

  舞蹈剧目编导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知舞蹈动作的技巧性和内在联系。 舞蹈动作编创不是浮于表层、空洞虚幻的,只有理论基础扎实,才能编创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舞蹈动作。 舞蹈剧目编导在编创舞蹈动作时需要足够的灵感,要善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掘舞蹈动作的动力源泉,结合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发掘动作与动作之间交替的独特性,激发舞蹈编导创作的内在动力。

  舞蹈编创素材来源广泛,但不是所有素材都可以作为有效素材,编导人员要具备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筛选,不断开阔自身的艺术视角,结合艺术从业者不羁的想象力,编创出更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在连续性的舞蹈动作发掘和创造中,舞蹈编导可以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专业经验更加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编导的动作设计要根据舞蹈人员的客观情况差异而有所调整,动作创作不仅要贴合作品本身,也要懂得从舞者的实际状况出发‍‌‍‍‌‍‌‍‍‍‌‍‍‌‍‍‍‌‍‍‌‍‍‍‌‍‍‍‍‌‍‌‍‌‍‌‍‍‌‍‍‍‍‍‍‍‍‍‌‍‍‌‍‍‌‍‌‍‌‍。 只有把演员、动作和作品统一起来,有足够的契合性和默契性,才能创造出真正走进观众内心的优秀表演。

  4.舞蹈剧目的情感与舞蹈动作关系

  4.1“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感造就动作

  情感的叙述是舞蹈剧目的核心,情感脉络的起伏变化,主导了舞蹈作品的情感精髓。 为使舞蹈编创工作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舞蹈编创人员需要排除杂念,对舞蹈作品产生宏观感受,通过自身情感和生活感触的浸润,经过恰当的艺术加工,最终形成动作和情感高度统一的舞蹈作品,顺利完成作品情感的传递、精神的分享。

  舞蹈剧目表演的最终目标,是使作品的艺术情感通过艺术表演过程形成连续性、审美性的艺术美感。 舞蹈剧目表演过程充满了细节性元素,每一位舞者或开心或悲伤、或惊讶或木讷的表情变化,赋予了角色本身更加立体的艺术效果,结合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将舞蹈作品的情感和舞蹈本身浑然一体,给观众以更佳的艺术体验。 另外,舞蹈剧目设计都会有一个高潮阶段,有助于剧目表演形成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艺术效果。

  在剧目高潮阶段,一般通过舞蹈演员某一个或者某一组技巧性或者难度性极高的动作来烘托高潮所需的气氛,使得观众产生高涨的情绪。 但是这种技术性动作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或者过于僵硬,只有将舞蹈情感带入到舞蹈中,将动作进一步升华,才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情绪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发泄和表达,这也是情感造就动作的根本所在。 通俗来讲,当人的情绪达到顶峰时,一般会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如人在受到巨大惊吓时,会用手捂住嘴巴; 当遇到特别开心的事时,会出现仰面大笑、拍手叫好等动作。

  在编导眼中,这些生活动作经过艺术加工会形成极具特色和美感的舞蹈肢体动作。 舞蹈剧目作品《中国妈妈》为了表现情绪,舞者除了面部表情的痛恨,配合如揪衣服、用手指指向日本小女孩,以及表现悲痛的面部表情,配有捂嘴等艺术化后的舞蹈动作。 在表现激动、狂躁等情感时,舞蹈剧目一般匹配的是外向型的动作,如张臂、踢腿、跑跳等动作,动作的节奏、幅度及冲击力较强、较快、较大; 在表现恐惧、悲伤等情感时,舞蹈剧目一般匹配的是内向型的动作,如后退、弯曲、回缩、蜷曲等动作,动作的节奏、幅度及冲击力微弱、缓慢、起伏不大。 由此可见,情感与舞蹈动作的关系是“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感造就动作。

  4.2“物有其容,情以物迁”——动作承载情感

  舞蹈是单用动作来传达感情的,所表现的是情感的高度集中。 舞蹈动作是靠舞蹈编导经年累月不断积累的,只有经过这一沉淀过程,艺术素材才能在今后的舞蹈创作中唾手可得。 也只有经过积累过程,编导才能对舞蹈动作及情感的运用、变化规律了然于心。

  脱离了情感的舞蹈动作僵硬无趣,而情感缺乏动作的承载,就没有了表达的根基。 动作作为舞蹈情感的载体,教师可以辅助学生通过精准地把握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使得艺术表演更具灵动性。 作品《扇舞丹青》身法的抑扬顿挫、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动作的闪、转、腾、挪更是表现出中国古典舞无穷的韵味。

  舞蹈最开始的时候,演员单腿站立,扇子向上方划出弧线打扇,之后又借着这一立一打顺势跑到舞台左侧。 在舞者接连的跳跃中扇子合起轻点,在落到舞台的瞬间扇子又点到斜下方,身韵回力回势,接连快速旋转瞬间停住。 舞者动作的连贯、柔顺都在扇子的一开一合间,在舞者的一放一收中。 舞者以扇子作为道具,如笔如剑,利用扇子的一开一合,虚拟运笔运剑。 扇尖豪放、潇洒,舞者的一转一回眸又透着古朴典雅之美。 如同腾云驾雾般的腿部动作,行云流水,稳健流畅,成功把握舞蹈人物内心和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体态轻盈,动作安静流畅,体现舞者对舞蹈人物角色的精准把握。 音乐编导选用的是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也非常适合此舞蹈的精神内涵。 舞者舞的是风流人物,舞者舞的是小女子柔情胸怀中的大好河山。 观众观后久久回味,感受到的不止是眼前美好的“高山流水”,还有“诗和远方”。 综上所述,动作承载胸怀,动作承载情感是一部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精神内在,物有其容,情以物迁。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发掘动作情感的重要作用,在完善肢体动作表现力的同时,强化对舞蹈作品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深入角色内心,投入自身情感,注重对舞蹈作品核心的情感和精神的展现,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领悟舞蹈的精髓,呈现出更加令人满意的舞台表演效果,为学生艺术生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娜.试论舞蹈动作中节奏的情感表现[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1):50-51.

  [2]张玲.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思考路径[J].戏剧之家,2020(29):119-120.

  [3]李燕,李玉婷.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17-18.

  [4]张星.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02):130-134.

  (作者:安娜,作者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