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政法论文》 政治论文政治生态建设困境及对策> 正文

政治论文政治生态建设困境及对策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01-17 14:52

本文摘要:当今网络时代下的政治生态治理,必须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政治沟通,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本篇政治论文认为应该积极推行网络问政、部门约请、党政一把手与网民常态化对话、网民意见吸纳与反馈等政治沟通机制,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库,及时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

  当今网络时代下的政治生态治理,必须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政治沟通,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本篇政治论文认为应该积极推行网络问政、部门约请、党政“一把手”与网民常态化对话、网民意见吸纳与反馈等政治沟通机制,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库,及时协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纠纷,确保政府与群众间的上下信息通畅,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可以发表政治论文的期刊有《国际政治科学》是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专业学术出版物,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实证性研究成果。

国际政治科学

  基层政治生态是国家基层政治生活状况和基层政治运行环境的集中体现,直接反映出执政党的党风、政风及民风好坏,折射出一个地方的行政环境优劣。在我国,基层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基层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和善政问题,目的是要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基层政治环境。

  一、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实施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大力加强廉洁政治建设,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些地方不良政治生态案件,使基层政治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问题依然严重,各种潜规则、关系网、逆淘汰仍然存在,实现基层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员意识淡漠

  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漠、宗旨意识虚化、精神迷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由于受到各种境外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别是遭受人生或仕途挫折之后,往往背叛了最初的信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缺钙”现象。有的缺少政治立场,精神迷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贪图享乐,理想“缺位”、信仰“虚无”,甚至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顾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便是搞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流于形式。

  (二)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选人用人不公,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

  选人用人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没有坚持公平导向和科学标准,往往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论资排辈,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问题历来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也直接体现出基层政治生态的好坏情况。当前,基层选人用人方面的一系列不良现象,是干部群众对基层政治生态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地方不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凭关系、凭领导的好恶,以“萝卜招聘”方式在少数对象中选人用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对某县党员干部进行“当地选人用人公平性问题”的抽样调查中,有高达90.23%的人认为“渴望能够公平竞争”,但同时也表示“有时是身不由己”;有高达97.35%的人认为要彻底打破官场中“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有68.2%的人认为选人用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有将近34%的人直言基层选人用人“关系比能力重要”;有42.56%的人认为“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方式对年轻人极不公平”,极易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年轻人得不到提拔,干事不称职、占位不作为的人得到提拔。

  (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作风飘浮,懒政怠政、为官不为

  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作风建设问题上,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特别是占位不干事、揽权不担责、出彩不出力等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由于长期形成了“没好处不办事”思维,在党中央高压反腐的背景下,没有好处可捞,于是开始懒政怠政不作为,得过且过混日子;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热衷于蹲办公室”,官僚习气难改,整天守着办公室,不愿意下基层搞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习惯于管理,习惯于动口不动手,每天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听汇报、看文件上,对基层群众的冷暖需求和合理呼声置若罔闻;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图简单省事”,习惯于“命令”式的传统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管理手段僵化生硬,既不考虑群众意愿,又不考虑社会效果,不善于同基层群众对话协商,动辄运用警力,人为制造干群矛盾,有些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使干群关系极度紧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害怕出事担责”,做事怕困难,专做“太平官”,他们认为干事创业有风险,只计个人得失,不想有半点与己无益的失误挫折,于是做事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畏首畏脚,遇到矛盾和问题躲着来,碰到困难和坎坷绕道走,等等。这些基层政治生态中的作风问题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既要有高压的治懒治庸举措,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懒政庸政者踢出党员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不良基层政治生态才会有彻底的改观。

  (四)部分地区基层贪腐严重,社会影响恶劣

  猛虎巨贪固然是反腐的重中之重,但基层政治生态中的“小官贪腐”现象更不能忽视,因为“小官贪腐”现象与群众“近距离”,严重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一些地方的乡科级乃至村“两委”干部的“小官贪腐”问题比较严重。这些基层“小官”虽然级别低,但他们在惠农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集体财产管理、低保等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一些人拜金主义意识严重,对惠农资金或贪污挤占,或冒领私分,对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透明。据有关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山东省检察机关共查办惠农扶贫领域的“小官贪腐”职务犯罪2000余人,而且大多是贪污挤占各类扶贫救济款等专项资金,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如该省某镇一位村委会主任在协助政府搞农村危房改造中先后虚报冒领10多户农户的危房改造补助金,导致没有领取到危房改造补助金的农户反映强烈甚至情绪激动,严重影响到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基层“小官贪腐”甚至是“小官大贪”现象,因为和群众的距离最近,和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二、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维系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保证。当前,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既要系统科学地推进顶层设计,更要脚踏实地进行基层探索,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出发,注重制度创新,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其精神之“钙”

  其一,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培育他们良好的纪律意识和政治规矩意识,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使他们在把握政治方向上能够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够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真正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其二,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意识。坚定的理想信仰不能只挂在嘴边、藏于内心,更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贯彻到日常的实践中。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力量,应该积极投身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奋发有为,并且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敢于同各种不良的政治生态现象做斗争。其三,对基层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扭转基层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基层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主要通过基层党员干部的好作风体现出来,只有及时刹住各种歪风邪气,才能为培育好作风营造出优良环境。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加强作风建设,最关键的是对他们进行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的教育,强力克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不严不实”作风问题,这对于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和优化基层政治生态意义重大。

  (二)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源头上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其一,注重基层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选好用好基层单位“一把手”,通过基层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营造起基层政治生态的“清”“正”氛围。其二,破除基层选人用人上的权力寻租现象,特别是要打破基层单位“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逐步扩大民意和社会舆论在基层选人用人上的有效监督,尽可能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内容,让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估在阳光下运行;及时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实践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把基层主要依靠领导意志选人逐步转到依靠制度选人上来,并且强化基层选人用人的责任机制,明确基层选人用人部门以及提名者和考察者的责任,推行基层选人用人责任连带制度,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一把手”提拔干部的责任,要和审计经济责任一样严格,对出现问题的要彻查到底,使“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能够慎之又慎、如履薄冰,不敢随意定夺。其三,用改革创新精神重塑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伦理意识,打破中国几千年“官本位”官场文化的惯性束缚,坚决杜绝特权思想和官僚作风,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使权力在选人用人上接受更多的社会监督,同时要强力打破形形色色的官场潜规则和不正常的关系网。其四,坚决贯彻《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实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干部“能进能出”的制度,既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又要把存在问题或懒政庸政的干部踢出局,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健康、奋发、有为的干部人事生态。

  (三)实行多管齐下,坚决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

  其一,强化问责追究,尽快实行“干部召回问责制度”。地方党委应该根据本地不同的市情、县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对基层领导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行政行为中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现象设置相应的懒政怠政层级,划分出蓝线、黄线、红线三道杠杠。根据基层领导干部履职负面行为清单的不同层级,设定科学有效的召回问责标准,对问责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培训之后重新进行岗位安置,使勤政干事和“为官有为”成为基层政治生态中的常态。其二,完善考核体系,对基层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负面清单进行民主评议,并建立规范的民主评议和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工作流程。其三,强化“有为则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为官有为”、勤政干事的保障机制。一是要优化“敢于担当”的容错免责机制。激发基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活力和激情,营造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必须将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而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区分开来,只有厘清“无心之失”与“故意为之”的边界,才能保护干事创业的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可以消除浑水摸鱼者的可趁之机。二是要细化“奋发作为”的实绩考核。必须建立差异化的实绩考核指标,实行多层次的差异化实绩考核办法,并对基层干部的日常业绩进行全程纪实,让考核做到准确、客观、公平。三是要暖化“勤政干事”的基层政治生态氛围。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机制,完善薪酬激励体系,真正落实“职务和职级并行”、“职级和待遇挂钩”、“待遇和绩效联系”的制度,拓宽基层干部职业生涯通路,使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其四,明确相应职责,建立责任清单,营造基层领导干部“为官敢为”的良好氛围。要为那些“敢于作为”、有担当精神的基层领导干部撑腰鼓劲,不断强化责任主体,构建责任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并且进行常态化的督促检查,经常晒出“负面清单”,引导基层领导干部随时进行“为官作为”情况的健康体检,并及时加以自我反省和修复。

  (四)严明党的纪律和党内规矩,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治理基层腐败

  其一,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教育。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要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章》以及《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的学习,将《党章》及其他党纪党规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的必修课程,对党员干部进行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其二,强力惩治基层贪腐特别是“小官大贪”的问题,对基层贪腐要实行“快、狠、准”的“零容忍”高压惩治。要想治理和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必须从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起,尤其要治理好各领域的“小官贪腐”问题。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基层腐败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去识别各类“苍蝇”,同时也要保护群众监督,把严惩基层贪腐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其三,加强对基层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这是治理基层腐败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关键点。“一把手”的权力失控是基层腐败之源。基层单位“一把手”可谓是“雄霸一方”,各项惠民工程的具体落实都得经过他。如果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很可能产生腐败。因此,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对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充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基层“一把手”的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

  (五)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其一,着力建设基层政治生态恶化的预警机制。地方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协作联动,积极探索并研究建立基层政治生态监控和测评指标体系,对基层单位和部门的政治生态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对不良的基层政治生态现象及时预警,做到未雨绸缪,以防出现系统性恶化。其二,构建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制度性政治沟通与缓冲机制。其三,逐步完善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职级和待遇挂钩的制度。通过对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待遇过低的问题,破解基层干部晋升通道中的“天花板效应”。在此基础上,强化各项廉政制度执行力建设,促使基层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基层政治生态。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1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