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政法论文》 社会学角度看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正文

社会学角度看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7-24 10:32

本文摘要:【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主义社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四个现代化中,我国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发展前景也越加广阔。科学发展观、和谐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主义社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四个现代化中,我国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发展前景也越加广阔。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的创新和拓展,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相互融合,将国家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相互结合,可以展现出国家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实践,不仅是我国道路的现代化发展,更是中国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社会角度;现代化;中国道路

社会科学论文

  1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实践,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理论创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道路的发展历程也包含在内。在从旧时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过程中,我国的道路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本文就中国的道路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了解中国道路的发展历史并对中国道路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中国道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历史中,我们曾经无比强大,唐朝的鼎盛非我们现在所能及,而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我国也曾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因此,以历史发展的基础和积累来说,中国要想步入现代化难度是很大的,而目前的中国通过不断地发展具有了这样的实力,我国的社会道路也由落后水平开始渐渐步入了现代化,这其中的发展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就提出了对中国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向和政策,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这种政策和方针还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设定,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当中,并不能迅速实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年后,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需要全方面地步入现代化,其中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军事现代化,还有社会建设现代化,其中就包括对中国道路发展的指向,正是由于这样的伟大理想和政策,周恩來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中,首次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了总结,农业发展要现代化,工业水平要现代化,国防科技力量以及科技水平要步入现代化。不仅如此,此后周恩来总理又在他的个人工作当中,对中国全面步入现代化进行了总结和和强调。国家主席以及总理的伟大前瞻思想和不断的强调总结,为我国步入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正确指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是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我国才得以持续稳定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当时的中国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刚刚转向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政治家和一些学者首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怎样使中国步入现代化,步入现代化的方法是什么,以及步入现代化的意义。因为当时现代化在人们的头脑当中只是一种理想,并没有人知道现代化的具体实现和伟大意义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了学习借鉴的方法,从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找到了灵感和方向,通过学习外国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建设方法,得到了启发,继而实现了在当时所不能完成的一系列指标和任务。我国的农业迅速发展,国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建设越来越完善,中国的道路发展也更加迅速。之后还有人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此结束,反思中国的现代化真的可以止步于此了吗?仅仅是借鉴外国的现代化就可以完成吗?答案是否定的。邓小平对中国道路的现代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邓小平认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不能一直效仿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应该走出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主义现代化。也正是这种伟大思想的出现,我们国家有了小康的定义和概念。邓小平同志不光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化方向和目标,更是对一些现代化提出了量化标准,就是要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1000美元。

  要知道这在当时只是一种幻想,然而正是由于我们国家拥有这样伟大的领导者,大胆地提出了目标,并付诸实践,使我们国家在步入现代化的道路,社会才得以飞速发展。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已经进入了正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国的现代化永远都是一个需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现代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现代化的概念是由外国最先提出的,所以世界在步入现代化的道路中,总是以外国看齐。而我国的目标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在对西方国家进行借鉴的同时打造出我们国家自己的建设方法。只有找到了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被牵着鼻子走,才能立足于世界。

  3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十分艰辛的,在未来中国要想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具体的体现就是国家政府和市场以及民众意识进行融合。国家步入现代化的载体有三个,首先是国家提出的政策和方针,由国家提出目标和梦想,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和计划才能使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然后就是社会意识,中国要想步入现代化,社会人群是实现的载体,只有社会按照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进行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才能得以体现;最后一个就是中国的市场发展问题,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还不够匹配。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存在许多问题,还不能向世界发达国家看齐。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按照国家的政策来执行,不光市场需要进行创新,体制与市场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能充分带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2]。我们国家的社会人群缺少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没有自主意愿,觉得自己过于渺小,没有为祖国效力的赤诚之心,缺乏内在驱动力,这就导致了社会意识的发展严重落后,社会意识发展的落后会降低市场经济的活跃度和创造力,而这两方面如果都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就会使得国家的政策和方针难以贯彻,延缓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正因如此,我国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也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开发空间,只要我们国家切实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加大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注重开发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水平,民众的自身修养和内涵素质提高了,就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和谐的社会发展就会带动市场经济的进步,就会使得我国更稳定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步入现代化,微观来讲就是人步入现代化。只有人的生活水平步入现代化,思想开放,个人素质和修养得到了提升和进步,这样,由人组成的社会整体就会步入现代化,国家步入了现代化。

  4 结论

  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在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在我国领导者的带領下,我国得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方针下稳定地、阶段性地发展现代化,对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道路,需要对社会进行综合的发展和治理,并且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进行提高和发展,只有全中国人民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社会才会进步,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3]。

  【参考文献】

  【1】王有升.把教育实践行动带回研究的核心视阈——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路向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02):176-183.

  【2】明海英. 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16(001).

  【3】熊茜,吴湖玲.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探讨——评《教育社会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38.

  推荐阅读:社会学研究对口的期刊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1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