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纯粹的职业理想、精湛的育人能力、入世的责任担当。在师德建设的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的共同特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乃至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共同特质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期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队伍“师德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实践教学活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最美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在师德建设的视域下研究他们的共同特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乃至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师德实现之根本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职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为政治性,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遵守课堂讲授纪律,批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虽然教授的课程各不相同,教学方法也无定式,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严明的政治纪律,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了“四真”。
1.“真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夯实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书育人的理论基础和信仰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融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真理力量教育人、说服人、感染人、激励人,就必须本着科学精神下苦功学习,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清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规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2.“真懂”。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理论在丰富,但规律性不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回应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帮助学生从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独有的思想魅力和逻辑理论中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3.“真信”。在科学理论的信仰上下功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灵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复杂的利益交织、多元的社会思潮对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也产生了冲击。“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信,则最好不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明辨是非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明确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指导思想多元化必然把谬误和真理混为一谈,消解真理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思想在高校育人中根本指导地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4.“真用”。马克思主义既是知识宝库里的高深学问,也是关照现实的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就在于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为大学生“传道”,更要教会大学生“解惑”的方法,将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剖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启发大学生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科学的信仰上来,使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二、纯粹的职业理想是师德实现之前提
职业理想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及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他们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职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上获得成就的追求和向往。[3]
1.准确的职业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党、国家和社会赋予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崇高的社会责任。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过程,工作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容易被质疑和轻视。甚至还存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内涵和学术素养上低于专业课教师的偏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们并没有因为这些评价偏向而影响职业认同,低估自身的职业价值,而是坚持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身作则,树人铸魂,引导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强烈的职业责任。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更高的期待。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为了让学生感受理论的魅力,热爱课堂、珍惜课堂、敬畏课堂,他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抬头”到“点头”,不断提高教学实效。3.深厚的职业情感。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基于对学生的热爱,育人工作的热爱,教学名师愿做青年学子的知心人,关注学生所思所惑,提升育人温度;打通第一、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拓展工作维度,将深厚的职业情感外化为浓厚的工作热情。
三、精湛的育人能力是师德实现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出了积极尝试:锤炼教学能力,打造实效课堂;提升科研能力,以渊博的学识应对学生“考核”;注重创新能力,用新媒体开辟思想理论学习新阵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为了扭转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趣、无聊、无用”的刻板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尝试与大学生进行互动,调研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喜好旨趣同频共振,以期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形象。在教学设计、教学进程中突出大学生和教师两者的双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政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中都充分代入,彻底改变教师“单向说教”、学生“路人心态”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语言上增加时尚感,用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大学生爱听想听的话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娓娓道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的课堂用语成了网络金句,为青年学生热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时代特征明显,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博”而“专”的知识,对现实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对理论问题有学理分析,对教学经验有理论升华,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为学生“解惑思想、解开症结、解决困难”。科研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认知水平、拓展思维宽度、夯实理论基础,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研促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的共同特点。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赢得青年学生关注,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把知识讲授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信息化课堂,实现“课内教”与“课外延”的统一,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名师们在实践中摸索“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混合课堂、慕课、微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此提升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科技进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四、入世的责任担当是师德实现之途径
社会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有明确的诠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但却不是全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来看,他们不仅是“教育者”,也是“社会人”。
不仅需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参与社会事务的社会素养。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民众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共识和自觉。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名师践行有教无类,走出象牙塔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增强民众的理论认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教学名师发挥学识优势,走向社会讲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入世的责任担当,正是崇高师德的鲜活体现,对引导学生把理论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也是正面积极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黄蓉生,李栋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有特质”的时代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75-81.
[2]陈占安.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五周年之际[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4-9.
[3]李栋宣,李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3,(8):84-87.
政工师评职论文投稿刊物:《思想理论教育》(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创刊于1985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国内刊号31-1220/G4,国际刊号1007-192X,邮发代号4-690。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2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