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自我效能视角下阅读推广二:元交互模型构建> 正文

自我效能视角下阅读推广二:元交互模型构建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2-17 16:51

本文摘要:摘要: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在一定情境下为用户提供的专门服务,由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构成。文章基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将三元交互决定论运用到阅读推广领域,通过解读三元交互决定论在阅读推广领域的适用性,构建了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个人因素、用户

  摘要: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在一定情境下为用户提供的专门服务,由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构成‍‌‍‍‌‍‌‍‍‍‌‍‍‌‍‍‍‌‍‍‌‍‍‍‌‍‍‍‍‌‍‌‍‌‍‌‍‍‌‍‍‍‍‍‍‍‍‍‌‍‍‌‍‍‌‍‌‍‌‍。文章基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将三元交互决定论运用到阅读推广领域,通过解读三元交互决定论在阅读推广领域的适用性,构建了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个人因素、用户阅读行为这三种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因果关系模型;进而引入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理论,阐释了用户阅读自我效能通过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情感、阅读选择这四个过程对阅读行为的作用机制,具化用户内在因素与阅读行为间的交互因果关系;提出通过用户自我效能提升来优化用户阅读行为,从而提升阅读推广效果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阅读推广,三元交互决定论,自我效能,阅读行为,图书馆

图书馆

  1引言

  阅读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世界读书日,有100多个国家举办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美、英、法、日、俄、新加坡等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许多国家把阅读推广提升到法律高度‍‌‍‍‌‍‌‍‍‍‌‍‍‌‍‍‍‌‍‍‌‍‍‍‌‍‍‍‍‌‍‌‍‌‍‌‍‍‌‍‍‍‍‍‍‍‍‍‌‍‍‌‍‍‌‍‌‍‌‍。在我国,全民阅读已蔚然成风,习近平同志提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大力倡建“学习型人生”;早在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就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年改为“阅读推广委员会”)[1]156-165;2017年我国审议通过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该法案将阅读推广视为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的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同时,各种新技术在阅读领域迅速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获取途径越来越便利。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技术对阅读的支撑,使用户获得了良好的阅读支持。

  然而,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阅读危机也日渐增多,如社会阅读风气萎靡;功利性阅读随处可见“知道信息”的碎片化阅读屡见不鲜;浅尝辄止的“伪阅读”比比皆是。新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应用使得五花八门的信息诱惑无孔不入,致使用户对图书馆依赖程度降低甚至流失。阅读推广虽已成气候,开展至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可否认,多数阅读推广还停留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眼球的水平,并未触及阅读的本质;有些图书馆虽设有阅读推广部门,但实质上却是名存实亡,鲜有人问津,以至于爱阅读的人依然在阅读,而不爱阅读的人还是不阅读这些现象与阅读推广的目标背道而驰[2]。图书馆核心职能之一就是教育职能,承担着公众终身教育的职责,阅读推广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如火如荼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了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但阅读推广工作却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讲座、读书会、专题陈列、新书推荐、影视观摩、技术体验、科普教育等阅读推广活动更多强调的是外部因素对用户阅读行为的激励,对用户参与阅读推广的心理和真正的阅读需求却较少关注[3]。阅读激励活动确实能提高用户参与度,但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效果方面却令人怀疑,即使用户一时受到小礼品或其他奖励的激励去阅读,可一旦活动结束或奖品到手,用户可能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的推广有可能会让用户相信阅读本身没什么价值,阅读只是一件受外在奖励才值得去做的事,不会因快乐而阅读,不会产生阅读的目的就是阅读本身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认识到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为了让用户成为终身读者,体会到阅读的最大回报就是阅读本身,阅读推广应从用户内在因素方面着力,认识到用户内在因素对阅读行为的价值。三元交互决定论就是聚焦人的内在因素、行为、环境之间相互决定的理论模型,尤其强调人的决定因素,即人的内在因素及其行为结果对行为、环境的决定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4];而自我效能理论强调的正是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人的内在因素,即人的动因因素[5]。因而,引入三元交互决定论、自我效能理论解析用户主体机制的决定作用,以充实和深化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研究,指导阅读推广实践。

  复杂的行为表现,既非意志行为的产物,也非外部奖赏和惩罚经验注入后的简单产物,而是很大程度上受认知及其他自我调节亚技能的控制和建构,自我效能的主体作用机制就是对行为的调节过程,它主要通过四种过程调节人类活动: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6]114-165。用户自我效能这一主体性作用机制对阅读行为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培养用户阅读的自主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阅读推广研究无论是在策略提出上、模型构建上、用户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探索上,还是用户阅读心理分析上等,大多最终归结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常规化、主题化等外在因素对阅读行为的促进[7-9],很少涉及用户自我效能与阅读行为间的关系。

  以行为过程为导向的阅读行为研究、强调以调查为主的定量研究通常不会深入探讨读者内在阅读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较少产生解释性研究成果[10],很难推动图书馆基于用户内在因素来创新阅读推广方式。理论自身的价值观念、逻辑力量,为引导、提升和总结实践铺路搭桥,为推进阅读推广基于用户内在因素来培养用户阅读自主性,使用户感受到阅读为其带来人生体验的各种可能性,本文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构建“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因素的交互因果关系”模型;结合自我效能理论,阐释用户内在因素与阅读行为的交互作用。

  2文献回顾

  2.1三元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突破传统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外在刺激产物的理论偏见,也不拘泥于新行为主义在外显行为与内隐机能联系上的徘徊不定,他把人的主体性因素纳入环境和行为机能的决定模式中,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理论,他认为行为、人的内在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决定,处于交互因果关系状态中,行为和环境作为交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同样人的内在因素和行为也是交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这里“因果关系”指事件之间的功能性相互依赖,“交互决定”表示事件效果的产生[11]17。

  人的决定因素(人的内在因素及其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交互决定模式中起重要作用,人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调节自己的行为,以获得想要的结果,避免不利结果或避免厌恶的情绪体验,而自我效能就是起着预期行为和调节环境的作用[12]。

  自我效能理论对行为有预测与调节作用,许多人通过建立统计模型以此希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的行为及其影响进行预测,如研究人与行为、人与环境、行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等[13-15],而这也正是三元交互论假设人的决定作用所在。Mauro等[16]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对人调节自己行为和对环境进行选择来达到预期目的的三元交互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来讲,该模型表现出稳定的平衡状态,从社会认知理论角度来讲,研究结果也对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即三元交互决定论适应变化的实际条件,有助于人们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在学习领域,有研究表明,对高校学生来说,元认知技能和资源处理能力方面的学习策略、动机、学业焦虑等内在因素能预测大学生学习成绩水平,环境因素对社区大学(类似于中国的大专)学生成绩影响比较显著[17]。Ning等[18]对虚拟社区凝聚力和集体效能影响机理的研究表明,虚拟社区系统性能、服务水平、信息质量(环境因素)、虚拟社区成员的自我价值感知、成本意识、风险感知(人的内在因素)对虚拟社区凝聚力(行为因素)有显著影响;反过来,虚拟社区凝聚力对虚拟社区成员的集体效能也有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三元交互决定论在虚拟环境中的适用性。

  综上,三元交互决定论肯定人的内在因素、行为、环境的交互影响,重视人的内在因素对行为和环境的决定作用;从动力学角度讲,该理论在变化的环境以及虚拟环境中仍可适用,这是因为无论是变化的时空,还是实体亦或虚拟环境,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脱离不了社会环境影响,同时人的能动性也不会在社会环境前唯命是从,而是选择、适应、改造或创造环境的。结合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应用及其适用性研究结果和阅读推广是特定情境下图书馆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这一特点,旨在将三元交互决定论作为探讨用户内在因素与阅读行为关系的理论基础研究。

  2.2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在《自我效能:走向行为改变的综合理论》中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此后他又完善了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本质上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主观感知,在个体活动中起到中介动因作用[19]29-31。自我效能不同于人的特质,它在不同领域、情境下选择性地发挥作用,它的范式型个人特征代表某一个人自我效能的独特素质结构[6]60。

  Skaalvik等[20]认为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不同,自我效能与参照的目标、特定情境中的能力判断相关,这些判断与情境相联系,比较灵活,因而自我效能在不同情境中受到干预时变化较大;而自我概念是有层次的,是参照过去导向的自我认知,它在各种情境下具有普遍性特点,相对稳定。

  自我效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注重特定情境中自我效能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了自我效能在体育运动、学生学习、身体锻炼和节食计划、戒烟、疾病治疗、职业生涯[21-27]等对人心理、行为的调节作用。

  自我效能具有特殊性,与特定情境相联系,随活动或情境变化而变化,因为特殊领域特定情境下的自我效能支配着人们从事活动和完成这些活动的情况,因而具体化的自我效能最具预测性,活动任务或具体情境越具体,预测就会越精确[6]57-60。如在阅读领域,人们依照阅读自我效能,而不是遵循驾车自我效能行事,适用于阅读领域的自我效能能更好地预测人们阅读活动选择、阅读沉浸程度以及阅读成就水平等。

  阅读认知、阅读策略与学习风格偏好有密切关系[28],学习领域的自我效能与阅读自我效能息息相关。自我效能对学业成就起中介作用,认知能力水平[29]、以往学业成就[30]、学业态度[31]、动机强度[32]、情感体验[33]对学业成就的影响部分依赖于它们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自我效能影响越强烈,它们对个人学业成就影响也越大。

  学业自我效能对学生努力程度有积极影响,学业自我效能越高,学生就更倾向于付出较多时间和坚持,从而对学业成就产生积极影响[34-35]。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某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智力仍在发展,呈现后形式水平,在学期早期为学生提供挑战性任务,可能增加他们的努力,提高学业成就,这些反过来会提升学习自我效能[36]。

  目前用户内在因素对阅读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用户阅读心理对阅读类型选择、阅读时长、阅读场合选择、阅读活动参与、阅读媒介选择的影响方面[37],阅读推广较多关注用户外部因素、忽略用户内在因素,而深阅读与用户内在因素息息相关[38-39]。阅读行为研究虽关注动机、需求、兴趣等因素对阅读行为的影响[10],但较少关注自我效能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已有的阅读自我效能研究较多关注特定学科,如英语自我效能[40]。目前还无学者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基础探究阅读推广情境下用户内在因素和阅读行为在自我效能中介作用下的相互决定作用。本研究构建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并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这一模型的用户内在因素和阅读行为交互关系进行具化。

  3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构建

  3.1班杜拉三元交互模型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假设个体内在因素、行为、环境作为双向相互影响的交互决定要素都起作用。在三元交互模型中,B代表行为,P是以认知、动机、情感和生理事件等形式存在的个人内在因素,E是外在环境。BE表示行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PB表示人的内在因素与行为的交互关系,EP表示环境与人的内在因素的交互关系。社会认知论认为,人的能动性是人的内在因素、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交互结构中发挥作用[41]39-44‍‌‍‍‌‍‌‍‍‍‌‍‍‌‍‍‍‌‍‍‌‍‍‍‌‍‍‍‍‌‍‌‍‌‍‌‍‍‌‍‍‍‍‍‍‍‍‍‌‍‍‌‍‍‌‍‌‍‌‍。

  三元交互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1)行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在很多潜在环境影响中,行为部分地决定着哪些环境影响起作用,人会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反过来,环境影响也部分地决定哪些行为潜能能得到发展和应用;(2)人的内在因素与行为的交互关系:人的内在因素对人的行为有强有力的支配、引导作用,反过来,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及行为结果也对人的内在因素产生影响,也即个人不同的认知、动机和观念等使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反过来以其结果使人的认知、动机和观念等发生变化;(3)人的内在因素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人的内在因素特征可激活不同的社会环境反映,不同的反映又使人的内在因素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42]168-185。环境、人的内在因素、行为在不同情境下作用程度不同,有时环境在三者当中起决定作用,有时行为在交互链中起决定作用,不过,班杜拉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尤其是认知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43]266-267。

  3.2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又是以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创建的,也使得三元交互决定论在学习领域有较多应用,阅读是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两者密切相关,前文也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学习领域和虚拟社区等方面阐述了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适用情况。

  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要素间交互作用的产生与具体情境相联系,该理论模型的适用性也表现出稳定的平衡状态;目前阅读推广研究主要以用户的内在因素、阅读行为、阅读推广环境[44-45]这三个主要因素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这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关注点相契合。基于以上几点,将三元交互决定论作为阅读推广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作以下解释。

  首先,阅读推广三元交互关系是该理论在阅读推广这一特定情境中的体现,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机构,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一项服务,营造了特定服务环境;其次,用户作为人的属性而存在,具有能动性;最后,阅读行为是用户与阅读推广的中介,是用户认同、选择、适应阅读推广的手段。可以认为,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分别对应三元交互模型的环境、人的内在因素和行为。因此,将三元交互模型引申到阅读推广领域,建立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三元交互模型。

  在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中,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决定,即用户内在因素和阅读行为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起作用;用户内在因素和阅读推广情境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起作用;阅读推广情境和阅读行为同样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起作用。在交互作用中,三者以何种序列方式产生影响?

  由于将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模型引申到阅读推广领域,环境、用户、用户行为都具有了特定属性,这一问题需再探讨。班杜拉指出,在连续的交互作用中,双向控制虽都起作用,但为了研究目的,交互的影响可以分开,纵观因果过程的研究,要描绘一个双向过程,就必须利用一个单向范式[42]175-179。因此,可以单向范式探讨阅读推广交互模型要素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决定作用,这也是他区别于传统行为主义的原因所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研究“用户内在因素?圮阅读行为”的交互关系。为了阐述“用户内在因素?圮阅读行为”交互关系中各因素的作用,采用单向范式进行展开,即“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阅读行为←用户内在因素”范式,即阅读推广情境下用户内在因素对阅读行为的决定作用、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的决定作用。

  4阅读自我效能之于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的具化

  自我效能通过四个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它们是: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1)认知方面,自我效能强的人勤于分析,善于建构成功的前景,并善于运用各种认知与元认知策略;(2)行为动机方面,自我效能有助于设定目标,确定努力的程度,遇到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3)情感方面,自我效能帮助人们控制负面情绪,如控制焦虑、抑郁等;(4)选择方面,自我效能能影响人对行为类型和行为环境的选择[46]。

  自我效能作用于主体机制的四个主要过程与人的内在因素相关,这是因为认知、动机、选择、情感都是主体内在因素的体现,因而自我效能是通过人的内在因素影响个体执行某项活动的动力、发挥心理功能的。根据自我效能概念,本研究认为阅读自我效能指读者在执行阅读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阅读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鉴于自我效能发挥作用的四个主要过程,本研究将用户内在因素聚焦到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选择、阅读情感四个方面。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选择、阅读认知、阅读情感、阅读动机等用户内在因素相关,文章以阅读自我效能对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用户内在因素?圮阅读行为”的交互作用进行阐释。

  4.1阅读自我效能之于“用户内在因素?圮阅读行为”范式的解读

  4.1.1阅读自我效能经由阅读认知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自我效能增强或削弱引起一定行为表现的思维模式,这些认知影响形式表现在三方面:(1)影响个体目标设立,自我效能越强的人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越高,对目标的承诺就越强,承担责任越坚定;(2)自我效能影响个体认知建构,具有高效能感的人把当前的情境视作提供现实的机会,他们想象成功的场景,给行为表现提供积极的指导,而那些判断自己无效能的人,则将不确定的情境解释为冒险,倾向于设想失败的情境;(3)影响推理性思维,自我效能的强弱影响着个体对不确定、压力大的情境中多种信息的分析和推理;(4)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产生和使用,在能力相似而自我效能不同的学生当中,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在寻找较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时,能更快地放弃错误的认知策略[47]78-79。

  阅读自我效能调节阅读认知作用于阅读行为的影响在阅读目标设立、阅读认知建构、阅读行为中推理性思维以及阅读策略使用等方面均有所表现。阅读目标设立方面,社会认知理论表明,阅读成绩可能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成就目标理论揭示了掌握性导向目标与高度自信、自我效能之间有密切联系。Waleff等[48]发现掌握性导向目标与学生阅读自我效能、阅读成绩呈显著关系,另外,学生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成绩呈正相关,由于研究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掌握性目标的获得而非通过社会比较来评价学生阅读自我效能、阅读成绩,从而使学生阅读自我效能和阅读成绩都发生了积极转变。

  第二语言阅读中,设置阅读目标的学生比那些没有给定目标的学生,阅读量更多,阅读自我效能也更高,表明阅读亚目标的达成利于形成阅读自我效能[49]。阅读认知建构方面,有学者运用眼动技术探讨了学生阅读科学文献图表的认知过程及阅读特点,研究发现认知方面的阅读策略、图表运用和情感方面的阅读自我效能、图表吸引力、学习自我评价因素影响学生阅读成绩,回答阅读问题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比正确率较低的学生具有更好的文字识别能力和阅读自我效能,这些学生也更容易被图表所吸引,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评价水平[50]。

  阅读推理性思维方面,Unrau等[51]对2300名小学至大学阶段学生的研究表明阅读干预与阅读自我效能有较强相关性:阅读干预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提升学生阅读自我效能,反过来阅读效能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进行阅读干预时,可利用经验来源(如学生亲历的或习得的替代性阅读经验)来塑造学生阅读自我效能。

  阅读策略使用方面,制定提高理解成绩或熟练运用理解策略为目标的被试儿童,比起那些只有一个一般性目标的儿童,获得较高阅读自我效能和阅读成就,这又反过来促进阅读策略的使用,这是因为获取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强调个体取得的进步,是对努力付出的一种反馈,这比仅关注最终阅读成绩更能提高学生自我效能[52]。Liao和Wang[53]对台湾学生英语阅读的研究表明,相比没有使用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照组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对照组降低了英语阅读焦虑,提高了英语阅读自我效能,实验组在自我肯定、毅力、语言说服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阅读自我效能感以阅读认知过程为中介对阅读行为产生影响;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目标设立有积极的相互影响作用,阅读自我效能越高,阅读目标达成率也较高,反过来,阅读目标的达成,利于促进阅读自我效能提升;阅读自我效能高的人,对自身阅读水平评价及阅读理解能力也较高,这有利于读者树立阅读自信,对阅读行为有积极引导作用;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策略使用也表现出积极的相互作用。

  4.1.2阅读自我效能经由阅读动机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任何一项行为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发生的,阅读动机是指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过程,动机因素对阅读行为必不可少,没有阅读动机,就不可能产生阅读行为[54]。

  人类动机的产生大多是认知性的,认知动机中,人们通过预想在事前就激励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能做什么的信念,计划行为的过程,以实现有价值的未来而避免不利结果,自我效能在动机的认知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结果和目标激励因素通过预期机制进行运作,回溯先前成就而构想的因果推理,也能通过改变个人能力判断和任务要求知觉而预先影响未来的行为,个人动因的效能机制以认知动机的所有这些不同形式发挥作用,如原因归属可影响成就努力,但几乎全部是以自我效能的变化为中介,任意理由使自我效能提高越多,随后的行为成就也越高[6]174-175。

  从用户阅读自我效能角度讲,认识到的阅读目标、阅读结果期待会在阅读行为发生前就通过预想机制进行运作,对阅读成败原因的知觉会通过反省式推理机制进行运作,运作的结果就是对预先的阅读认知动机产生影响,最终影响阅读行为。用户阅读动机的效能机制就是以阅读认知动机的这些形式,即预想的目标、结果期望和反省式思维推动下对阅读结果成败原因的知觉而发挥作用,从而最终影响阅读行为。就阅读成就的成败归因来说,把阅读成就归因于能力、努力或阅读任务难度,对阅读动机影响较小或不会独立作用于阅读动机,而是经由自我效能调节归因而对阅读行为产生影响,如阅读主体把阅读成就归因于阅读任务难度是受阅读主体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才影响阅读行为的。

  CarrollJM等[55]对179名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自我报告、阅读理解和单词阅读、工作记忆、听觉短期记忆、语音意识和词汇量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阅读自我效能是阅读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儿童感知到的阅读成就密切相关,且不易受性别差异的影响;阅读自我效能与词汇阅读有关,但与阅读理解无关,这可能反映了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动机强弱、阅读投入多少之间的差异;SukkyungYou等[56]调研了韩国6227名中学生对教师激励行为感知、自我效能、内在动机感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在学生对教师激励行为的感知与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当学生积极感知教师的动机行为时,学生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会增强,最终提高学生在阅读、英语和数学方面的行为表现,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尤其在阅读、英语和数学中表现突出。

  4.1.3阅读自我效能经由阅读情感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自我效能对情感状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思维、行动和情感这三种基本方式影响情绪体验性质和强度:第一,思维定向影响模式中,自我效能导致注意倾向,影响人们对生活事件的解释、认知表征,以及回忆的方式是温和的还是情绪上令人心烦意乱的,当令人烦乱的一连串思维侵扰意识流时,自我效能对其施以控制;第二,行动定向影响模式中,自我效能支持有效的行动过程,调节情绪状态;第三,情感定向影响模式中,不良情绪一旦唤起,自我效能就对其加以改善;以上这几种情感调节方式在焦虑唤起、抑郁心情和生物应激反应控制中已得到充分证明[47]81-82。

  阅读自我效能通过信念、行动、情绪对阅读情感进行调节而影响阅读行为。思维方面,有学者运用反馈模式探讨了年龄和控制信念对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过程根据特定阅读任务信念进行评估,这些信念包括阅读自我效能和注意程度。Miller和West[57]研究表明,与低绩效反馈相比,高绩效反馈提高了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高绩效反馈下,自我效能和阅读注意程度高的老年人比低阅读自我效能、低注意程度的老年人对阅读文本更加关注,更愿意参与阅读任务,对阅读和解决问题表现出积极情绪。高绩效反馈调节了研究对象阅读自我效能,使其在阅读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较高的自信,更乐意付诸阅读行为。

  行动方面,Sch?觟berChristian等[58]研究发现,数学成绩始终受益于数学自我效能,在阅读领域,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成绩交互作用,阅读自我效能越高,被试越在阅读成绩上积极行动,这一过程中,阅读技能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情感方面,阅读有认知、情感的参加,阅读会感染读者情绪,读者情绪也会带到阅读中去。

  阅读时,焦虑一般有三种状态,即低焦虑、正常焦虑和高焦虑,低焦虑状态的人在阅读时感情冷漠,对阅读目的、效果及阅读什么、怎么读都无所谓;而高焦虑状态的读者阅读时比较热情,积极性也比较高,可是,由于过多地考虑阅读动机、目的、方法、进度、效果等,也由于过分担忧阅读水平、能力等,造成阅读时慌慌张张,急于求成,又谨小慎微,最终阅读热情、积极性积压成心理压力,形成阅读心理障碍[59]74-76。Fulis和Fulmer[60]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如焦虑,和积极情绪一样,支持学生完成挑战性数学与阅读任务,积极激活和消极激活情绪的触发对学生完成中等挑战性数学、阅读任务是有利的,但前提是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既不过高,也不偏低。

  4.1.4阅读自我效能经由阅读选择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当个体面临不同环境条件时,选择什么环境主要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个体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这些环境反过来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活动或情境不同,与个体互动的对象对个体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个体获得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都具有转化为个体直接经验的潜在可能性,因此,个体对不同活动方式的选择,就决定了个体选择过程中哪些个体潜能得到开发,哪些又被忽视而得不到实现[61]。

  阅读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对其他方面不感兴趣或暂时不感兴趣,从而使阅读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阅读行为有程度和深度的不同:有的可能只是一种选择性记忆,或只是一种选择性理解而不会用心去记忆,或只是一种选择性记忆而不引起外显行为,或在注意、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产生自觉或不自觉行为[62]370-383。阅读行为包含了阅读各阶段的选择,是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行为的再现。

  一方面,阅读选择的各个环节塑造着阅读主体的价值观、兴趣等,并发展某些能力,同时,阅读主体会在阅读选择中获得不同的经验和体验,影响着其各个方面效能感的发展。选择取向也体现在主体在某方面花费的时间,宋凤宁和宋歌[63]研究了初中生、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与阅读时间及阅读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阅读效能与其阅读时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不同阅读自我效能的学生在阅读时间上的显著差异表明,阅读自我效能越强,阅读时间就越长,阅读自我效能高的学生,阅读时间远远高于具有中等或低阅读自我效能的学生;另外,中学生阅读自我效能与其阅读成绩相辅相成,两者有显著的依存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关系,也即中学生阅读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其阅读成绩有重要影响,阅读成绩的高低也可能影响其阅读效能知觉。

  4.2阅读推广交互模型“阅读行为用户内在因素”范式解读

  前文分析了阅读自我效能调节阅读认知、动机、情感、选择对阅读行为的影响,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用户阅读行为同样会以交互的方式作用于用户内在因素‍‌‍‍‌‍‌‍‍‍‌‍‍‌‍‍‍‌‍‍‌‍‍‍‌‍‍‍‍‌‍‌‍‌‍‌‍‍‌‍‍‍‍‍‍‍‍‍‌‍‍‌‍‍‌‍‌‍‌‍。自我效能是用户认知因素的体现,而阅读行为是用户实施的,因此文章以已有的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的影响、阅读行为经由阅读自我效能作用于用户内在因素的研究结果来支持这一范式。阅读行为反作用于用户的内在因素经由两条路径,一是从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为切入点的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的影响,二是阅读行为经由阅读自我效能对用户内在因素的影响,以下分别从这两条路径阐释这一范式。

  (1)根据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因素间的交互关系,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有决定作用,即行为功能性地影响人的内在,这也可依据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来解释。表现原理认为人是通过行为来感知思想、情感的,有了行为方面的感受,才能感觉到思想和情感,且人的行为能极大地影响内在思想和情感,反过来,内在思想和情感会进一步影响人的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强化了认知,认知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思维,思维最终改变人的行为[64]13。

  阅读行为对人的内在有很大影响,它培养人与复杂事物共存的能力,如果人的自我里面仅有自己,那么这种自我就很容易崩溃,但如果里面容纳了各种复杂的事物,而且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状态,那么这样的自我将坚不可摧;阅读时读者的喜好不断出现微妙变化的同时,其审美观逐渐获得更大的包容性,这就是塑造这种能力的诀窍[65]15-23。快乐阅读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和成年人一样,会把快乐阅读作为寻求信息的一种手段,快乐阅读可提高学习成绩、社会参与度和个人发展,它可使青少年对成熟的人际关系、个人价值观、文化认同、身体安全与保障、审美偏好以及对世界的理解有了深刻见解,这有助于他们从童年过渡到成年[66]。休闲阅读对提升学生价值、增强儿童阅读信心和阅读技能、增加视障人士的阅读愉悦体验也有积极影响[67]。

  (2)用户阅读行为会经由阅读自我效能影响用户的内在因素。三元交互决定论脱胎于社会学习理论,成为社会认知论的基础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扩充了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行为经由自我效能对人内在因素的影响,带有学习理论中人的“习得”能力,又有社会认知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人的动因机制。

  个体自我效能的最终结果构成自我信念,产生和使用这一自我信念是一个创造过程,即个体产生某种行为,解释其行为结果,使用这些解释产生和发展出在类似情境中作出此种行为的能力信念以及依据这些信念行动[47]38。自我信念的产生和使用表明,自我效能也是一种“习得”过程,个体产生行为并对行为结果解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又可强化这一行为的效能强度,行为也就成了自我效能的一个来源,并最终作用于用户的内在因素。十字面包模型认为认知变化带来情感变化,情感变化会带来生理变化,生理变化就会对行为产生影响,改变了的行为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对认知产生影响,如此,在这一系统中,认知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改变[68]47-51。

  人们可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增加体验,吸取教训,改变对事件的认知。阅读过程中认知变化会带来情感变化,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与作者产生共鸣时,会带来积极情绪,产生愉悦感。情感变化带来生理变化,积极的阅读体验使身心放松,清除内心压力,生理上的愉悦促使人们从事更加频繁的阅读行为,阅读行为反过来反映人们的想法和感受。循环递进中,阅读行为与阅读主体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系统,情感、行为、身体等随之发生变化。

  综上,文章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阅读推广三元交互模型的“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范式进行了具化,分别从自我效能主体作用机制的四个主要过程:认知、动机、情感、选择方面探讨了用户内在因素的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情感、阅读选择经由阅读自我效能对阅读行为的影响以及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的作用。

  阅读自我效能对用户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情感、阅读选择有调节作用,并藉由这几种途径对用户阅读行为产生影响。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的一种主要业务,可以为用户营造特定服务情境,作用于用户内在因素的认知、动机、选择、情感因素,提升用户阅读自我效能,进而引导、干预、帮助、训练、服务用户,提高用户阅读效果和阅读推广成效。

  5结语

  本文基于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探讨图书馆阅读推广情境、用户内在因素、阅读行为这三者间的相互决定关系,又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这一模型的核心关系进行了具化。在模型核心关系具化方面,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分析了用户内在因素与阅读行为间的相互决定关系,论证了阅读自我效能经由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选择、阅读情感这四个过程中来影响用户阅读行为,强调了自我效能主体作用机制下阅读自我效能对用户阅读努力程度、阅读成就取得等方面的预测、影响作用,并论证了阅读行为对用户内在因素的反向影响作用。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阅读推广较多关注外部因素,而对用户内部个人因素关注不足的问题,是对阅读推广理论研究的一个充实和拓展,为用户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阅读推广模型构建、阅读推广策略制定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三元交互论是两两相互决定的因果关系,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只着重探讨了用户内在因素与阅读行为这一核心交互关系,后续研究将继续探讨阅读推广情境与用户阅读行为及用户内在因素间的交互关系。

  图书馆方向论文范文阅读: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及工作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始于传统的形式,在大时代的变化下产生了新的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下,必然也将出现新的改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应对问题的措施,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借鉴。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