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体育锻炼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正文

体育锻炼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3-31 15:03

本文摘要:【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得出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量的大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得出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量的大小、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不同锻炼情境等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鼓励贫困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来缓解他们各方面的压力,养成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引导贫困大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在锻炼时注重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锻炼;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心理科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就业、学业等各方面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低,尤其是贫困生因其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主观幸福感与普通学生也会不同。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入手,以体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3所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调研,探索有效的体育锻炼途径,以期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了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的400名贫困大学生(贫困生的界定以院校注册贫困生为准)为研究对象,取样时在允许条件下,尽量使样本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性别、地区、年级等方面)能够均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其中有效问卷382份。

  1.2指标定义

  在体育锻炼中,身体锻炼量的确定是由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多个方面决定的,本研究采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鄄3进行测验,体育锻炼量的评定:体育锻炼量=强度伊时间伊频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

  1.4.1锻炼频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贫困大学生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均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尤其是在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2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持续体育锻炼时间的贫困大学生在幸福感得分情况为60min以上>30~60min>30min以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3运动量的大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看出,运动量不同,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明显不同,得分顺序依次为中运动量大于大运动量大于小运动量。大运动量下主观幸福感因子分数最高的为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分数最低的是家庭满意、消极情绪;中运动量下主观幸福感因子分数最高的为社会性行为、其次是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分数最低的是家庭满意;小运动量下主观幸福感因子分数最高的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分数最低的是生活满意和家庭满意。方差分析发现,大中运动量在自我满意、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社会性行为、生活满意5个维度上与小运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研究法

  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择24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干预试验的研究。然后参考性别、试验前主观幸福感得分和所选运动项目等因素对受试大学生分为8个小组:个人项目乒乓球(独立组、合作组、自主合作组、对照组)、集体项目篮球(独立组、合作组、自主合作组、对照组),每组30名,采取集中上课的办法,由专任老师进行授课。每次持续锻炼时间45min。锻炼时要求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容相同。

  2.1被试对象试验前后主观幸福感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12周体育锻炼后,对被试对象实验前后测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实验后测评的主观幸福感总分、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对照组试验前后在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参加体育锻炼的贫困大学生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均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尤其是在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幸福感在一定范围内伴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发展,家庭满意和生活满意伴随锻炼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运动量对幸福感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中运动量、大运动量、小运动量,大中运动量在自我满意、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社会性行为、生活满意5个维度上与小运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干预发现,实验组实验后测评的主观幸福感总分、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实验前所测得分,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贫困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状况,对家庭满意维度有积极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在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满意、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积极性和改善人际交往方面方面均具有突出的效果,集体项目在提升学生精力、展示良好行为状态和感恩生活等方面有突出的效果,个人项目则低于集体项目。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对贫困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自主合作组情境优于合作组情境,合作组情境优于独立组情境,且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对贫困大学生自我满意、积极情绪、人际关系和总体幸福感4个因素的影响存在显性区别。体育锻炼是缓解消极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鼓励贫困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来缓解他们的压力,科学的指导贫困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将“要我动”,转化为“我要动”,养成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独立组与合作组,进行的相互比较中贫困大学生地总体幸福感方面存在显性差异,说明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希望参加集体活动,希望在合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另外,也想让更多的人来注意和关心他们。这就需要我们的家人和老师,尽量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把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动态,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做到真正的有困难能够向别人倾诉并且求助,而不是憋在自己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季浏.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44鄄846.

  [2]刘新平,秦涛.体育锻炼对高等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2,2(1):43鄄46.

  [3]张成龙,黄婕.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02鄄103

  心理学论文投稿刊物:《心理科学》杂志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6981,国内统一刊号:CN31-1582/B,邮发代号:4-317,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