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经济趋同门槛模型,运用内涵各异的三种人力资本指标,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趋同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人力资本低于门槛值的落后地区后发优势将大大缩水;人力资
〔摘要〕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经济趋同门槛模型,运用内涵各异的三种人力资本指标,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趋同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人力资本低于门槛值的落后地区后发优势将大大缩水;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路径包括产出效应和门槛效应两种,人力资本匮乏地区将遭遇两种效应的负面叠加;路径分解结果预计,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将持续扩大,中部地区则呈现和沿海地区趋同的态势。因此,提升落后地区劳动力人力资本是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短期内可以通过“筑巢迎凤”的方式引进人才,但更要着眼于长远培根固本加强本地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人力资本;后发优势;经济协同发展;门槛效应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较快速度。然而改革红利在地区间的分配并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绝对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经济相对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失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事实上,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地区平衡发展对总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然而已有政策只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区差异的扩大速度,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仍在持续加大。
研究显示,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源泉。人力资本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产生“产出效应”\[1\],而且可以通过提升劳动者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促进技术创新而形成“吸收效应”\[2\]和“创新效应”\[3\]。与此同时,人力资本还有助于提升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通过“互补效应”推动经济增长\[4\]。因此,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必然影响到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那么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加剧还是减缓了经济差异?进一步地,不同水平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运用199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设定五年为一个增长期间,构建省际面板数据用于实证分析。以1990年为起点,共有五个增长区间: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下一个增长区间为:2015—2019年,由于当前数据仅截止到2016年,因而第六个增长区间无法形成,据此本文将考察期间设定为1990—2014年。
在经济趋同框架下探讨地区差异的动态变化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经济趋同指地区间、国家间人均收入水平的收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先进地区的资本将流向落后地区,促使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加速,进而实现对先进地区的赶超,亦即经济趋同\[5\]。以往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趋同存在显著影响。Mankiw等\[6\]将人力资本纳入传统Solow模型构建了扩展的经济趋同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加入提高了国家间经济趋同的速度。Barro\[7\]对1960—1985年98个国家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与初期人力资本水平正相关,初期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能够实现对先进国家的追赶,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国家则无法与先进国家趋同。
Barro\[8\]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即一国经济增长与初期男性劳动力中接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正相关,但与同等教育水平的女性受教育年限则无显著关系。蔡昉和都阳\[9\]通过对我国1978—1998年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条件收敛趋势,而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等因素正阻碍着地区趋同的实现。张晓蓓和李子豪\[10\]运用199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造成区域经济发散的重要原因,贫穷地区的经济后发优势几乎可以被人力资本的落后所抵消。
国内有关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讨论大多针对FDI、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等,对于地区经济趋同过程中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研究相对缺乏。刘厚俊和刘正良\[17\]运用我国地区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对FDI效应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存在吸收FDI的最低人力资本门槛,高于这个门槛的地区才能吸收到FDI效应。在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中等人才对FDI效应的吸收比较有利,而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更大。薄文广\[18\]运用1995—200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要使FDI对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必须跨越一定的门槛。
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已经超过了门槛值,而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还没有达到人力资本门槛值。魏下海和张建武\[19\]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门槛变量跨越相应的水平时,人力资本的影响系数较大。王永水和朱平芳\[20\]运用1996—2012年我国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结果发现人力资本门槛效应显著存在,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后,物质资本和FDI的回报率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以往文献从不同研究视角均发现人力资本门槛效应,那么在我国经济趋同过程中是否也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呢?本文将运用Hansen[21]门槛回归模型进行深入剖析,实证检验人力资本门槛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对人力资本的作用路径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本指标选取上,考虑到常见的教育类指标的片面性,本文运用国际通用的Jorgenson-Fraumeni终生收入法对我国省际层面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综合度量,并与传统指标展开对比分析,这将有助于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并得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并介绍数据;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实证回归结果,并分解人力资本的作用路径;最后总结全文并给出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假设初期人均收入水平落后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也相对较低,那么当地吸收先进地区技术外溢的能力必然受到限制,人均收入水平的后发优势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因而也就不能实现对先进地区的追赶。反之则相反。可见,落后地区能否追赶上先进地区与本地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将影响经济趋同的速度,可能会推动整体经济走向截然不同的发展轨道。
(二)数据说明
本文运用199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经济趋同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问题。为保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海南和广东合并,四川和重庆合并,并且剔除了数据缺失严重的西藏,最终考察的样本省份共28个。与此同时,本文设定五年为一个增长期间,将考察年份分为五期,构建省际面板数据用于实证研究。
本文的实证研究将围绕式(2)展开。其中,人均收入水平运用劳动力人均GDP水平进行衡量,储蓄率通过计算固定资本投资占GDP的比率而得,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均为增长期间内的年均值。考虑到物价波动和各省份在生活成本方面的差异,本文以北京1990年为基期,构建了省际生活成本指数对人均GDP和固定资本投资水平加以平减,平减后的结果不仅跨年可比而且跨省可比。此外,参照Mankiw等[6]的做法,本文设定技术进步率和资本折旧率为固定值,并依据Fleisher等\[22\]研究中TFP的估计值计算得出技术进步率(g)约为4%,资本折旧率(δ)则运用王小鲁和樊纲\[23\]研究的估计设定为5%。
人力资本指标的选择是经济趋同研究中的难点。以往研究显示,人力资本指标的变动将导致模型回归结果产生较大变化,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13\]。因此,单就一种人力资本指标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普遍性。考虑到这一情况,本文选取以下人力资本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AEDU)、大学人口比率(COLLEGE)、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LFHC)。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于各教育层级的人数乘以对应的受教育年限然后除以总劳动力人数。大学人口比率指劳动力中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人数比例。考虑到人力资本不仅指正式教育,而且包括培训、健康、劳动力迁移等方面,因而教育类指标对各省份人力资本水平的测度有失全面。本文借鉴李海峥等\[24\]的研究,运用国际通用的Jorgenson-Fraumeni终生收入法估算我国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通过倒推得出个体预期终生收入的现值,而后加总得到各省份人力资本存量。
由上可见,三种人力资本指标度量的着重点各有不同,平均受教育年限旨在体现劳动力群体的平均教育水平分布,大学人口比率则重在衡量高水平劳动力的占比,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打破了教育类指标的局限性,是对各省份人力资本的全面综合度量。下文分别用AEDU、COLLEGE和LFHC表示这三个指标。本文将通过不同人力资本指标间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区域经济趋同过程中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普遍性,并检验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总体上,各省份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人均GDP从1990年的034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51万元,增加了9倍多,增长速度也稳定在10%左右。年均储蓄率表现出平稳增长势头,但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则由原来1%变为01%(-0001)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与此同时,各省份人力资本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90—2014年,劳动力AEDU上升到982年,由小学毕业进步为初中毕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比率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迅速攀升,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LFHC也从最初的445万元上升到1634万元。
本文将样本省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了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四个地区。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西部地区包括贵州、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在整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沿海地区劳动力人均GDP水平远超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例:1990年,沿海地区劳动力人均GDP为048万元,西部地区为025万元,落后023万元;2000年,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差距上升为079万元;至2014年,西部地区在劳动力人均GDP上的落后扩大为238万元。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呈相同变动趋势,两地区差距从1990年的12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1万元。
地区间人力资本差距也日益扩大。1990年,沿海地区COLLEGE超出西部地区221个百分点,2000年两地差距扩大为314个百分点,继而在2014年上升至709个百分点。LFHC的地区差距也数倍增长,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LFHC差距从1990年的234万元迅速上升为2014年的1457万元。相反地,在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地区差距则相对稳定,呈微弱缩小趋势。1990年,沿海地区劳动力AEDU超出西部地区159年,2014年时这一优势减少为120年,降低了039年。由于平均受教育年限无法反映地区间教育质量的差异,因而存在对地区人力资本差距低估的风险。
综上,我国地区发展呈现经济差距和人力资本差距并存的现状,而人力资本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落后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必要条件。因此,落后地区人力资本的匮乏将进一步抑制当地经济发展,阻碍经济趋同机制的运行,进而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那么落后地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推动经济趋同机制发挥作用呢?本文将对此进一步研究。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差距是暂时的,长期而言经济趋同机制的运行将推动地区经济走向收敛。然而,现实却与理论预期背道而驰,本文认为人力资本门槛是关键原因,落后地区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经济趋同机制才能正常运行。据此,本文运用Hansen门槛模型分析经济趋同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考察门槛之上或之下经济趋同路径的差异。此外,本文所有回归分析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剔除各省份不随时间变动的个体特征因素,如地理位置、人文风俗等,并且运用稳健型标准误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检验
本文参照Hansen的做法,分两步展开分析:第一步,确定门槛数目;第二步,进行模型回归,并获得门槛估计值。Hansen门槛模型的独特之处体现在:门槛数量通过似然比检验确定,门槛估计值由模型内生计算而得,而以往研究中通常是按照收入水平、地理位置等提前人为设定门槛值或门槛数目。,如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组研究等。
首先针对不存在门槛的原假设进行检验,如果被拒绝,则意味着存在一个门槛,接着再对仅存在一个门槛的原假设进行检验,如果被拒绝则意味着存在两个门槛。这一检验将持续推进直到原假设无法被拒绝,则门槛数目确定为原假设中设定的门槛数。当运用AEDU作为人力资本指标时,不存在门槛的原假设被显著拒绝,而单一门槛的原假设无法拒绝,因而式(2)中存在单一的AEDU门槛。进一步地,估计结果显示,AEDU的门槛值为1001年。据此可将样本省份划分为低人力资本组和高人力资本组两种类型。数据显示,1990年,所有样本省份AEDU均低于门槛值,直到1992年北京率先迈入高人力资本组。高人力资本组的成员发展十分缓慢,截至2014年,我国只有8个省份跨过该人力资本门槛。
以往文献中,人力资本可以两种形式进入模型,即水平形式和对数形式。考虑到回归系数的现实意义,本文模型中AEDU和COLLEGE运用水平形式,但LFHC运用对数形式。估计结果显示,ln(LFHC)的门槛值为241,对应的LFHC水平为e241≈1113万元。1990—1998年,所有样本省份的LFHC均没有超越门槛值,因而都属于低人力资本组。1999年,北京和上海第一批进入高人力资本组。到2014年,高人力资本组的成员省份已经达到21个,仅7个省份仍处于低人力资本组别。因此,与按照AEDU分组的组间流动相比,LFHC的高人力资本组出现年限更晚,但发展速度更快。
当运用COLLEGE来衡量人力资本时,检验结果支持单一门槛模型,门槛阈值为1425%。1990年,所有的样本省份大学人口比率均低于门槛水平。此后,北京首先跨过门槛,并在1992—2001年是高人力资本组的唯一成员。截至2014年,仅有10个省份成功加入高人力资本组,剩下18个省份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比率仍低于门槛值。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二)门槛模型估计与分析
根据以上门槛数目检验结果,本文运用单门槛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分别列出了运用三种人力资本指标的模型估计结果。可见,储蓄率上升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人口增长则抑制经济的发展,这与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一致。与此同时,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十分显著,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阈值的省份经济趋同速度高于低人力资本省份。考虑到经济落后地区往往缺乏人力资本储备,因而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必然加剧落后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难度,导致区域经济失衡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本文通过人力资本门槛模型回复分析证明了人力资本门槛将阻碍地区趋同机制的运行。那么,这一影响力度有多大呢,是减弱了经济趋同速度,还是直接导致地区经济朝着发散前行?由表5可知,本文运用2014年数据,将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分解为产出效应和门槛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人力资本产出效应指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导致地区人力资本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指由于人力资本在门槛值前后的经济趋同速度不同,导致人力资本各异的落后地区在后发优势上存在差异,进而产生的对地区经济差距的间接影响。两种效应加总后可得人力资本差异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净效应。
1人力资本产出效应
表4第2列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初期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预计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将加快1个百分点。以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为例,2014年西部地区的AEDU落后沿海地区159年,这意味着受到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增长将落后沿海地区159个百分点。同样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表4第3列和第4列结果表明,初期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落后1%,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下降005个百分点。而初期大学劳动力比率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加快004个百分点。据此,可以计算得到运用LFHC、COLLEGE指标时,西部人力资本欠缺带来的产出效应当地经济增长速度较沿海地区分别落后291和284个百分点。
2人力资本门槛效应
回归结果发现经济趋同速度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显著影响,那些人力资本超过门槛值的省份经济趋同速度更快。相反,若人力资本低于门槛值,落后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进程将被拉长。依据表4第2列结果,
当AEDU低于门槛值1001年时,收敛系数为-001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因而在计算门槛效应时将其设为0。ln(LFHC)的门槛值为241,对应的LFHC门槛水平为e241≈1113万元。LFHC的门槛估计值为1113万元。2014年,西部地区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为1045万元,低于门槛水平,因而西部地区的收敛系数为-005,即初期收入落后1%,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005个百分点。2014年西部地区人均GDP落后沿海4886%,因而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导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比沿海地区快244(=4886×005)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2014年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为1413万元,超过门槛水平,因而面临的收敛系数为-007,计算可得2014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的落后将推动其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60个百分点,因而相较西部地区而言具有更大的后发优势。
运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人力资本差距的产出效应。整体上,由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因而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后程度较西部地区有所降低。由此可见,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对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是相反的,将两者加总可得人力资本的净效应。由于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巨大的人力资本差距和经济差距,预计未来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将持续扩大,低于门槛的人力资本水平抑制了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使得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LFHC结果显示,中部地区除AEDU结果之外,都呈现和沿海地区趋同的态势,跨越门槛的人力资本水平帮助中部地区获得更高的后发优势,抵消了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
以西部和沿海比较为例,收入差距=100×(西部劳动力人均收入-沿海劳动力人均收入)/沿海劳动力人均收入,LFHC差距=100×(西部LFHC-沿海LFHC)/沿海LFHC,AEDU差距=西部AEDU-沿海AEDU,COLLEGE差距=西部COLLEGE-沿海COLLEGE。中部和沿海的差距计算方法同上;收入差距、LFHC差距、COLLEGE差距的单位为%,AEDU差距的单位为年;净效应=人力资本产出效应+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净效应<0表示地区差距扩大,反之相反。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发现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路径包括产出效应和门槛效应两种,人力资本匮乏地区将遭遇两种效应的负面叠加,严重抑制后发优势的作用力度,导致地区经济长期非均衡发展。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改善落后地区增长困境,推动地区协同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投入。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通过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的方式来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类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落后地区仍然无法与先进地区雄厚的资本基础相抗衡。本文研究显示,人力资本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高于门槛水平的省份经济趋同速度更快。相反,若落后地区人力资本始终低于门槛水平,地区间经济差异将持续存在。因此,政府需要大力推进落后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重视对劳动力要素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助力落后地区人力资本跨越门槛,推动地区经济向协同发展迈进。
第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打破高等教育户籍壁垒。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高校扩招等惠及全民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改革取得了极大成效,人口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地区教育差距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尤为突出,表现为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达省份和落后省份之间在教育机遇和教育投入方面的巨大差距。受到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和发达地区不相上下,但质量仍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户籍壁垒的存在,特别是高等院校在不同地区的招生指标数量和考分要求差异悬殊,导致落后地区考生面临不公平竞争,严重影响当地高端人力资本的培养进程。如果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质量始终低于发达地区,那么实现对发达地区经济的追赶将是无稽之谈。因此,基础教育需要做到数量普及和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要实现地域公平,只有这样落后地区才能培养出质量过硬的人力资本主力军。
第三,鼓励优质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推动人力资本实现最优配置。人力资本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但地区经济失衡问题已刻不容缓,需合理配置人力资本,鼓励优质劳动力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落后地区可出台金融、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外出劳动力回流,鼓励外来优质劳动力到本地创业就业。进一步地,这种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在缩小地区差异的同时,将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师论文范例:“互联网+”时代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Nelson,RRTechnology,InstitutionsandEconomicGrowth\[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527
[2]Aghion,P,Howitt,PEndogenousGrowthTheory\[M\]Cambridge:MITPress,1998185
作者:张晓蓓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