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十三五期间,出版业融合发展理念逐步明晰,产品形态与产业规模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业态创新不足、融合度不高、产业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应抓住新兴数字技术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带来的新机遇,聚力于业态创新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内容
摘 要 “十三五”期间,出版业融合发展理念逐步明晰,产品形态与产业规模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业态创新不足、融合度不高、产业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应抓住新兴数字技术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带来的新机遇,聚力于业态创新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内容富媒体化、产品与服务多元化,形成线下线上相结合、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商业模式,全力推进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投融资等机制创新,实现传统产品与新兴业务研发经营一体化、内容生产与技术研发一体化、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管理一体化、自主建设与资本助力一体化,推动融合发展向纵深迈进。
关键词 “十四五”;出版;融合发展;业态创新;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出版业加快了融合发展步伐,推动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即将到来,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出版业面临着更高的转型发展要求。只有不断总结前期经验,更加聚力于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业态创新,才能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1 总结“十三五”,查找不足,明确融合发展的基准与定位从出版业融合发展历程来看,如果说“十二五”期间是出版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那么“十三五”期间就是融合发展理念逐步明晰,产品形态与产业规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
1.1 “十三五”期间出版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
1.1.1 深化融合发展理念,形成健全的产业发展环境从广义上讲,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含义丰富,外延广泛。一方面,是指各种新闻出版产品的业内融合,如书、报、刊的融合,甚至电台、电视台等的融合,这也是国际上媒体融合的通常含义。另一方面,是指出版与其他各领域的相加相融。
例如,出版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可以围绕内容IP资源,向影视、游戏等众多文化产业延伸;出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催生新的媒体产品与业态形式,实现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边界扩张;出版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可以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赋予实体产业新内涵,实现新价值,这几年兴起的文化地产、文化公园、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均属此类。当前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是,在新兴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文化消费场景大变革的背景下,出版业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更好地担负起历史使命。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媒体融合”理念,对融合发展给予了明确定义。
《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1]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
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3]因此,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就是聚焦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需求、新动能,加强内容与技术融合,围绕“互联网+”的时代主色调推进出版业态创新。在《意见》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又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等若干政策,出版管理部门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力度逐步加大,推动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的共识。
与此同时,出版业在产业标准化建设、数字版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改进显著,为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出版内容与技术结合方面,陆续制定《内容资源数据化加工》《数据加工规格》和《数字出版产品内容标引规范》等标准,为形成完整的内容数字化加工规范系统奠定了基础。在产业拓展方面,发布《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系列标准》,推进《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行业标准(CNONIX)和ISLI/MPR标准在行业内的应用,为产业链延伸奠定基础。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北京等地区建立了数字出版高级职称考核评定体系,阶梯式培养融合出版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与专业人才。在产业探索方面,陆续实施“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建设“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将出版实践与高校科研相结合,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路径。这些举措都为出版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2 融合发展成效逐渐显现,产业规模与产品形态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较2018年增长11.16%,[4]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同时,从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财报中也能看出,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的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占比不断提升。
如中文传媒2016年至2019年的年报显示,新业态收入(指影视、艺术品、新媒体、游戏及互联网)普遍占总营业收入的20%以上,其中,2016年新业态产值48.5亿元,占比超过37%。[5]从产品形态看,数字出版产品逐渐由起步阶段的电子书扩展到数字报刊、有声书、网络动漫、音视频网络课程、网络直播、数据库、网络信息服务等。产品形态的日渐丰富进一步提升了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视听享受。随着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知识服务平台的崛起,出版业加大了与音视频平台的合作,构建讲书、听书、售书一体化的知识服务链条,加速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传媒+互联网”“传媒+金融”和“传媒+服务”的发展趋势逐渐显现。从2015—2019年主要出版类上市公司财报中可以看出,中文天地、凤凰传媒、中南传媒、长江传媒等出版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中均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
1.2 “十三五”期间出版业融合发展的不足“十三五”期间,出版业融合发展方向逐步明晰,产业规模与产品形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然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出版业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业态创新不足、深度融合不够、产业环境不健全等。
1.2.1 业态创新不足
从新兴产业结构来看,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爆发式增长,传统出版业普遍参与度很低,基本处于边缘化地位。从历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来看,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主体是移动出版、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等与传统出版业关系紧密的业务,收入占比很小,且从2014年2.06%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0.90%。其他领域,如移动出版、网络动漫、在线教育等,虽然有传统出版业介入,但普遍参与度很低,处于边缘化境地。这种边缘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主流网络平台、手机APP、自媒体平台的占有与影响力上。
虽然在专业知识服务方面,传统出版企业开发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平台,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卫临床知识库、在线考试培训平台、医学教学素材库等,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信”平台,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中华书局的“籍合网”,等等,都在专业细分领域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但在大众阅读与知识服务领域,传统出版企业却乏善可陈。从APPSTORE的下载排行看,即使在出版企业最擅长的阅读领域,排名相对靠前的阅读类APP也仅有《三联生活周刊》的“中读”,广东出版集团的“新周刊”“时代财经”,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产品,且下载量与互联网公司的阅读类APP无法相比。在当前热门的新闻、短视频、听书、游戏、工具、知识服务、在线教育等领域,更是难觅出版企业产品踪迹。这充分说明了出版企业对互联网流行文化服务、主流文化服务的切入不够,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占领互联网舆论引导主阵地要求,差距还很大。
从出版业营收结构来看,新业态虽然逐渐成长,但总体规模还较小,远未达到支撑产业转型的目标。近几年上市的出版企业中,除中文天地因智明星通游戏公司使得网络游戏的利润占比较大之外,其他上市公司的收入主体仍然是图书、期刊的销售,包括数字阅读、网络游戏、影视、在线教育等在内的各类新业态收入的利润占比普遍较低,一般仅为1%左右。这其中虽然有统计不全、口径差异等原因,但仍能反映出出版业的业态转型进展缓慢、融合发展不够的客观事实。
1.2.2 深度融合不够从产业链各环节看,编、印、发等环节的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普遍存在“两张皮”现象。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新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出版业的编、印、发环节基本上沿用过去的运作方式,技术转型与革新力度不够。经营理念上,出版业没能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产品生产及经营活动往往是新兴与传统“两张皮”,交融互动不够。更重要的是,受传统出版理念束缚,对如何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拓展知识服务的理解还不深,在提升知识服务发展动能、促进知识内容供给侧改革方面未有实质性跨越。在组织架构与经营机制方面,出版产品与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吻合,出版企业内部新业态发展基础不扎实。
1.2.3 产业环境不健全从产业环境看,政策、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不能满足融合发展需要。在政策扶持方面,尽管出台了许多举措,实施了系列化工程,但项目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化运作并不理想,不少项目并未实现产业化营收,资金与扶持的杠杆作用和撬动作用并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在产业支撑环境方面,数字版权保护力度不够,数字资源盗版及互联网免费模式阻碍出版业内容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适应出版融合发展业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滞后,传统出版企业的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容错、试错机制的缺失,都影响了融合发展的进程。上述问题表明,出版业融合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十四五”期间,出版业要把握技术发展机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推进业态创新,促进深度融合,转变经营与服务模式。
2 抓住技术创新机遇,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出版业面临的两大时代背景——新兴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这必将为出版业融合发展带来新理念,注入新动能。
3 聚焦科技融合,聚力业态创新,推动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传统出版业的主要产品为图书,主要收益来源于图书销售,这种产品形式与产业结构在互联网时代遇到了很大挑战。互联网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创新技术,更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新基建,作为各行业共同发展的底层技术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线上文化服务新需求,另一方面为传统产业赋予网络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业态创新,推动并形成跨界经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必须借力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全力推进从内容到产品的转型升级。
4 加强机制创新,推进深度融合,为融合发展做好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习近平同志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媒体融合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对于推动融合发展向纵深迈进,不仅需要宏观上的产业政策扶持和产业环境拉动,更需要企业内部机制的创新,要激发企业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于实现融合发展的路径,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也很明确,即“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14]从出版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出版理念深度融合,推进内容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机制创新。
4.1 以全媒体运营机制建设为核心,创新生产经营组织体系,促进传统产品与新兴业务研发经营一体化传统出版企业融合产品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出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以图书策划为主,主要考虑图书的内容、形式及营销等需求,而把融合产品作为配套产品、附加产品。因此推进深度融合,出版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全流程中推进一体化机制。第一,创意策划一体化。图书和数字出版产品虽然存在着一体两面的共生关系,但二者在产品内容、设计及营销策略方面有很大差异。图书基本上以单品形式存在,整本书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强调单品思维;而融合化的数字产品往往是系列化内容与产品的集成,强调项目思维、平台思维。因此,就内容策划而言,融合产品更需关注内容的专业化、垂直化,力求形成有深度、有延展的内容生态体系。同时,图书和数字出版产品的服务持续性不同。
一本书只要付印上市,其编辑工作基本画上了句号,而数字出版产品有一个长期的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数字出版产品越来越呈现出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富媒体化倾向。因此,出版企业要做好融合产品,就必须突破其作为图书附庸的生产理念,通过一体化策划,从生产源头上就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第二,生产研发过程一体化。就绝大多数出版企业而言,数字内容与图书内容相关性很大,应围绕共同内容,打通二者的生产流程,形成内容共建共用模式。目前,许多辞书类出版产品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部分教育类出版产品也正在形成与纸质内容相结合的数字内容积累机制,但就出版业整体而言,生产的“两张皮”、重复加工现象依然普遍。同时,出版企业要注重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在内容资源数据库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云计算、跨平台的编纂方式和云知识服务模式,打造“一次制作、多元发布、多重利用”的全形态内容生产发布平台,实现内容资源多样化输出。
融合发展论文范例:智库与情报机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5 结语
“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应抓住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并深入渗透各行业的历史机遇,立足于生产关系适应新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国家相关融合发展政策和“全员、全程、全息、全效”四全媒体思想指导下,深化出版领域的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智能出版发展转型,从而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审议通过[EB/OL].(2014-08-21)[2020-12-21].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821/c172318-25511854.html.
[2] 新华网.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04-09)[2020-12-2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09/c_1114918249.htm.
[3]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20-12-21]. 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4] 魏玉山.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数字出版——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EB/OL].(2020-12-21)[2020-12-21]. https://www.sohu.com/a/439641611_120060294.
[5] 新华网.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近万亿[EB/OL].(2020-12-01)[2020-12-21].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0-12/01/c_1210910688.htm.
作者:宋吉述 朱 璐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