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评价模型,测算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3E)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各系统绿色发展
摘要: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评价模型,测算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3E)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值总体呈现着上升发展的趋势,系统间协调发展状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1年不协调发展阶段,二是2012—2017年的基本协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间的协调度不断上升,河南省绿色发展趋势逐渐向好。
关键词:能源、经济与环境(3E)系统;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河南省
近年来,生态承载能力日趋饱和、能源资源约束趋紧,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两山论”的提出,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1]。绿色发展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能源、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长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之中。因此,合理构建一个3E(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评价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关于3E系统内在联系、相互作用逻辑关系,以及协调度测算与评析等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做出大量的工作。
生态经济评职知识:生态经济杂志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范慧平等[2]等研究了环境与经济的内在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利于生态环境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短期内,经济增长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改善会消耗经济利益。牟勇等[3]运用SDM模型分析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发现经济与能源是环境的因,环境为果,能源与经济互为因果。李晓飞等[4]构建了河南省3E系统的VAR模型,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3E系统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三系统间存在着动态和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CHEN等[5]采用层次分析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对中国8个省份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良好的能源利用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大部分3E系统相对协调的地区,环境评价也会较高。张黎鸣[6]使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对河南省3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2005—2014年3E系统中两两子系统间协调度呈上升趋势;YANG等[7]也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3E系统进行评价,发现2007—2017年3E系统协调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不协调的发展状态。李力等[8]运用ESDA工具与PLS路径模型对中国省域3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了省域3E系统协调度整体呈现动态螺旋上升的趋势。
逯进等[9]构建能源、经济与环境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了1995—2014年中国四大区域三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三系统耦合度保持不断递增的态势,耦合度整体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常被用于评价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2种方法各有特色,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大批量指标进行降维,使问题的处理简单化,但计算权重不够客观合理,而熵值法虽不能减少指标维数,但在指标赋权方面更有优势。为了规避2种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组合分析法,选取河南省2005—2017年间相关数据,对河南省3E系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3E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实证分析,进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为促进河南省3E系统实现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河南省3E系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更好评估绿色发展背景下河南省3E系统发展水平,准确详实地描述河南省3E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本研究结合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3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从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与治理、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经济投资与外贸等方面,选取对绿色发展可能造成影响,并能真实反映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有关指标,共包含29个指标分别是能源子系统A1~A9,经济子系统B1~B11,环境子系统C1~C9,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正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逆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
2评价模型的构建
2.1主成分分析-熵值法评价模型
鉴于指标数量较多的特点,选取主成分分析评价法进行降维,能有效去除各指标数据之间信息重复的部分,得到原始信息最多且具有明显代表性的主成分[10],但在计算综合评价得分时,使用累计贡献率作为权重往往会导致第一主成分权重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不够客观和合理[11]。而熵值法赋权的信息直接来源于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单纯通过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相应的指标权重[6],从而使计算出的指标权重更具有客观性。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主成分分析-熵值法评价模型,2种方法的互补使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有效避免人为判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12]。主成分分析-熵值法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3测算与分析
由于统计数据的延迟性,本研究选取河南省2005—2017年作为评价时间段,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年鉴内数据计算中获得各项评价指标数据后,基于构建的主成分分析-熵值法评价模型与协调度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与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所有货币单位的指标值换算为2005年不变价格值。
4结论
为了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贯彻于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三者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推进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河南省高质量的发展。本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选取能源、经济与环境中对绿色发展具有影响的相关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熵值法评价模型与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7年3E系统的绿色发展水平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情况,结果如下:
(1)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值,在少数年份存在上下浮动的情况,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这是经济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规律使然。能源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环境绿色发展水平在后期逐渐发力,虽然在2014—2016年遭遇停滞,但2017年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2)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与经济-环境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1年不协调发展阶段;二是2012—2017年的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其中2012年作为转折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与经济-环境发展类型分别从V类不协调相继转变为Ⅲ类弱协调、Ⅱ类基本协调与Ⅳ类欠协调。虽然2005—2011年间能源-环境系统在三者中发展最不乐观,但其在2012年率先进入基本协调,并在后期保持了优势状态;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稍落后于能源-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应时刻保持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与经济-环境系统两两间的协调度不断上升,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趋势连年向好。
参考文献:
[1]朱波.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理论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34-37.
[2]范慧平,孟天醒,文倩,等.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9(4):511-516.
[3]牟勇,苗成林.基于SDM模型的经济、能源、环境协同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2):27-38.
[4]李晓飞,赵黎晨,吕可文.基于VAR模型的河南省能源-经济-环境动态关系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48-54.
作者:杨志清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