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指在国内一定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的金融中心,这个中心有可能是跨
摘要: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指在国内一定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的金融中心,这个中心有可能是跨省、市的,也有可能是跨地区的。本文分析了宜宾创建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创建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川南地区;金融创新
一、宜宾创建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01.9亿元,增长8.8%,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亿元,增长9.1%,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2亿元,居全省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94元,增长9.6%,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近年来,宜宾创建四川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正逐步展开。
经济师论文范例: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
按照2021年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和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副中心的目标要求,宜宾市委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金融业,大力引进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宜宾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这个部署,宜宾市各级机关、部门、园区、企业等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工作。
(二)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意义宜宾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贯彻落实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建设“宜宾强枝”的必然要求,更是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战略性举措和重要支撑。
1.引领川南地区发展。川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四川在全国的升位和国家实施建设成渝地区经济圈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宜宾作为川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领头羊,只有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规模和总部金融中心,才能发挥辐射川南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引领川南成为全省和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2.增强辐射效应。宜宾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自身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抓住当前国家实施“双循环”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做强做优做大经济规模和总量,进一步提升宜宾在大西南地区的影响力、竞争力,更好辐射和带动渝西、滇东北、黔西北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本地区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实践者。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宜宾经济快速发展,正在成为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强劲的新生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特别是要发挥宜宾产业资本雄厚的优势,尽快走出去与请进来,加强与云南、广西边疆边境地区和东盟各国的合作与贸易。为此,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势在必行,迫不及待。只有不断提升宜宾经济综合实力和优质的金融资源,才能当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实践者,真正成为四川南向开放的桥头堡。
二、宜宾创建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综合优势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自2000年以来,宜宾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济总体规模稳居四川省前4位、川滇黔结合部3省8市(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自贡市、内江市、泸州市、凉山州,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昭通市)第1位;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01.9亿元,增长8.8%,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2.产业基础扎实。以“8+2”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9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824户、居全省第4位;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15.5亿元,增长18.4%,居全省第2位。成绩特别显著的五粮液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80亿元,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255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391亿元,增长21%。
3.区位优势独特。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叠合部和长江黄金水道起点、川渝滇黔结合部核心区域;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距离在250~500公里,处在“宜宾、成都、重庆”“宜宾、昆明、贵阳”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黄金顶点,具有直接辐射吸纳川滇黔结合部3省8市3700万人口的显著优势。
4.交通条件优越。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善,是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川渝滇黔四省市中唯一列入全国50个高铁枢纽的地级市;有4条高速铁路和7条普铁交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的交汇点;有12条高速公路交汇,是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到2021年,宜宾将开通全国30个城市的空中航道,正在申报建设口岸机场,开通宜宾至东盟国家等的国际航班;四川最大的内河综合枢纽港—宜宾港,长江航道1000吨级船舶常年昼夜通航、丰水期可达8000吨级以上。
5.科教人才支撑。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双城”入住教职工中博硕士1289人;围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精准对接技术需求,引进邓中翰、欧阳明高等院士在宜宾建设院士工作站9个;实施“高层次人才+项目”计划,聘请浙江农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二级教授方伟担任竹产业发展顾问。
6.平台建设良好。临港经开区等13个产业园区,海关、商检等口岸机构齐备,中国四川自贸区宜宾协同区已正式运行,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拥有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和中国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等重大展会平台,正积极争取与东盟国家举办投资与贸易洽谈会。目前,已与钦州港、防城港、成都铁路局、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开展合作,在宜宾共建四川南向开放国际物流港,全面推动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和关检直通,打开东南亚、南亚大市场。7.区域中心城市凸显。全省5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之一。
预计到2025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40万,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8.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截至201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9.42%,创建省级生态县(区)5个,生态乡镇83个、生态小区131个;探明矿产资源53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53亿吨、居四川省首位;天然气400亿方,页岩气探明储量超过2万亿方、是国家规划的大西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的核心区,石灰石5亿吨,岩盐矿、石英砂等上百亿吨;宜宾是中国白酒原料之乡和全国最大的黄樟油产地、被称为世界著名茶乡、中国早茶之乡;有蜀南竹海、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34处,A级景区57家(其中4A级景区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蜀南竹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9家,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
(二)金融产业优势
1.金融规模增速较快。截至2020年6月,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5950.26亿元,同比增长17.08%,增速位居全省第2,其中贷款余额2298.45亿元,同比增长25.50%,增速位居全省第2。新增贷款321.95亿元,位居全省第2。
2.金融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银行机构26家,其中法人银行机构13家;财务公司1家;保险机构38家,其中财险公司19家,寿险公司19家;证券机构10家;融资担保公司11家,其中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5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典当行11家。特别是市国资公司、五粮液集团金融资产量大质优。全市有主板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22家、33家企业进入四川省2020年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3.产融合作形成新格局。宜宾是首批省级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机制、新方式,初步构建起了产融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了信息信用平台,建立了以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为主体、部门协作为保障的产融合作新格局。
4.融资规模扩张较快。牵头设立天府股交中心“天府农业板”,66家农业龙头企业成功挂牌;邀请银行、保险、证券和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的100名专家,组建“金融顾问”团队,走访126家企业并制定上市挂牌梯次培养目标,形成《宜宾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五年行动计划”》;登记注册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和智能家居产业基金,直接融资载体更丰富。2018年以来,全市实现直接融资228.02亿元,其中2019年97.82亿元,创近5年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实现79亿元,同比增长97.5%。
5.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成功申报全国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获得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在全省首创推出“宜贸贷”业务,扩大风险担保资金池规模至2.5亿元,组建供应链经营管理公司,引导农商银行系统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点3175个。同时,举办“2018长江经济带产业金融高端对话”、2019天府金融论坛宜宾分场和长江首城人才交流大会金融专题论坛等大型金融活动,成立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成员的宜宾市金融智库,促成市政府与深交所、建行四川分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签署304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1.金融产业规模不够大。2019年,在川南四市中,宜宾金融业增加值绝对额还小于泸州(92.6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全省为8%,宜宾为3.21%,泸州4.45%、自贡4.01%、内江3.64%,宜宾在川南四市中排名最后。
2.金融与经济匹配度不够高。实体经济企业较困难,资产负债率较高。小微企业运营规范性和社会信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相关政策、考核办法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不够,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较少。
3.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地方融资平台、传统过剩产业占用信贷资源较多。与成都、绵阳等城市相比,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上市公司少、融资规模偏小,直接融资少,不利于主要依赖股权投资的新兴产业发展;保险市场欠发达,保险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渠道尚不通畅;一些类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缺失。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总体滞后;对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不高;还没有一家民营银行。
4.金融创新开放有待深化。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不够强,金融新动能、新业态、新场景发展不足;民营金融、新兴金融发展滞后;境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还没有进入,企业境外融资规模小。
三、宜宾创建四川南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主要路径
(一)创新完善金融体系做大金融规模,完善金融体系。新引进一批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财务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填补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业态的空白;要抢抓金融业发展的机遇,加大地方银行的“扩量提质”和重组发展,力争宜宾地方银行“上市”发展;要积极争取试点建立民营银行;要加快“千亿产业引导基金”等金融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市国资公司、五粮液集团优势,建立企业并购基金;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现投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组建市级金融控股公司,使国有股占比达51%以上,扩大五粮液集团、市财政局对宜宾市商业银行的股权比重;建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对全市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统筹管理;发展网络金融、分布式金融、流量金融等新业态、新场景。
(二)打造总部金融树立区域“首脑金融”意识,强化总部金融建设,进一步增强对区域金融资源的集聚力、调配力、影响力和金融话语权,成为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服务中心;加大落实力度,“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在三江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企业川南总部中心,推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聚集”。将三江新区定位为区域金融总部中心,引进和推动区域金融总部、功能总部、投资中心、结算中心、后台服务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等向三江新区集聚,主要服务于创新创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南向开放门户枢纽等建设。同时,立足三江口CBD已有金融基础,主要服务于商务、商业等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
(三)拓展跨市、跨省、跨境金融积极推进宜宾市城市商业银行“走出去”,近期争取先在泸州、成都设立分支机构、并逐步向省内外其他城市特别是昭通、毕节、荣昌、永川等拓展。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实验区,加强与长江沿线重点城市、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的合作;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简化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业务;协调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业务,为智能终端企业提供流动资金保障;安全规范运行出口退税资金池;争取中国银联等机构面向东盟的大数据中心和研发基地在宜宾落地,为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运行提供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