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分析> 正文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分析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7-09 10:28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地增加,社会对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促进西安市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及符合未来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与要求,对西安市所有区的社会养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进行调查,文章总结分析了西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地增加,社会对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促进西安市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及符合未来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与要求,对西安市所有区的社会养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进行调查,文章总结分析了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需求现状,对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适应我国快速老龄化局面。

  关键词:西安市;养老服务;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

  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西安全市人口846.78万人,西安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2.5%和8.46%,双双超过10%和7%的国际标准,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未来西安人口老龄化压力较大,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此外,西安是延长石油等大型企业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活基地,其退休职工大都在西安养老,因此,西安承担部分区域性养老服务职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吸引了周边城镇大量的城镇化人口是西部重要的随子女进城养老的目的地,同时也向东部发达地区输出了大量劳动力,产生了很多空巢家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独、空巢、留守等老年人问题趋于严重,需要从政府、社会等公共领域提供更多的老年人服务。

  养老论文范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难点与思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西安市区共分18个区、县,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对所有区的社会养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市民对养老设施需求有很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等多种新的趋势。结合养老设施涉及人群数据庞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特征,本次研究采用网络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本次调查借助互联网第三方调研网站,通过走访询问、QQ、微信、电话联系、新浪微博等网络渠道,发布关于“现状养老设施使用状况、老年人出行距离、对养老设施的诉求、养老方式设想”等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调查获取第一手调研数据;在调研过程中,随时对被调查者及问卷进行追踪,关注被调研人群的特征和对问卷的理解和反映,通过网络平台及线下调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最终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西安市民对养老设施的诉求。

  (三)调查问卷

  结合养老事业发展趋势和老年人日常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制定18道问卷调查题,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生活习惯与特征、对养老设施的需求等。

  二、调查结果

  (一)老年人口现状

  1.人口结构依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数据,全市总人口846.78万人,其中0~14岁人口1091263人,占总人口比例12.89%,15~59岁人口6314530人,占总人口比例74.57%,60岁以上人口1062044人,占总人口比例12.54%。2017年比2010年的增长了45.97%,年均增速高达5.55%。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总人口1.14%的年平均增速。西安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率约为5%,并且老年化程度在逐年加重,到2050年左右达到顶峰。西安在2010年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并且老龄化程度在逐年加剧,到2050年左右达到顶峰。

  2.人口结构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依据民政局提供的资料及各区调研资料,西安市2017年老年人口数量为146.9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95%,其中长安区老年人口最多,为156000人,西咸新区老年人口整体较少,其中空港为49536人。

  3.各区老龄化程度分析西安圈层式向外拓展的建设方式导致建设年代早、建成度高的碑林和莲湖等区老年人口密度较高。随着与主城区距离增加,老年人口密度向外逐步降低。各区老年人口统计显示,莲湖、碑林、新城三大老区老年人口比重最高,其莲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8.3%,为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区域,均远超老龄化城市标准。未央、雁塔等新发展区域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大概在15%~16%。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劳动力大量的流出,外围区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高,蓝田、周至等县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大概在14%~16%。

  4.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分析至2017年,全市老年人口1469291人,结合调研和问卷估算:60~69岁老人865923人,占总老年人口比例为59%,70~79岁老人431274人,占总老年人口比例为29%,80~89岁老人158227人,占总老年人口比例为11%,9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67人,占总人口比例1%。随着我国健康水平的提升70~89岁的高龄老人将逐步增加。

  5.老年人口自理能力分析为了能够客观反映全市老年人生活自理状况,我们选择了老社区、企业型社区、新建社区、城乡结合社区和城郊镇五种类型街办,分析其老龄化率、老年人生活自理状况。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农村失 能比例相比城市地区整体偏高。

  (二)西安市机构养老设施现状

  1.机构养老设施概况

  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含西咸新区)机构养老设施140家,总床位3.3万床。由于区位条件不同,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三区区位优势明显,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2017年全市机构养老设施总规模32245床,每百人机构养老床位数为2.20床/百人,低于全国2.6床/百人的平均水平。西咸新区泾河、空港两个新城无机构养老设施。莲湖、碑林、新城三区机构养老床位比例极低,仅为0.38%~0.56%;未央、雁塔、长安、沣东四区机构养老床位比例较高,为3.4%~7.6%。

  2.机构养老设施入住率

  2017年10月全市140家机构养老设施平均入住率42%,其中新城、碑林、莲湖和长安四区入住率最高,均超过50%,外围郊县入住率较低。300床以上大中型机构养老设施入住率较低,10~100床规模的社区级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各区机构养老设施入住老人以失能半失能为主,其中长安区、未央区和雁塔区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最多。机构入住老人以失能半失能为主,民办机构入住老人最多,是机构养老设施的主力,其中80%的失能老人由民办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半失能、自理老人70%由民办机构提供养老服务。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目前全市社区数量大约1021个,现状已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60个,各区分布数量,建设比例为75%,碑林区、蓝田县已经100%的建设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平均床位数大约为7床。各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西咸新区、高陵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缺口较大。助餐、家政、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医疗护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内容。第三方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状况较好,服务水平较高,但是基本处于亏本和微利状态。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1500多份问卷进行分析,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及其需求可以得出大部分家庭老年人口数量为2人,43%的家庭老年人口数量为2人,24%的家庭老年人口数量为1人,12%的家庭老年人口数量为3人,平均每个家庭老年人口数量为2人;90%的老人以居家的形式养老,43%的老人与子女同住养老,47%的老人独居养老,3%的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90%的老人以居家的形式养老,而且有一半以上是以独居的形式养老,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

  大部分老年人有经济能力负担自身养老,50%的老人经济来源依靠退休金,22%的老人经济来源依靠儿女赡养费,7%的老人经济来源依靠工作收入;老年人群再工作的潜力很大,41%的老人身体情况一般,31%的老人身体情况较好,8%的老人身体情况很好,有大约40%的老人身体条件达到较好以上水平,80%的老人身体条件达到一般以上水平,老年人群再工作的潜力很大;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和步行,31%的老人通过公交车出行,28%的老人通过步行出行,16%的老人很少出门,2%的老人通过老年代步车出行,7%的老人通过自行车出行,13%的老人通过小汽车出行。

  因此,老年人出行方式以公交和步行为主,应该加强城市公交的建设,加强道路人行环境的改善,打造安全的步行出行环境,老年人活动范围应以步行空间尺度为宜;在对医疗设施需求方面,通过问卷调查,35%的老人对医疗设施需求最大,21%的老人对公园需求最大,12%的老人对文化设施需求最大,20%的老人对健身设施最大,5%的老人对商业设施需求最大,5%的老人对教育设施需求最大。

  因此,老年人对公园、医院等医疗设施需求较大,应该加强街头小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专科医院等设施的建设;对于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方面,38%的年轻人希望以社区养老的形式赡养老人,37%的年轻人希望以居家养老的形式赡养老人,并且与老年人同住的占到70%以上;调查发现社区养老设施需求最大,39%的人认为需要增加社区老年服务中心,15%的人认为需要增老年护理院,17%的人认为需要增加老年公寓,社区养老设施需求最大;而且19%希望上门服务提供家务料理,17%希望上门服务提供护理,17%希望上门服务提供陪同看病,14%希望上门服务提供送饭,12%希望上门服务提供精神照料。

  参考文献:

  余晓艳,赵银侠,张勇.西安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33(04):32-42.

  作者:李敏华贺志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