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转变。现代行政人员的人格系统中包含了传统与现代行政人格的双重要素,而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行政人格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自身良性运转的
摘 要: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转变。现代行政人员的人格系统中包含了传统与现代行政人格的双重要素,而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行政人格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自身良性运转的根本要求、行政人员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的转变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不完善、行政文化的交叠与碰撞、制度建设的滞后与缓慢,以及行政个体自身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相应地,实现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就需要从加强法制建设,培育理性精神;优化文化环境,塑造榜样力量;健全制度保障,发挥制度约束;提升道德素养,强化自我约束,实现自我超越来着手。
关键词:传统行政人格;现代行政人格;转变
人格作为一种稳定的意识行为模式,是人内在思想意识状况与外在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行政人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行使主体,其行政人格是人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是行政道德的最高层次”b。这种人格内在的道德往往具有相应的伦理取向,进而影响行为选择,成为更好服务群众的软实力。
行政人格具有社会历史性,对应于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并随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转变。当前,我国已跨入现代文明体系的框架中。现代化是由自然经济形态走向市场经济形态、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不仅包含了技术的变革、社会文化及社会制度的转变,更是现代公共行政组织的应然性重构,并深刻要求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
但对于后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现代化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元素相互碰撞,传统行政人格历经千年“文化惯性”c,尚且存在现代社会未能消解的诸多问题,致使行政人格相对滞后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同时,由于个体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不同个体的人格现代化程度不同,不仅会制约行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公共行政组织的现代化发展。国内学者基于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多学科视角,对行政人格的概念、特征、类型、意义、生成环境、影响因素、演变历程、塑造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
然而,人的社会性及现代性从本质上决定了行政人格是基于历史范畴的行政人员的整体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行政人格必然面临不同的社会情境,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类型和特征,但总体上离不开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历史根基,深入剖析传统与现代行政人格的内涵与特征,探索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的要求及影响因素,并寻找实现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的路径。
一、传统与现代:行政人格的内涵与特征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与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a,是“行政人员依据行政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在行政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b。从个体层面来看,是行政人员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统一;从组织整体层面来看,是全体行政人员所共同持有的、承载组织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组织人格。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而言,行政人员的人格有着特殊功能性,“对内具有价值定向、动机整合、行为调控的功能”c,“对外具有榜样激励、体系维护、社会辐射的功能”d。
行政人格的概念是在现代提出,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中国就没有对行政人格的构思。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中正、有道、欲善、正身、修己”,意在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传统社会,行政人格被“格”“品”等词汇替代,以“本土化”特征的话语体系表达。而现代行政人格,是在继承历史文明精神基因的同时,对现实社会的回应性建构。现代行政人员的人格系统中,传统行政人格与现代行政人格二者相互交融,构成现代行政人格的双重要素。因此,对传统行政人格与现代行政人格相关特征挖掘,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行政人格。
(一)传统行政人格的特征
传统行政人格生成于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社会,是传统官员在行政实践中产生的对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认同,在社会历史的继承与实践中,被保留于行政人格系统,影响行政人员心理和行为的一种人格范式。在高度同质性的传统社会背景下,传统行政人格围绕血缘、亲缘等社会依赖关系,权力模式和等级分配关系塑成这一时期行政人格的典型特征。而传统行政人格的特征也恰恰反映了传统社会本身的特征,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在价值。
1.依附性人格。依附性人格是在“主—奴”人身依附关系上,个体缺乏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而对君主或上级盲目服从的人格状态。传统社会,人以群体的方式发挥自主性,形成族群主体形态,个人是一定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缺乏自我的人格意识,所获得的社会认可也是建立在对族群的完全人身依附关系上。在官僚系统,传统官吏的自主性被长期压抑,恪守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 产生奴性思想a,同时会依据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人的社会角色而选择自身的奴性与依附程度,导致下级官吏在行政决策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低下,决策过程和结果的低效率。
2.威权性人格。威权性人格生成于传统专制制度和臣民文化下,是指对权力、权威或位高权重者的崇拜和认同。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本身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政治权力更是成为其他各种权力、权利和特权的直接来源,掌握了政治权力就有了控制各种资源的能力”b。传统社会,按照“士农工商”的排列,一旦入仕,社会地位便会有极大地飞跃,便也难以接受权力变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权力是衡量人的一种尺度,即使掌握了权力,亦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导致特权现象横生,难以形成平等、开放、有序的行政环境。
3.伦理性人格。传统伦理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规范、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对官员行为的塑造作用。传统道德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以儒学为核心,“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价值与行为操作做了充分的论证,赋予每一项道德规范以具体的政治功能,主张以道德原则规划社会政治,约束政治行为”c。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为政之根,传统道德将国家制度、权力运行纳入伦理维度,实现道德伦理与国家治理的相通,并借由权威的力量向下推行,巩固下级对上级的从属性,强化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4.内省性与自律性人格。内省性人格强调自我内向型作用力,意指传统官吏对自我行为、思想的反思和检视,探索自我的道德成长之路。自律性人格强调个体在政治实践中,进行自我调整和约束,以正己身。内省性人格与自律性人格二者相辅相成,内省可以加强自律,而自律能保持内省。传统政治文化倡导“人性本善”,注重内在的道德自律,以传统伦理约束自我言行,通过学习与教化实现个体的知行合一,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庄子·天地》载“身之不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儒家视“君子”“圣人”为理想人格,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典范,以“修身为本”,正其身,达圣贤之境,使个体保持内心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5.廉洁性人格。廉洁性人格是指官吏在处事、习惯和行为等方面廉洁无私、立身清白、正直公道。廉洁是传统官德的核心,内在的自律和外在的制衡、制度的完善与内心的道德都是保持廉洁性的先决条件。传统社会特别重视官吏的廉洁性,《汉书·宣帝纪》载,“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同时倡导“天下为公”等廉洁文化,推出廉洁制度、设立监察机构或以“孝廉”作为人才的选拔标准,限制官吏将权力变为实现个人私利的工具,来保证官吏的廉洁性。而道德性意识较强的官吏,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变为内在的道德需要,激发个人的伦理自觉,保持廉洁的人格。
(二)现代行政人格的特征
现代社会是区别于传统社会,建立在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形态。现代行政人员既是“公仆”,又是“公民”,所生成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在选择、吸收和接受社会现实信息基础上的稳定心理特征与行为状态。有学者认为,现代公共伦理下的行政人格摒弃了“官僚制”体制的高层次行政人格,是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公共人格”“责任人格”“服务人格”“廉政人格”“公仆人格”的统一。也有学者站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现代行政人格具有“公共性”“服务性”和“责任性”a。而从总体上看,现代行政人格模式是对在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基础上,与现实社会和现代化发展方向相适应,并凸显着自己鲜明的特征b:
1.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人格。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区别于传统行政人格的本质特性。自主性是指行政人员具有自主的人格意识和行为能力,能达到自律意志和自主状态。独立性是指行政人员有其自身独立的思考、判断和分析能力,具有精神上的自由和自主,即使面对权威,也能保持理性判断。创造性是指行政人员具有的对促进创造性行政活动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格特征总和。
自主性人格是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格存在的前提,“行政人员有了自主性人格便会依据自主判断来开展公共行政活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遵循法律规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c。传统等级制下单一的服从性遏制了行政人格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现代自由裁量权的授予、说服教育等非强制性管制手段及其他措施有效激发了行政人员的能动性,为提升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保持高度的道德自觉,实现工作上的高成就打下基础。
2.公共性与服务性人格。公共性是现代行政人员的职业本性,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并受公众监督,行政人员的公共权力、公共责任与公共职能相关,并强调与之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现代行政人员的公共性人格是社会变迁下传统共同体利益结构的崩塌,以及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内在必然要求。服务性人格是个人道德层面的自觉性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行政人员按照内心意志与公众的合理期待从事行政实践,将服务精神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力量,满足社会公民的现实需要,主动对现代服务行政做出反应,实现终身为民服务的目标。
3.法理性与契约性人格。法理性人格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法律、规章、制度遵循过程中的形成。契约性人格是市场经济的创造物,是强化现代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现代契约性人格脱离了传统的等级身份关系,有效修正了传统依附性人格和伦理性人格的弊端。现代政府的有效治理将自由平等作为价值前提,以法治作为支撑,明确了行政人员与公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将行政人员及其权力的运行方式纳入制度和法律的纬度,对权力主体进行严格约束和有效监督,实现权力运行在法律范围内的程序化和公平化,并被禁止法律以外的行为随意性。法理性人格是契约性人格的保障,二者共同促生了平等与独立的行政意识,有利于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出公共利益至上的优先选择。
4.责任性与义务性人格。责任性是现代行政人格完善的内在调节动力,单纯的契约性人格难以长久的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还需以责任性人格作为支撑。责任性人格是指行政人员在职责认识上的责任态度和责任行为;义务性人格是行政人员对国家、社会、组织、公民的一种义务性关系。现代行政伦理提倡一种独立的人格意识,而责任是独立人格意识的前提。责任性和义务性是改善传统行政人格中理想与现实的利益诉求相脱节的伦理策略,是当代社会法治理念的先导和维持法治理念的重要支撑d。
二、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转变的现实要求
传统行政人格是传统社会国家行政文明的精神标识,虽对维持社会秩序有很大贡献,但也必须认识到其发端于农业文明,最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的转变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行政人员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的实现过程。
(一)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相应产生何种行政人格,正是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造就了相应的人格模式,而人格本身便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是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的经济条件,而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一,市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种“去传统”化倾向,试图与传统落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疏离。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真正意义上取代了传统自然经济,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模式,与此同时,市场能力带动社会能力的释放,社会关系突破自然关系对人的限制,传统等级意识、服从意识逐步瓦解,传统行政人格存在的根基、价值和功能发生改变。
其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现代理性意识,促进行政人员思想的独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自发调整利益关系,明确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并培育了独立、平等、自由、竞争、协作等现代理性意识。理性意识是行政人格转变的先导条件,促进了行政人员独立个性的形成。
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深了现代化进程,而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类型。现代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观念、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等被重构,而行政人格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符合社会自然演进的规律,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顺应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动态过程之一。
实现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使行政人员的人格更加趋于独立和自觉,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生产能力的飞跃、复杂健全社会的形成、以人为本程度的提高、更多社会风险的出现和多样化发展模式的出现”b,而行政人格的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类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近代,在被迫接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后,开始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实现行政人格的转变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二)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是政府自身良性运转的根本要求
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要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现代化是政府自身的一项理性建设,也是增强政府面对风险的能力、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现代治理模式中,治理主体正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转变,要求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保持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这不仅对行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要求,更要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保持自身的道德判断。
因此,行政人员不能一味因循守旧,而应树立开放的思维意识,塑造与现代治理模式相匹配的行政人格,积极主动作为,增强组织长效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有利于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现代行政人格是按照公共行政的发展需求,对传统行政价值观念重构的过程。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对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行政工作的应有之义。
(三)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是行政人员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内在组成部分,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是行政人员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其一,行政人格转变是行政人员人格系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部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或社会条件下,行政人格在整体上具有一致性,而随着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新的行政人格内容嵌入到行政人格系统中,人格系统发生新旧动能的转换。
其二,行政人格转变是行政人员道德提升的必然旨归。行政人员道德的提升既关乎个体道德水平,又关乎组织的形象。行政人格的转变能有效唤醒个体的道德意识,在人格完善与道德提升的统一过程中,充分吸收传统理想人格的精神力量,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促使自身成为公共善的道德主体,展示现代行政人员的新形象。
其三,行政人格转变是培育现代化行政人员的重要内容。培育现代化的行政人员是公共组织长效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行政人员较之以往的任何阶段,其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也面对更为复杂的行政环境、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高的工作要求,从而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实现行政人格的转变,对行政人员价值观念、个人品质,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是促进行政人员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传统的等级关系、人情等非理性因素形成挑战,有效克服了传统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为行政人格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没有经历自发、完整的孕育过程,社会成员观念相对滞后,独立的行政人格尚未普遍形成”a。人对物或非理性因素的过分依赖,使社会成员依旧没有完全摆脱物或非理性因素对人的控制,仍有部分行政人员单向度地把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意识作为主体的重要选择。
加之,市场经济环境尚不规范,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下,“个人主义”色彩越发浓厚。部分行政人员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追求绝对的自由化和个体价值,显示出利己主义倾向,弱化了责任性人格,导致行政人员公共理性精神的丧失和公共责任的缺失,阻碍了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
四、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转变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法制建设,培育理性精神
经济关系是人最深刻的社会关系,是人格形成的推动力量。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行政人员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促进了行政人员独立个性的形成。但同时,市场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弊端,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对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立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行政人员的理性精神来保障市场经济力量的发挥。法律以强制性的措施和手段保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行政人员的伦理立法,明确行政人员的道德底线,实现外在的他律约束,促使行政人员遵守行政规范。此外,促进行政人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物质生产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实现人格转变的重要途径。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现代理性精神为核心,丰富行政人员的精神动力,促进行政人员思想转念的转变,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文化环境,塑造榜样力量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存在着巨大的文化落差,实现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需要营造稳定、有序的行政文化环境,维持行政生态各要素的平衡,并将所倡导的行政理念转化为行政人员的价值追求与具体行动。首先,要在主流价值文化的基础上,改造与重塑传统行政文化,培育和创新先进的、健康的现代行政文化,使行政理念、行政价值、行政准则和行政态度等要素与组织目标相匹配,对行政人员进行文化传递与训导,丰富行政人员的精神世界。
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行政人员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和自我意识。理念是个人处理问题的原则和对待他人的态度,行政理念作为行政文化的深层要素,构成了行政人员共同的思想基础、行为规范和活动方式,对行政人员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实现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关键在于强化行政人员行政和自我意识,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塑造主流行政价值观念对行政人员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允许多元价值取向的存在,激励行政人员强化自我意志,树立崇高的人格理想。
行政管理论文投稿知识:行政管理学论文文献如何检索
最后,培育榜样的力量,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加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塑造榜样的道德引领。通过言传身教对行政人员进行引导示范和道德感染,使行政人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形成榜样带动作用的常态化机制。
总体而言,传统行政人格向现代行政人格的转变必然是一个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过程,要重视各方力量在行政人格现代化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使各方力量相互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保持内外因素的平衡性、综合性和连接性,共同推进行政人格的现代化转变。
作者:方永恒,焦玮钰,尚 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