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 正文

食品安全论文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06-08 00:32

本文摘要:食品安全是我国重大民生问题,这篇食品安全论文在量表设计、样本选择和模型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量表设计方面缺少企业治理结构特征、所处食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以及具体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变量。样本企业的地域范围有限,可能造成选样偏误,遗漏

  食品安全是我国重大民生问题,这篇食品安全论文在量表设计、样本选择和模型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量表设计方面缺少企业治理结构特征、所处食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以及具体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变量。样本企业的地域范围有限,可能造成选样偏误,遗漏了区域经济环境特征等重要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中国食品工业

  《中国食品工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中国食品工业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中国食品工业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探索决定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供应链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利用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我国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规模等基本特征和员工素质是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三大因素。文章提出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重视员工培训和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性识别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众多小微民营食品企业的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使其有能力、有动力主动实施有效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 安全风险 管理水平 影响因素

  2004-2013年间,中国食品贸易额增长了260%,正在成为最大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国。而另一方面,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是指由来源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借由食品供应链进行传递和积累,并将导致食品供应链企业甚至整条食品供应链遭受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的可能性。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更好地刻画了食品安全风险的供应链特征。实际上,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即通过供应链治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而在理论界也展开了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问题的广泛研究。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来源、表现或分类等(Van Rijswijk和Frewer,2008;郗恩崇和陈鹏,2011;慕静,2012);二是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对策,主要涉及借助食品可追溯系统来应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Aruoma,2006;Thakur和Donnellyc,2010;费威和夏春玉,2013);三是从行为视角分析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形成机理(Hirschauer和Bavorov,2012;Chen等,2014;刘永胜和陈娟,2014)和防控机制(刘永胜,2015)。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运用规范性研究取得的,而通过实证研究获得的成果还十分少见,特别是从实证角度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展开。基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企业一手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因素,以便为企业加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供借鉴。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在有关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相关研究中,影响因素分析至关重要,多数文献采用规范性分析方法。本文目的是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所得结果可能更具有实践基础。问卷设计经过了两个环节,首先基于理论推演和文献分析设计初步的问卷,并实地走访了几家北京地区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通过访谈这些企业相关职能部分负责人,请他们填答问卷,并就问卷结构、题项设计和文字表达等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前期访谈收集的资料,修改完善问卷,并再次请理论界的三位专家审阅,对问卷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

  最终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人员特征和担任职务及所属部门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企业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成立时间、所有制性质、经营属性、法人代表文化程度、规模、采用的质量认证体系等。第三部分是有关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被调查企业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情况等。第二、第三部分包含本次研究的观测变量及解释变量。部分需被调查者评分的题项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

  本次调查样本为北京、河北、河南、上海等地区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问卷发放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问卷填答者为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者。共发放问卷462份,回收462份,剔除不完整及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94.16%。总体上,填答者性别比例均衡,接近1∶1。年龄结构上看,填答者以31-40岁的人居多,占33.10%,41-50岁、20-30岁的填答者分别占30.57%和26.44%;年龄在51岁以上的人较少。填答者多数为工作在生产、销售、质检和品控部门的中高层管理者。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较少,在5年以内的新进员工最多,占比44.83%,而在企业工作6-10年的员工占28.05%。填答者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和专科及以下,占9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较少。

  样本企业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PSS19.0对样本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表1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企业多数为年龄在10年以上的小微民营企业。47%的样本企业法人代表只有专科及以下的文化程度,说明我国小微食品企业法人代表的文化程度总体上偏低。约50%的样本企业具有1个食品质量体系认证,拥有2至4个食品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合计占28%。频次较高的食品质量认证分别是: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74%的样本企业没有跨国业务,这可能缘于被调查的食品企业多数为小微型企业,经营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小,主要市场在当地或周边。66%的样本企业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超过50%的样本企业经常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方面的培训,相对而言,样本企业对管理者培训的频次高于对普通员工的培训频次。86%的样本企业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但是其中一半的样本企业只是被动识别和评估,没有系统的程序和方法。72%的样本企业制定了风险应急管理措施。超过80%的填答者认为企业高管的风险意识很强。同样,超过75%的填答者认为企业员工具有较强或很强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认为所在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整体水平较高或很高的填答者比例为53%,略高于认为所在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为一般及以下水平的填答者比例为45%。50%的填答者认为所在企业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处于发展完善阶段,33%的填答者认为所在企业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处于初始阶段,只有不到15%的填答者认为所在企业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处于成熟阶段。说明我国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子分析

  为了从问卷题项中提炼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拟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一)KMO检验与Bartlett球检验

  使用SPSS19.0,对样本数据做KMO与Bartlett球检验,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0.8以上表示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对样本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得到的KMO值为0.808,Bartlett球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说明本文得到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抽取方法提取出3个因子,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154%,大于50%。3个因子一共解释了样本数据59.154%的信息,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了使因子的经济含义更为清晰和便于解释,进一步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合变量本身的意义,对提取的因子进行如下定义和解释:

  F1:企业内部管理因子。包括企业是否有风险管理部门、企业对管理者的培训频率、企业对普通员工的培训频率、企业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频率、企业是否制定风险应急管理措施。这些因素代表企业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制度保障。一个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的企业,才会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F2:企业基本特征因子。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文化程度、企业规模、企业是否有跨国业务、企业认证体系数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企业实施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的动力和能力。通常,规模大的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包括申请更多的质量体系认证,以向市场传递企业产品具有较高质量的良好信号。此外,具有跨国业务的食品企业,迫于来自境外供应商或客户施加的压力,也会更有动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F3:员工素质因子。包括高管的风险态度和意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这些因素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企业高管的风险态度越保守,风险意识越强,普通员工的文化素质越高,技能越强,企业制定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就越容易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支持和执行,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就会越好。反过来,对于因受资源限制而无法给予风险管理足够的组织机构保障和制度保障的企业,较高的整体员工素质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由因子得分矩阵,得到三个因子得分函数分别为:

  F1=-0.072Z1+0.088Z2-0.163Z3-0.004Z4+0.218Z5+0.420Z6+0.400Z7+0.183Z8+0.125Z9-0.188Z10-0.074Z11

  F2=0.290Z1+0.344Z2+0.376Z3+0.388Z4+0.020Z5-0.078Z6-0.124Z7+0.074Z8+0.011Z9-0.106Z10-0.028Z11

  F3=0.028Z1-0.228Z2+0.090Z3-0.104Z4-0.022Z5-0.213Z6-0.133Z7+0.043Z8+0.176Z9+0.704Z10+0.483Z1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上文的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以三个因子为解释变量,以“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共线性统计量VIF等于1,小于5,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高度共线性。三个因子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企业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的R2值为0.419,说明模型的整体解释力尚可,但也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尚待挖掘。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

  Y(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3.574+0.425F1(企业内部管理因子)+0.275F2(企业基本特征因子)+0.144F3(员工素质因子)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进一步使用调查问卷中另一个能够代表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变量——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所处的阶段作为新的因变量Y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首先,将Y与Y0做相关性检验,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个因变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2,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次,将Y0对原始因素Z1至Z11做方差检验,结果均为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同样对Y0有影响。最后,用三个因子对Y0做多元回归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上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表4,发现在以Y0作为因变量的情况下,三个因子同样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调整R2为0.385,模型整体解释力略低一些。但是从影响系数看,两次回归分析的结果非常相近,说明本文的回归模型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结论和研究局限

  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取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一手数据,对我国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基本特征和员工素质三大方面。从影响程度看,企业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企业基本特征因素,然后再是员工素质因素。说明不论企业规模如何,也不论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如何,当前最能够提升我国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是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

  通过因子分析还发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因子中,企业对普通员工的培训频率、企业对管理者的培训频率和企业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的频率因子载荷较大,是最能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因子的三大因素,说明这三个因素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有很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对普通员工培训频率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管理者培训频率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特殊性。很多研究强调内部管理中高管的重要性,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而言,特别是对于小微食品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高管人员数量有限,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维持庞大的质检、监督方面的中层管理队伍,因此采购原材料的质量、生产加工的质量、包装的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环节一线普通员工或操作人员对企业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制度的遵守执行,以及他们个人文化素质、道德水准、责任意识和工作技能。在实地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很多企业只配备了1至2名质检或监督人员,根本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因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该重视对普通员工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培训帮助普通员工掌握更多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使普通员工在内心产生被企业重视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执行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认同企业价值观,由此逐步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风险文化、质量文化,直至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培训,使制度得到理解和执行,而不是用来应付检查。企业规模等基本特征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机构保障、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因此,政府应该把更多心思花在扶持小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包括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技术与信息支持等。在当前新常态下的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型是世界潮流和大势所趋。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政府要改变一贯以来例行公事式的定期检查和心血来潮式的突击检查,既要高举“惩罚之手”,还要伸出“扶持之手”,鼓励和支持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帮助小微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企业有能力也有动力主动加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另外,员工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重视员工招聘和继续培训,不应只考虑成本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