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管理心理学创新行为的论文针对风险社会存在的危机,必须采取防范和缓解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培育奋发进
这篇管理心理学创新行为的论文针对风险社会存在的危机,必须采取防范和缓解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国家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月刊)创刊于2006年,是由内蒙古日报社主办的刊物。本刊主要介绍、探讨和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时间问题,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水平,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服务。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国民心理问题,从积极国民心态的视角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积极国民心态对社会管理有其重要价值,是其实现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基础,能够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目标的题中之义,最后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应从先进思想文化建设、国民心态监测与疏导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与完善、社会管理队伍自身建设以及积极国民心态培育与塑造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积极;积极国民心态;社会管理创新
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在现代国家“成长的烦恼”中,国民心态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结构到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这对国民心理、国民心态产生了全方位、高密度的强烈冲击,国民经受的心理转型和社会适应压力是数倍叠加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完成极其艰巨的心理解构与心态重构。当前国家“成长的烦恼”期,正是各类深层次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也是社会管理难度日益加深的时期,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单位制社会下的单一社会管理方式和模式日益不能适应矛盾冲突和风险多发的社会现实,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本文立足于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国民心理问题,从积极国民心态的视角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另辟蹊径实现社会管理效果的优化。
一、国民心态与积极国民心态
对于国民心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关注和探索。关于其概念界定,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邵道生提出了:“国民心态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普遍呈现的一种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 〔1〕。国民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又受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积极国民心态是积极心理学话语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者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于1998年在题为《构建人类的优点:被心理学遗忘的使命》一文中指出,心理学应该具有三项使命,即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以及鉴别和培养有天赋的人。同时他也指出:“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2〕。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产生了分野: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和平时期要发展的科学。积极国民心态也正是基于这种语境引申出来的概念,它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由此,积极国民心态可以归结为是关于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积极品质、积极心理状态的名词,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普遍呈现的积极、正面的、符合历史潮流的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一个涉及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系统研究课题。
二、“成长的烦恼”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国民心理问题
“从历史经验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人均 GDP 3000 美元阶段,既是经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时期,很容易遭遇‘成长中的烦恼’”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经济方面,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建设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却缺乏对国民心理、思想层面的足够重视,形成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家园的探询也越来越急迫”的局面,国民心态出现了不良的趋势,邵道生先生在《现代化的精神陷阱:嬗变中的国民心态》书中,分析总结出了我国面临的六大病态社会心理,包括“令人心跳的物欲化倾向”、“缺乏理性的群体躁动倾向”、“人性衰退的冷漠化倾向”、“反文明的粗俗化倾向”、“使社会无序的无责任化倾向”和“祸国殃民的虚假浮夸化倾向”等。正是源于国民心理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个人自杀事件等频繁发生,影响到了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了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最终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产生不良国民心态和情绪的因素是错综复杂和多种多样的,导致当前国民心态失衡或病态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利益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法制局限化,道德观念弱化等。
三、积极国民心态对社会管理的价值
1.积极国民心态是实现社会管理有效性的心理基础
社会管理的最深层次就是从心态开始,良好的个体心态是一个人人格健全、身心和谐的重要标志,积极国民心态则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康宁的重要条件和心理基础。只有全面掌握了社会管理对象,才能明确其管理目标,增强其管理实效。社会管理的有效性表现为社会公共政策既定目标和社会管理方式预期作用的实现。而国民心态主要通过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表现出来,会直接影响国民的行为取向和决策行为。不同的国民心态会影响国民对于特定问题形成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使实际的社会管理呈现不同的效果,积极国民心态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理性的决策,促进社会管理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取得预期效果,而消极国民心态则对社会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社会管理功能减弱甚至失败。
2.积极国民心态能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民心态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积极国民心态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社会矛盾必然会集中出现,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风险期,如果运行不当,可能会导致“拉美化”的陷阱,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