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如何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结合呢?这篇 教师副高级论文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可以获得的政策支持争取相应支持,并获取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积极准备参加创业大赛,培养创业能力。在创业项目需要规模发展时,可将创业项目制作成文字或视频,发布到
如何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结合呢?这篇教师副高级论文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可以获得的政策支持争取相应支持,并获取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积极准备参加创业大赛,培养创业能力。在创业项目需要规模发展时,可将创业项目制作成文字或视频,发布到相应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进而有机会获得资金支持。《创新与创业教育》由原《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名而来。本刊由中南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协办,我校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高文兵教授任编委会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教授任主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收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提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更长远的指导意义。以“互联网+”理念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使以上四个因素产生密切的联系,协同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增加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强度和难度;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显现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及形式的孤立性和单一性;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常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遇。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萌芽和起步阶段(1997-200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不论是创业教育理论还是培训机制,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虽然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大部分为高校自主探索阶段。自1997年至2002年4月,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比如,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复旦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武汉大学则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解决注册难、筹资难等问题,以及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
2、发展实质阶段(2002-今)。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实质性推进,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06年6月,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启动“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教育部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于2012年8月试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和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更高层面。根据要求各地高校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
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要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收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二是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业队伍缺乏;三是缺少系统而规范的创业与创业教育平台;四是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不强;五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教育模式的重复性等等。
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杨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腾讯马化腾首次向人大递交“互联网+”提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方向,信息技术的勃兴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媒体,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拓展,而大学生是较早接触新媒体且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上网”创业将成为他们发展的新空间,为他们的创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组织变革,提高产业效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创业教育集合,以“互联网+”理念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使以上四个因素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协同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转变教育者理念,建立科学创业教育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部门、高校决策者)、教育实施者(专职教师、客座教授),教学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培养大学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在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中,为了使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化,带动实体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教育者作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和实践者,应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学会用“互联网+”理念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者,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通过走访创业企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调研“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等相关课题;通过专家学者讲座、创业成功者培训等形式,将新的创业教育思路和办法引进来,建立顺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这要求教学者在掌握创业理论的同时,时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首选要建设一只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研讨、外出调研等方式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和行业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建立“学习、项目、竞赛、再学习”的教育思路,理论知识教授,引导学生从事项目,经过竞赛检验,寻找存在的弊端,再学习,再完善的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保证高校创业教学的高效性。
(2)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创业教育培养的对象,也就是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对象,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在学习和今后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提高创业能力,首先要从内在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其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家人沟通,同老师探讨,向长者请教,要明确创业目标,制定合理规划。其次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仅要掌握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互联网+”理念飞速发展,新兴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大学生应顺应大潮,充分准备,经过充足的调研后,选择一个有兴趣的项目,精心准备,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来教校验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条件允许,可将项目应用到实际,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3)更新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创业的形式发生着诸多变化。从实体创业到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又到导向实体,创业教育的内容也日新月异,部分创业理论可能已经不适合在当下社会环境应用,因此创业教育内容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国家政策变化,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目前,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相关内容课题的申报,为更新创业教育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从传统课堂授课,到线上授课;从固定时间授课,到师生随时交流随时互动;从单一的老师讲授,到创业成功经验分享时时看。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点滴,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就能够获取想要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关于创业教育的信息数据太多,其中质量参差不齐,创业教育就要有甄选的过程,保证传递给学生信息正确科学有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4)优化创业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活动的外在因素。目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就是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社会认同感,增加创业信心,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认同。从社会舆论角度出发,应积极宣传“互联网+”创业,帮助大学生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增加“互联网+”创业的信心,让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位发展方向。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加大政策支持和创业实践服务,尤其在资金支持、创业保障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平台。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深化改革,强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集合,提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场地支持、技术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微环境,大学生需要在这个微环境中得着鼓励和支持。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理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子女进行充分交流,合理引导,给予必要的感情鼓励和资金支持。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思路
(1)依托“互联网+”开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线上模式。在完成传统课上教学的同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过程资料、素材制作成视频通过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形式,学生可以利用高校已经拥有的校园网,获得相关网络课程,从线下学习到线上学习。线上教学不仅推动了教育载体的创新,而且可以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转化成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以最迅捷的方式学到想要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2)依托社交软件,持续创新,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大学生绝大多数为95后,95后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等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交软件(博客、微信、QQ、微博)向同学们推送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创业成功案例等信息,通过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等手段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并与之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参与性。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意愿、增加创业成功率。
(3)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络基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创建类似“创科联盟”、“万众云集”等创业网络基地,为想要创业学生、老师、创业成功者提供交流平台。建立由创业教师、学生、正在进行创业毕业生、取得一定成绩的创业成功校友多层次的成员组成的互联网论坛、群组。创业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负责平台的搭建和维护,发掘可以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的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提出想法,向有经验的创业者请教,丰富学生的创业实战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依托创业网络基地,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