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为适应实战化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出实战化、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大实训、实战比重,部分实训通过实训即实战的顶岗方式开展专业实战化实训的教育模式,从教学体系、内容、模式、教学团队上
摘要:为适应实战化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出实战化、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大实训、实战比重,部分实训通过“实训即实战”的顶岗方式开展专业实战化实训的教育模式,从教学体系、内容、模式、教学团队上构建高度成熟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训实战一体化的集成教学模式框架、评价考核体系,实现实战演练训练与一线实战工作一体化对接。
关键词: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化,教学改革
为构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战化教学改革,对接实战、融入实战,培养公安实战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合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岗位实战化特点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贴近实战化进行内容设计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向实战化转变的重点还是在于实训内容的设计与整合,秉承“贴近实战、对接实战、融入实战”的宗旨,将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确定为执勤执法基本规范和典型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两大模块,在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实训项目,确保教材内容与实务部门执勤执法操作程序对接。每个实战化项目按照基层实际工作目标、执勤执法导引、场地器材、操作步骤、现场注意问题等结构进行设计。
通过对交警实战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其职业能力组成分析,指挥与疏导、酒驾、违法停车、超载、超速的查处及现场处置阻碍与妨害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职务行为等在整个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具体实战工作的体现。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具体实战化项目主题化改革为两大模块(交通警察现场执勤执法基本模块、常用典型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模块)、十二个实战化子项目(交通警察路面执勤常用装备使用规范、交通警察执勤执法的安全防护、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交通警卫及巡逻、机动车违法停车的查处、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查处、机动车违反装载规定行为查处、机动车违反速度规定行驶行为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违法行为查处、常见阻碍和妨害交警职务行为处置),培养学生四大能力(现场交通指挥与疏导能力、现场舆情应对能力、执勤执法程序规范化处理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二)课程体系调整要以实战化为导向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化教学改革在体系上需构建以实战为导向、基于交警秩序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与基层主要实战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有“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查处”“机动车违反装载规定行为的查处”“机动车违反速度规定行驶行为的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的查处”“维护道路治安”“常见阻害交警职务行为的处置”等,依据基层实战单位的具体实战工作任务。
(三)实战化教材建设
为了实现培养实战化交通秩序管理人才,加强学生的对接实战综合素质建设。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的教材在“贴近实战、对接实战、融入实战”的教学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与基层实战工作要求相结合的、能够为该课程的实训实战内容做指导的教材。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化教材应该具备如下特色:
一是依法合规。实战化教材严格遵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核心的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尤其是吸收当前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并借鉴当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勤执法指南、执勤执法手册等成果。
二是协同。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公安交通管理实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参与,邀请公安机关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同开发与编制实训项目,使实务部门的成功做法固化为教材的内容。三是实用。要秉承“贴近实战、对接实战、融入实战”的宗旨,教材体例坚持为学生实训实战化教学服务,每个实战化项目要突出“怎么做”的特性,使其实用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强,以满足学生今后从事执勤执法工作的需要。
1.规范整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化应用手册》。
原规定使用教材理论内容多,严重与实战脱节,通过进行实战化教材的建设,把交警一线最贴近公安实战项目,典型执勤执法的实战内容、组织方式、法律条文、处理文书按每个项目编写集成训练手册,从使用设备、安全防范、设施摆放,处置流程及注意事项上进行详细分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处理基层实战时所面对的常见问题与复杂警情的方法与流程,拟会同交通公安一线交警专家共同开发具有实践特色的专门教材,并使其具有应用实战型专业特征。
2.进行“精品课”和“微课”建设。
通过切身深入公安实战一线调研和专家精心研讨,陆续研发实战化执法专题:“交警如何在执行勤务中做好自身防护”“酒驾查处及常见问题处置”“查缉机动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现场处置”“交通警察执法受阻情形与应对”等,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本课程的优质核心专题;同时在实战教官及团队协作下将机动车超车规则管理进行微课程建设。
二、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
(一)教学设计改革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必须向实战化转变,实现与交警基层单位需求无缝对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一切贴近实战、根本化实现实战演练是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改革的重点。结合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与公安一线交警经验丰富的实战专家全新构架实战化培养方案。
以“学生入基层实战、实战教官入校”为建设思路,以“学习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实战需求”为驱动,加大实战性教学比重(50%~70%),进行基于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具体岗位实战工作能力;通过“交警职业基础实练、岗位体验式实训、直接顶岗实战”三大环节,使得学生掌握一线交警具体工作任务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处置复杂警情的必备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实训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实施与实际工作还存在脱节现象,这种偏离实际的定位过于宏观、理论化,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学科本位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实战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与教学指导理念及实践思想缺乏实地研究和切身体验,故大多只能凭空泛泛而定。
从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出发,需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典型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相关现场查处的实训内容,按真实警情情景进行实战化教学,根据一线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实战,依托校局合作机制,最大可能的实现“实训即实战”,真实警情实景实战化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一线具体工作,顶岗实战。
通过岗位实务的实战化教学,持续推行实战现场教学、实战典型案例教学、复杂警情处理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多地从课堂走实战场所,在实战体验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实战应用能力,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对接实战、融入实战,打通课堂与实战“最后一公里”。除了积极探索问题导向、采用案例教学等适合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之外,部分高危实战项目的实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经典案例视频,3D动画模拟、VR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手段进行模拟教学,即保证了学生的安全防护问题,又解决了真实场景的实战训练。
(三)构建实战化教学模式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极强实战性需要构建符合实战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应注重以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岗位实战需求为要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战的积极性,分析岗位要求、确定实战任务。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涉及的实战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加以细分并结构化,分解成为不同的岗位实战主题任务。
设置项目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实训情境应依托集理论教学、小组实训、实战操作的实验室和可以直接顶岗实战的实训基地,在2018年暑假期间,辽宁警察学院的2016级交通专业全体学生去大连市瓦房店交警大队共建的实训基地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实训见习,通过直接与一线民警一起进行实战直接得到了最实际的锻炼与学习机会,已经熟练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通过亲身体验具备基层经验,为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课程考核改革
以往该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考核评价方法、主体、手段、评价策略等重要互动性因素也以理论知识考核为风向标,忽视了交警职业教育极具实战性的特征。必须建立和完善全新的教学考核、教学评估等质量评价体系,要满足于实战化、实战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考核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对照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的培养人才需求标准,要通过真实案例、真实场景及实际操作来实现岗位实战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尤其顶岗实务已经是直接在公安交通管理一线按照真实场景完成具体任务,因此,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需要实行“实景、实情、实兵”现场操作考核方式,紧贴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务,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实战问题的能力,着重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适用法律、技术战法等实战应用能力。
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进行考核:现场操作过程考核、过程总结答辩、知识储备考核的形式进行实战考核,分值分别按照5:2:3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前两部分主要体现考核实战操作能力(量化考核指标),知识储备部分主要考核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整体考核内容及方式都要紧贴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战场景及实战任务,注重实战任务处理能力、面对复杂警情的快速处置的能力和应对新情况突发能力。
最终考核成绩可以不按具体分数去呈现,学生在实战操作过程中完成任务能适用具体法律条款正确,操作程序符合规范,应对复杂警情处理能力较强等这些考核要点都能完整体现,并结合考查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过程的娴熟程度和解决问题达到要求,最终的处理结果依据法律合理、程序合法、规范,卷宗齐全就可给予高评价。
三、实战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以贴近实战化的组织方式开展实战化实训的教育模式,就需要配备实战化、实战化的教师做储备,实训教学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具备一线实践能力的实战化教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战训练与职业素养无缝对接,以满足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符合一线实战培养的需求。
(一)专业教师的实战化培训
实战化教学团队有两名以上教师(至少一名实战教官)组成,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基层实战专家,最要依靠的还是校内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与掌握基层交警处理业务的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基础,因此要加大对其专业实战化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的培养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宽阔的专业视野,及时跟踪本课程的动态,与公安一线联系密切,具有整合专业教学资源、领导专业建设的能力。
一是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到一线实战部门亲身实践,通过体验交警处理业务的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整合归纳。二是到实战部门收集典型实战案例与科研素材以获得高质量素材为教学提供帮助,并可联合实战部门一起开展相关教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不仅能够满足实战化教学要求,又能大幅提升专业教师实战能力。
(二)聘请一线实战专家兼职教官
依托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实践实战教育基地,通过校局合作机制,将基层有突出贡献、经验丰富、高素质高水平并合乎教官条件者,积极联系补充一线丰富实战经验教官资源,全方位打造实战化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实战教官的超强业务能力,共同探讨与解决实战化面临的复杂警情应对,共同甄选公安一线秩序管理中典型案件资料,按照其真实警情情景进行实战化教学,促进训练学生应对复杂警情现场的处置能力,掌握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查处要求与程序,完成具体实战化教学任务。目前有的警院已建立教官选聘制度,聘请一线实战部门业务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到学校担任驻校教官和在校教师联合授课。
尤其实训课必须组建实战化教学团队(至少由两名以上教师组成),不仅有专业教师,也聘请交警部门的业务能手(经验丰富的驻校教官)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专业教师与实战驻校教官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实训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实战化教学改革进展顺利,成果明显(附相关报道)。
四、立体化建设实训基地
根据本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校内实验室建设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建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
围绕实战化教学改革要求,按实战性和仿真性原则建设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实验室,以实战化项目主题为模块培养学生应对具体任务的实战能力。一是确保开设的实训项目更加贴近道路交通管理实务。二是除了积极探索问题导向、采用案例教学等适合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之外,为了应对涉及高危、极端的实战环境,部分高危实战的实训项目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经典案例视频,3D动画模拟、VR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手段进行模拟教学,既提供可靠、安全的环境,避免了高风险带来的不足,又解决了真实场景的实战训练。
(二)校外共建实训基地
鉴于部分实战训练项目在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验室,由于实训条件所限无法提供实战化演练,为了更好地创造贴近实战化的真实场景、打造符合培养实战型人才的环境,学院与基层交管实战单位应加大力度与投入共建“实习、实训、实战”基地,提供真实场景与任务进行实战化实训方式。通过增加实战真实场景,除了解决日常勤务典型工作的实战演练,尤其要注重解决交警基层实战时所面临的难题与复杂警情的应对,把交通秩序任务分解为模块项目进行过程实战,实现“实训即实战”,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一线交警的要求直接进行上岗操作。
大力加强与全省各交警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增加与主要县、区公安局的交警大队的联系建立二级实践基地,现已经与大连市交警支队共建实训基地,互相特聘教官;充分利用与市局共建的实训基地开展集中见习活动,直接参与一线警务工作中进行实战,直接得到最实际的锻炼与学习机会,熟练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为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实战化要求,该课程必须全方位进行实战化教学改革,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战化教官团队及考核都需要切合实战进行改革,把基层部门的实际任务进行分解项目化,按岗位进行解决实战化演练问题,并积极开发相应的专题、教材及微课以完成教学目标,并实际应用到实践中已验证改革效果。
工程技术方向教育论文范文: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基于社会发展进步,建筑行业对于土木工程人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增强。为保障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各大高校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土木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本文着重分析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