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低段学生课堂中的运动参与兴趣是否积极踊跃,直接决定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十分重要,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运动参与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
摘 要:低段学生课堂中的运动参与兴趣是否积极踊跃,直接决定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十分重要,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运动参与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让原本枯燥的一些学习内容在兴趣的激发与引导下学生高效学习,让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体育运动十分重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天真浪漫、活泼好动,对新鲜、有趣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模仿能力强。
但该段的学生学习的坚持性不强,在学习中容易分心走神,遇到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或在练习中遇到困难后,往往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忘我地投入到练习中来,创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始终困扰着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针对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此段学生的教学模式。
1 依据学情,分层教学,对症下药
小学低段的孩子总体上活泼好动,但深入了解后,也会发现每一位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也存有好坏差异。若只是一味地采取同一教学手段来对待全班的孩子,必定会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例如在前滚翻成坐撑的教学中,由于孩子先天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差异性很大,所以每个学生具备的运动能力显著不同。
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效能高,愿意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并能在练习中克服困难,争取成功。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的身体自我感觉较弱,在练习与活动中很难得到成功感受而逐渐丧失信心,直接影响运动参与的兴趣。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做前滚翻时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甚至翻不过去的现象。反复练习并频繁失败后,逐渐产生心理畏惧,不再尝试,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逃避练习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灵活机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划分几个层次不同的组别,且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对完成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多指导鼓励,并协助其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学生反复练习与努力后,有了一个目标达成与实现的成功体验,学习热情也逐渐被点燃。如教学“仰卧起坐”时,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情况、身体素质和体能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练习的三个组。组别一的学生动作掌握较差,还未理解腰腹肌用力的动作技巧,教师可安排其进行双手放置身体两侧的仰卧起坐练习。
组别二的学生动作基本掌握,但由于身体素质教差,可安排其进行双手前交叉放置双肩上的仰卧起坐练习,每次练习可适当增加。组别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动作掌握较好,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分钟的测试。按水平分组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课堂教学氛围良好,教学效果也大幅提高。
2 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制定教学手段及过程
水平一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灵敏期,力量小不能持久坚持练习。根据这一特点,学生不能进行单调和长时间的静力练习。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次数与练习密度,把握好练习强度,注意每一组练习间的休息与调整。安排内容时要注意上下肢协调搭配,调控好上下肢练习时间分配。如:发展下肢力量时选用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如蛙跳、跳上跳下、纵跳等,每一次连续跳跃的时间和次数不易过多和时间过长,练习10几次后就要休息一会,每次练习的时间控制在20秒内。这样保证每次练习后都有调整,更好地进入下一次的练习。
水平一的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游戏十分感兴趣。由于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的兴奋持续时间不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因此,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开小差或不专心听讲的情况时,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批评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目的性要求提高自我挑战欲望、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技术的同时发展体能,并通过竞赛学会运用。在耐力跑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当的8个组别,每组第一个队员持接力棒跑200米,后将接力棒交至下一名队友,依次轮换3次。这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会合作与运用,既掌握了技术学会了合作,还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中,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例如在进行垒球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在罚球线上将球投过篮板,当学生能连续10次成功投过后,将学生退至三分线上进行练习,直至在中线上将球成功投过篮板。不同位置的变化,不同难度的设置,学生感到新奇也乐于去挑战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了练习中。
3 教师打好基本功 课堂教学展风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的互动过程呈现更加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创设积极、愉悦、和谐、欢快、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功作为基础,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让低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有趣。
从教师的语言上看,体育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不同,其要求准确、精炼、形象、生动、易懂。这是因为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体育技术动作是练出来的,需要教师精讲多练,将时间用在练习和活动中。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时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能同演讲一样长篇大论,更不能废话连篇。当然,这仅仅是基础,教师还应力求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如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将技术动作编成口诀,边讲解示范边说出口诀,并让学生大声说出来,使学生对该前滚翻动作有更深刻的认识。针对学生的求异和好奇心理,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会立即引起他们兴趣,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容易理解,尤其是在运用体育术语时,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取决于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有时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要好于口头的描述,有时一个手势就能表明教师的意图,就能明示要完成的技术动作走向。肢体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补充,教师在课堂应严禁肢体动作的随意性,做到准确、规范。教学中创造出或借用一定的肢体语言后,不能再随意改变相应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规范的肢体动作与口令相统一,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形成本能反应,即看到动作就明白什么口令,或者是听到口令就明白要做什么动作。
示范动作一定要规范,要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也只有适应学生身体状况的示范才是有效的示范。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时,都会出现不知所措,甚至畏惧的心理,从而使教学陷入僵局,而往往是教师的一个精彩的示范动作就能打破这个僵局。
4 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任何一项活动与安排,在结束时、在某一个阶段中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并指出不足,提出继续练习的目标,促使学生在练习中有努力的方向,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升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帮助。
评价时少用“三好性”评价,也就是不能用”好”或“不好”来衡量,而是要十分准确地指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个方面,不足的地方应怎么样改正。如在进行垒球教学时,一学生的技术动作做的不错,但球不是投的很远,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是他出手的速度较慢。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应指出较好的方面:动作连贯,技术掌握较好,出手角度也很好。但球不是投的很远,主要原因是出手速度太慢,如果加快出手的速度,球就能投的更远。如此点评之后,学生了解了自己的长处与欠缺,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均较未作出评价前要高。
总之,低段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与否与学生的兴趣联系紧密,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将课堂设计得更加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让低段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与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迪力木拉提·阿不都肉苏里. 教师教态对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影响[J]. 中国学校体育,2010(9).
体育教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学校体育》是面向全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杂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知识和方法,为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服务,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和学生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