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地理眼”> 正文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地理眼”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1-17 11:36

本文摘要:摘要:文章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开展广州市南沙区滨海研学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最终能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一双火眼金睛的地理眼。 关键词:乡土地理

  摘要:文章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开展广州市南沙区滨海研学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最终能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一双火眼金睛的“地理眼”‍‌‍‍‌‍‌‍‍‍‌‍‍‌‍‍‍‌‍‍‌‍‍‍‌‍‍‍‍‌‍‌‍‌‍‌‍‍‌‍‍‍‍‍‍‍‍‍‌‍‍‌‍‍‌‍‌‍‌‍。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研学旅行,地理眼

地理学报

  一、“地理眼”看世界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而蒂莉·史密斯,一位正在泰国普吉岛度假的10岁英国女孩凭借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了海啸的先兆,并通过与家人的努力提前疏散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条生命‍‌‍‍‌‍‌‍‍‍‌‍‍‌‍‍‍‌‍‍‌‍‍‍‌‍‍‍‍‌‍‌‍‌‍‌‍‍‌‍‍‍‍‍‍‍‍‍‌‍‍‌‍‍‌‍‌‍‌‍。这个故事不由得让人深思:地理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即用地理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观察与思考,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首先,学生要学会观察与思考[1]。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2],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地理现象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其如何随着时空变化而变化,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美国人在评价中国教育时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问题’”,的确,现行中学课堂中,学生不问问题、不敢问问题、不爱问问题是普遍现象,多年的灌输式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究问题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并主动发现、提出地理问题,逐步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良好的问题习惯。

  学生还要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将所学地理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是地理教育的关键,也是“地理眼”培养的最终目标。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判读与处理所收集的地理信息的方法,通过实验、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尝试探索等手段来分析所发现的地理问题,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地理脑”思考,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最终解决面临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和人文社会,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逐步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主动发现和研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拥有火眼金睛的“地理眼”。

  二、着眼乡土地理资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课堂,真切地感知自然与人文社会,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研学旅行虽“遍地开花”,但存在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部分教育机构打着“游学”的幌子,组织学生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到不同国家的知名学校体验,成为传统旅行的“变体”,异化了研学旅行的真正目的[3]。其实,研学旅行就在身边,应放眼身边的地理现象,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

  “乡土地理资源”指地理教育教学中与家乡有关的资源[4],包括乡土自然地理资源、乡土人文地理资源和乡土综合资源三部分。乡土地理资源来自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高中生对身边的事物有极强好奇心,开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研学旅行的基本原则为“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由于距离短,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天内,费用低,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充分的准备也能同时保证实践性与教育性。

  选择考察点时要优先考虑与课标要求直接相关的乡土地理内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5],本文以南沙区为例,南沙地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介于北纬22°26′~23°06′,东临狮子洋,西临洪奇沥水道,南濒珠江入海口,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是珠江两岸和穗港澳水陆交通枢纽[6]。境内有珠三角西部唯一深水码头南沙港和多个现代化造船基地,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浓厚的岭南渔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三、研学旅行设计

  1.研学目标设定

  通过对2003版和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对比整合,结合实际乡土地理资源,将此次研学目标设定为:①学习和巩固自然地理知识,了解并能识别两类岩石(沉积岩、侵入岩)的主要特征;了解围海造陆的影响、红壤的性质、海岸地貌(海蚀洞、海蚀平台、红树林)和海岸防护工程,能归纳红树林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品种,理解湿地的重要地理意义;能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了解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

  ②观察和吸收人文地理知识,了解岭南渔村文化;能分析造船厂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南沙港集装箱码头的区位因素,说明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③通过土壤实验、设计开发龙穴岛旅游方案、在湿地公园中调查游客对湿地的认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④在野外地理环境中,逐渐养成一双“地理眼”,学会欣赏家乡美景,激发对地理学的兴趣,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目标,本活动关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养成问题意识。而地理实践课堂难以用纸笔测试进行精确测量,本案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出发前先把表格发给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研学结束每人完成一份研学报告,教师结合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给分,最终得出总分。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真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这片熟悉土地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在实践活动、严谨的科学探究中逐步养成一双“地理眼”,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着眼身边的地理现象,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乡土地理资源是巨大的宝藏,静候寻宝人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文涛. 新课程的呼唤: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J].地理教育,2005(01):58.

  [2]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 费尔曼. 地理学与生活[M]. 黄润华,韩慕康,孙颖,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3]张静. 研学不能游于形式[EB/OL].

  [4]韩加强,刘晓群,童颜“. 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法建构与实施[J]. 地理教学,2018(19):4-7.

  [5]刘春燕,李兆智,毛端谦.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设计[J]. 地理教育,2019(03):55-57.

  [6]刘晓彬. 广州南沙地区地质条件与分布状况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16(03):43-45.

  地理教师评职知识:地理教学论文发表什么刊物

  地理学报于1934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希望地理学相关人员积极向杂志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