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本文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制度、防范生物安全隐患、实验材料保管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与论述,希望能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验动物;管理;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
摘要:本文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制度、防范生物安全隐患、实验材料保管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与论述,希望能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验动物;管理;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是继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和资料信息后,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必备条件之一。它涉及到动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各个领域[1-2]。据报道,在1901年至2010年的一百多年间,世界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约有67.5%的成果是通过各种动物试验获得的。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中,有35%~46%的研究性论文是使用实验动物或来自动物实验[3]。因此,加强对实验动物管理,是高等院校正常开展相关科研与教学等活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1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和减少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技术指导性规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为规范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7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机构联合颁布《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0颁布《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4-5]。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高等院校拥有种类繁多的生物(动物)实验室,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专业(科普)讲座、各类培训、实验课堂、现场教学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认识,全面推进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实验室安全隐患和防止类似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严格执行实验动物生产与使用的许可证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的规定,2001年,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凡是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条例》和《办法》规定办理相关许可证,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条文。各省区(市)高度重视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的工作落实,北京、广东、湖北、云南、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地方性配套法规,上海、重庆、甘肃、辽宁、福建、四川、安徽等省市制定了省级部门规范性文件[6]。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国家颁布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后,又相继出台了《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等配套法规性文件,为各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实验动物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障实验室教学、科研和检测等方面的安全,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动物综合管理办法”“实验动物饲养室日常管理办法”“实验动物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动物处理规定”“实验动物室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动物室人员、物品进出管理制度”“动物实验教学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7],为确保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运行和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4高度重视动物实验过程管理,防范生物安全隐患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动物实验项目的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内容的全面审查,对于感染性实验必须在规定设施中严格遵照规范的程序开展。动物实验的过程管理对确保生物安全十分重要,必须认真制订好实验方案与应急预案,坚决消除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大实验动物相关知识和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动物实验技术、操作按国家规程和标准规范执行。落实好进入动物实验一切人员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配齐配好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和保障条件及安全应急设施,做好发生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8]。
5成立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提高实验动物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并建立现代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实验动物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小鼠、大鼠、豚鼠、兔、鸡、鸽子、猕猴、树闙、小型猪等实验动物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在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和产品优先、优惠共享及专利技术许可优先机制[9]。
6重视实验材料保管和废弃物处理
(1)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性材料要指定责任心强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工作人员实行专人保管。制定病原微生物的领取、使用和存放等登记制度,详细填写病原微生物的名称、来源、使用、存放、污染及销毁等情况,确保不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与扩散。在各类动物实验前期准备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进入实验室的师生都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不造成病原微生物外泄扩散及感染性材料的污染事件发生。在实验过程中,各类感染性材料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与规范,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时、定点安全放置;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污染等问题,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消毒、杀菌(毒)等综合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扩散和消除污染等隐患。
(2)严格管理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物危害废弃物(如动物的排泄物、更换的垫料、饲料、血液、组织样品、动物尸体等),为避免这些感染因子的污染与扩散,必须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严格规范的处理。一般性无害的废弃物(如动物的排泄物、垫料、纸张及其他物品),按照常规的处理方法处理(如焚烧、过滤、高温灭菌物理方法以及用化学制剂消毒处理等)。对于具有毒性、传染性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的处理是高校动物实验中废弃物处理的难点和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因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类型较多、数量较大、冷藏设备设施缺乏和生物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出现随意掩埋、丢弃动物尸体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以暂时储存动物尸体,由专业的医疗处理公司进行集中统一无害性动物尸体的处理[10]。
7大力倡导动物福利,严格实验动物伦理审核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以及公众监督热情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均对实验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12]。高等院校作为实验动物使用的主体单位,要加强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实验动物伦理审核,倡导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在建立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动物伦理审核流程,保障动物福利,强化实验动物使用者的社会责任,提升我国社会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赵善民,余琛琳,林丽芳,等.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及培训中的几点改革及成效[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6,36(5):400-403.
[2]杨文静,崔淑芳.关于实验动物行业高端复合型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7,37(1):68-70.
[3]张洁,陈来,谢二磊,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9):242-244.
评畜牧师职称论文投稿刊物:《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Heilongjiang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创刊于1958年8月,由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医学会主办,国外标准刊号:ISSN1004-7034,国内统一刊号:CN23-1205/S,邮发代号:14-28。1992年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出版光盘版(CD-ROM)。《黑龙江畜牧兽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坚持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面向生产、面生基层、面向读者,为生产、教学、科研和科教兴牧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