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探讨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正文

探讨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13 14:05

本文摘要:摘要: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去坚持,不断引导不断完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公共卫生品质尤为重要,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并且推

  摘要: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去坚持,不断引导不断完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公共卫生品质尤为重要,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并且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心理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公共卫生;心理成因;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

  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事情,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并不能够意识到公共卫生品质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爱护清洁卫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然而一些随地乱扔垃圾或是不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从精神层面,引导学生意识到不良公共卫生习惯导致的后果,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热爱劳动,通过加强引导,明确培养良好公共卫生品质的重要性。

  一、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心理成因

  (一)从众心理

  大多数中国人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即为从众心理。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大家说什么我也说什么,不论事情的好坏总是跟着人家做就可以了,人家这样做也可以,我这样做也没有什么问题吧。其实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根本原因就是有一种从众心理,他们看见其他人乱扔垃圾,不捡垃圾,便会随着大流,最终养成不良的公共卫生品质[1]。

  害羞心理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存在害羞心理,他们总以为将地上的垃圾捡起身边小伙伴会讥讽他,殊不知,这种行为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以及表扬。一些学生在面对同伴的表扬或是讥讽时,往往会存在害羞以及不适应的心理,久而久之,这种弯腰将垃圾拾起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2]。

  二、小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教育对策

  (一)培养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并且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将家庭与学校两者进行联系,从而使得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为学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例如整理书房、拖地等等。在学校教师也可以按照班级任务,将劳动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一定要热爱劳动,使得学生意识到劳动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最终使得学生从行动上、意识上了解到劳动的伟大[3]。

  (二)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

  学校明确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行为方面的指导,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对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例如卫生制度、评选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劳动中明白良好的卫生环境是获得文明班级的基础,只有努力劳动才能够为班级增添光彩,并且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在学校教师可以结合卫生大扫除的情况,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的技巧以及要领,例如在进行擦窗户的过程中,应当告诉学生哪种情况需要用湿抹布进行擦拭[4]。

  (三)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

  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从众心理以及害羞心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引导,提高学生们的判断能力,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应当将垃圾及时放入垃圾箱,随地扔垃圾是一个很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应当制定卫生规范准则抓住教育机会,让学生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帮助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意志薄弱的学生,渐渐明白垃圾要放入垃圾桶这一道理,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品质,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灌输不乱扔垃圾的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引导,最终提高自身的公共卫生品质。

  (四)加强心理引导

  教师在班级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共同进行商讨,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班级卫生公约。在这一公约履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最终培养学生们的卫生习惯,其次,可以在班级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使得班级公共卫生工作有事做、有人做。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挑选几个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卫生检查,督促一些较为懒惰的学生。一些学生并不爱护公共卫生,究其原因是缺乏卫生意识,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对这一学习阶段的卫生情况及时教育学生,使得学生了解到不良卫生习惯会带来的后果,同时对一些公共卫生品质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加强心理引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公共卫生品质差的心理成因,并针对心理成因展开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引导学生热爱卫生劳动,运用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劳动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佳.“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全民动员和治理成长[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03):15-22.

  [2]陈忠军,胡定来,宋鹏威.南宁市壮族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指标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4):610-613.

  [3]李骏,马倩倩,黄莹,张松杰.西安市小学生2015—2018年传染性疾病相关症状网报监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4):624-626.

  [4]朱伟东,周爱萍,姜荣明,沙汝明,缪金华.昆山市小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3):393-395.

  作者:朱秀娟

  医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学校卫生》期刊论文发表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以反映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