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高中学段班级优生的培养和管理策略探究> 正文

高中学段班级优生的培养和管理策略探究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4-06 10:08

本文摘要:摘要: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班级中的优等生。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学段班级优生的培养和管理策略,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多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运用合适的沟通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摘要: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班级中的优等生。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学段班级优生的培养和管理策略,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多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运用合适的沟通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高尚品格。

  关键词:高中;优生;培养

科教文汇

  引言:学优生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历史时期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例如: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种背景下,其定义就有差异。从广义的角度看,学生应该全方面发展,不单单只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开阔眼界,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教育需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模式。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科教文汇》(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杂志创刊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社批准,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教文汇杂志社主办,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陶行知研究会协办的集学术性、综合性、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省级科学教育理论期刊(旬刊),由科教文汇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274/G;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894。

  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优质的教育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知识产生规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身心发展拥有阶段性、连续性、互补性和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学生在各个年龄所呈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整体特点与主要矛盾,有着各自发展任务,即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相连的阶段能够进行更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通常体现在数量的变化,一段时间过后,发展从量变转变到质变,发展水平进入新时期。经过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证明,人的道德认知规律是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最终到达后世俗水平,这对教育工作起到启示作用。人身体的某处机能受到损失后,能够借助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获得弥补。互补性体现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意志、情绪对整体机能进行相互协调,让人得以战胜疾病与残缺,让身心获得良好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坚韧性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身心发展不平衡性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最佳发展期这一概念,在这个阶段,对个体在某方面的训练能够得到最佳效果,充分开发出潜力,错过了这一时期,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弥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最明显的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延伸为生理机能、社会地位、交往群体上的区别。个体差异体现在身心全部构成方面。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1]。

  完善课程改革设置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优生的发展更应如此,要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与优质的资源。当前的课程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单一的课程类型使学生失去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模式之下,会导致片面发展。学校课程中科目比例严重失衡,课程时间多被主要学科占用,导致其他学科时间过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若想充分实现课程价值,课程类型多样化是一种趋势,能够有效解决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问题。从本质上改变一味追逐高分、自主学习能力差、整体素质低的局面。学校实际科目比例可以反映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即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拥有良好的社交沟通技能,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充满责任感。

  转变传统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远比一味地灌输知识要更有效果。教师不可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而要将学生培养成可以创造性的从事某项工作。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让教学实现不教而教的效果。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本质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一个真正的思索过程,这个过程是养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利于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场景,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收获更多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转变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是尽可能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思维与实践[2]。

  构建“以人为本”理念

  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管理其根本是人心的管理。所有人在感情上都渴望被尊重、信任与理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有规范进行约束。要按照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规范。合情合理规范的关键所在,要形成一种班级精神,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促使学生形成群体意识,将自身思想、情感行为与班级整体建立联系,每个人都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而努力。要有适当的惩戒措施,班级中的学生的道德层次、文化状态都处在持续变化,教师要按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表扬是常用方法。在培养优生的同时,学习成绩通常掩盖了自身的缺点,教师却不会深入追究,结果起到了负面作用,所以要对学优生严格要求,适度惩治,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强化高中学段班级优生的培养与管理,对整个教育发展有着重意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人生理想,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论,运用高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建.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资优生班级管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1):153-155.

  [2]李小华.在高中教育中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206-207.

  作者简介:赵相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