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 要求及标准 也在不断的 提升。当下,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培养出 学生良好的 道德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为此 ,教师要结合德育工作的意义,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 措施进行探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 要求及标准 也在不断的 提升。当下,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培养出 学生良好的 道德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为此 ,教师要结合德育工作的意义,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 措施进行探究和思考,完成新课改下的 德育教学新 要求。也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工作;研究策略
德育工作一直是各年龄段学生教学的重点,它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建立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提高学生道德思维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论文投稿知识:德育论文文献可引用数量多吗
深入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当今时代的学生个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前一定要切实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此来深入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状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首先应当丰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交心,尽可能的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在班级内建立一种和谐自然的师生氛围。其次,院校也应当在学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于在成长过程中有疑惑的学生要及时的开导、排解。
学校为此可以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入驻校园,以心理问卷、心理问题的形式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共性心理问题,并对此设立专项的解决措施。再者,院校也应当设立专项的心理教育课程,将心理课作为教学科目的一项,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对自身的了解。最后,由于青少年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因此作为每天都会与学生充分接触的教师来说,自身有一个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最容易说服人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教育方式。为此,教师要在日常增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自身的高尚品格和优良行为,从而言传身教的、在点滴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1]。
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
作为正处于启蒙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能够起到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深度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及偏好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譬如在开展教学活动实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抗战博物馆、英雄纪念馆等,为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教育类型的影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同时,教师也要坚持一些传统的德育教学活动,譬如学校每周升旗仪式,通过演讲内容和班级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
且由于视频、讲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也可以在开展道德行为规范的德育教学工作时,让学生们搜集道德行为规范的视频和讲座进行观看,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成效。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教师为此可以树立名人榜样,通过明星做公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总而言之,为达成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观点为切入点,从学生的角度对德育工作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来提升德育教学的综合质量。
优化革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深入融入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也启发了人们,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德育工作中时,要充分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德育工作整体的效率。为此,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一些符合德育工作重点的真实案例,譬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共情心理特点。其次,教师可以在日常的闲暇时光播放一些正能量的励志歌曲,譬如《隐形的翅膀》等等,以此来优化班级的整体氛围。最后,由于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
为此教师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学风假设、道德建设,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也要适当地约束学生行为,譬如制定同学互相监督制度等等,利用同学之间的相互勉励、互相督促,以此来促成良好的教学效果[2]。总而言之,教师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时刻重视学生的心态变化,围绕学生心理特点来设计出良好的德育工作措施,以此来进一步优化工作的成果。
根本上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生出现心理疾病、产生事故的频率明显上升,这在警醒了人们需要提高对青少年心理重视程度的同时,也警示了人们到了要创新优化心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时候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的教育学科不同,它更多的是在关心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实际状态,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灌注更大的精力和耐心,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
为此,心理健康教师首先应当在提升对学生教育重视程度的同时,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譬如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观察、探寻出该名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围绕这些内容来拉紧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敢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其次,心理健康教师也要提高对于学生心态变化的敏感程度,一旦发现往日活泼的学生出现沉默寡言、内向自闭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关心、体贴学生,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在被重视着的。最后,受当今教学现状的影响,“高考”、“中考”等考试项目在无形之中向学生群体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这同时也是如今学生群体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为此应当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平衡好学生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让学生明白“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人的一生是更重要的”,帮助学业压力过大的学生调节情绪,从而尽可能的让学生产生心理事故的频率越来越低。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明确,德育工作的主体是人,心理健康教学对象也是人,因此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要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让心理教育成为推进德育工作的催化剂,让学生从感受的角度去理解道德行为规范,帮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完成对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翠翠.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3):103-104.
[2]王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94-95.
作者:郝茹娟 赵战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