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修辞格的作用分析> 正文

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修辞格的作用分析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13 10:08

本文摘要:摘要: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方兴未艾,科幻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更多停留在文学本位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偏重从词法和句法方面分析作品。广泛阅读科幻作品和相关论文后,我们试图从科幻和修辞的角度出发,统计出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中所有出现过的三种修辞格:比喻、拟

  摘要: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方兴未艾,科幻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更多停留在文学本位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偏重从词法和句法方面分析作品。广泛阅读科幻作品和相关论文后,我们试图从科幻和修辞的角度出发,统计出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中所有出现过的三种修辞格:比喻、拟人和夸张,探究这三类修辞格对科幻文学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修辞;科幻;中短篇小说

小说教育

  “修辞格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过程中逐渐定型的,为了适应修辞主体的审美追求和需要而运用的,功能上具有特定的修辞效果,结构上具有特殊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用上具有特别的偏理性和变异性的表达模式。”0 善用修辞格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和语言感染力。在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中,修辞格的运用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主要体现在说理和状物上。刘慈欣在小说创作中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格。

  小说文学论文:论张爱玲小说对传统爱情婚姻模式的解构

  目前学术界对刘慈欣中短篇小说的研究更多是使用古典文学的批评范式,强调对某一类字词的欣赏,如《浅析<三体>的语言特色》(弋丹阳,2018年)、《刘慈欣<三体>修辞元素和文本解读》(闫雅莉)。 本文将收集小说中的修辞格,并分析它们对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产生了何种作用,试图修辞格对科幻文体产生的影响。

  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像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作为一种认知性辞格,它的作用就在于促使词语接受一个它原先无法接受的不可能特征。”0刘慈欣擅长把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尽可能地减少陌生感。刘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说中的喻体可分为:以具体事物为喻体、以抽象的或虚幻事物为喻体。

  以具体事物为喻体

  1.1静态事物

  (1)过去的巨型计算机同超弦机相比,就如我们的十根手指头同那台巨型机相比一般。(《镜子》)

  例(1)是明喻,存在一个小小的嵌套结构,在两组比喻中,巨型计算机既是本体,也是喻体。科幻作品中,这样描述性文字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使科幻元素、科幻形象真实可感,产生联想,采用静态的描述语言,更利于冷静客观地叙述。

  1.2动态事物或场景

  (2)鲸歌在响着,这是大海的灵魂在歌唱。(《鲸歌》)

  (3)广漠的黑色太空下,一张银色的大膜向各个方向延伸至无穷远处,大膜上点缀着各种色彩的小球体,像滚动在广阔镜面上的多彩露珠。(《镜子》)

  (4)巨大的冈瓦纳古陆像初春的冰块分崩离析。(《镜子》)

  例(2)(3)(4)都是明喻,通过“大海灵魂的歌唱”“镜面上的多彩露珠”和“初春的冰块”我们所熟悉的喻体,我们能够更好地想象到超弦计算机模拟出的景像,拉近了我们与超弦计算机及镜像模拟的距离。

  以抽象事物为喻体

  2.1抽象事物

  (5)爸爸回头看,夕阳将墓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圆圆吹出的肥皂泡已经一个都不见了,像墓中人的理想,像西部大开发美丽的梦幻。(《圆圆的肥皂泡》)

  例(5)是博喻,把“肥皂泡”的消失不见比作“墓中人的理想”和“西部大开发美丽的梦幻”,是为了突出喻体,让人们理解到沙漠化的可怕,最后的胜利者仍是无边的干旱的无奈之感。

  在刘慈欣30篇中短篇小说运用比喻561次,是使用最多的修辞格,其中,描述性比喻最多,达531次,这些比喻句都能在科幻背景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原理,拉近科幻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剩余的30次比喻中,25次属于带有抒情特性的长句,这些长句更多的是作为人物发声的窗口,重点在于塑造人物,使科幻文学可以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拟人的运用

  “比拟是语言活动中将人的生命情态移注于物,或将物之情状移植于人,以达到物我情趣往复回流,从而彰显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物我同一的情感状态,使语言表达更具生动性、形像性,以之感染交际者(接受者)来达成与之共鸣的思想情感状态的修辞文本模式。”0 比拟分为拟物和拟人,而在刘慈欣作品中拟人居多,赋予无生命的物以有生命,加深人们对所写科幻事物形态的理解。

  (12)重力减小的其他迹像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山》)

  例(12)把大海拟人化,写出了重力减小状态下大海的形态,不再是阳刚的,而是轻柔的,此时大海像征的浩瀚和伟力,在航海中代表的毁灭和破坏的形像,都大大削弱了。

  统计得出,刘慈欣29篇中短篇小说总计运用比拟264次,是本文统计第二多的修辞手法,比拟是刘慈欣中短篇小说中具有基石地位的修辞手法。但比拟这一修辞本身并无更多可以介绍,还是承担了描述说明的工作。

  (三)夸张的运用

  所谓夸张,是“故意夸大或缩小所表达对像的某些方面以强调或突出该对像的一种修辞方式0 。”由于科幻小说题材的特殊性,作者需要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一个科幻的世界,所以需要在现实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在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中,夸张无处不在,主要是扩大夸张:

  (13)我告诉加代子,那些石块大的像一座大山,五千万吨级的热核炸弹只能在上面打出一个小坑。(《流浪地球》)

  例(13)把石块之大夸张到“五千万吨级的热核炸弹只能在上面打出一个小坑”,凸显出清理这些石块的困难之大。

  科幻小说的素材的基础逻辑大都来自现代科学,因此,现代科学前沿相对远离日常生活这一特点在科幻小说中有相当体现,无论是科幻小说的经典题材:时空穿越,还是上述材料中的核弹,都是科学想象的产物,对读者而言,理解和想像都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些夸张辞格的运用,拉近我们与科幻事物的距离,科幻的“假”进一步成为科幻的“真”。

  缩小夸张的作用不如扩大夸张明显,主要起描述事物特征的作用:

  (15)她好像在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缝进那双布鞋。(《中国2185》)

  例(15)描写一位老大娘为解放军赶制布鞋的情境,生动写出解放战争前夕的军民鱼水情。

  在刘慈欣30篇中短篇小说总计运用夸张107次,是三类修辞中是使用最少的一种。这与修辞格本身的特质有关,在语义场上,夸张为突出事物特征创造出来的修饰性词句离事物本身更远。

  (四)比喻拟人辞格连用

  我们发现自2000年以来刘慈欣短篇小说中,长段的比喻拟人连用缓缓增多。在《流浪地球》(2000年)、《朝闻道》(2001年)、《全频带阻塞干扰》(2009年),都出现了这样的写法,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在30篇作品中,连续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只有5次,但这种连续使用修辞格的写作方式在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科幻特质。

  (24)在“万年风雪”号的正前方,有一道巨大的美丽的日珥,那是从太阳表面盘旋而上的灼热的氢气气流,它像一条长长的轻纱……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拱门。“万年风雪”号从这高达四十万公里的凯旋门正中缓缓地、庄严地通过……

  (《全频带阻塞干扰》)

  修辞手法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帮助作者更好地进行科学描写,承载作者情感。这些文本的产生,是科幻文学语言表现力增强的标识,标志着科幻文学语言的进步。

  这个以修辞建构起的文本系统,既有优秀的景物描写,也有科幻理念交错其间,不仅达到了传统意义上“写实”的要求,也更好地契合了科幻文学不同以往的关注主体和描写对象,在思考的深度和美感上也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五)结语

  我国科幻文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受到政治压迫,伪科学和科幻文学土壤薄弱等因素影响,作品一直存在科学有余而文学不足的弊病,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既存在描述性修辞手法,也开创了新的运用科幻元素的方法。希望这篇小文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为其他有意于此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陈方齐,张岩泉.新世纪以来刘慈欣科幻小说研究述评[J].科普创作,2020(04):49-61.

  计文君.科学与人文张力之下的叙事——以刘慈欣《三体》系列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21(01):155-161.

  韩颖琦,刘延霞.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叙事艺术[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02):71-76.

  天行一云.小说与实验——以刘慈欣的《地火》为例浅谈技术型科幻小说与现实的关联[J].科普创作,2020(04):86-92.

  作者:刘纪鹏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