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浅析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正文

浅析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6-23 10:04

本文摘要:摘要:在现阶段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职业院校应创新思政育人体系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让劳动教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摘要:在现阶段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职业院校应创新思政育人体系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让劳动教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融合

劳动教育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不久,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意见》指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就育人作用而言,劳动教育必将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指导纲要》重申《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为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

  教育论文范例: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劳动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是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具有统一性,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通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培养其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为其确立科学的择业观提供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统一于实践,若将思想政治教育剥离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将失去生命力。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就现阶段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首先,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科学性的理论支撑,相关的学术研究较少且关注点大多放在高校劳动教育的问题现状、现实价值、课程体系方面,对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即使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这一融合问题,但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思考的论述。其次,研究中很少明确地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多的是把劳动教育融入德育中来实施,更是缺乏多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联合研究,制约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1.促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梦想

  劳动者素质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高地,需要对大学生的品德、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行关注,积极打造适应现代国际化需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有力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创造未来的道理,使其自主树立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激励学生将青春与时代梦想、个人理想与复兴伟业结合起来,实现蓬勃青春同家国情怀的同频共振。

  2.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尚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亚成熟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其价值观取向。习近平同志曾提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生动的诠释,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求大学生把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和动力支撑,并使之成为实现由外在规范到内化于心的道德规范。

  3.促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六个下功夫”,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其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这为高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科学价值观的同时,通过加强劳动情感态度教育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培养劳动伦理品德帮助学生提升品德修养,通过加强劳动技能锻炼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见识,通过强化劳动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培养奋斗精神,最终依托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

  四、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转变思想认识,调整教育模式

  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离不开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有效推动。学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融合的现实价值,并要求校党委组宣部门、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等积极配合、通力协同,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劳动实践和生活教育等相关理论教育与校园劳动、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教育相结合,改变偏颇的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教育的错误观念,将对“创造性劳动”(脑力劳动)、服务行业的劳动、复合型劳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列入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让研究性学习、智慧型学习、项目制学习等符合时代特点、能够激发青少年兴趣的教育形式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流形式。

  2.加强课程建设,调动学生主动性

  课程建设作为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抓手,应具备生动性高、体验性强、可操作性等一系列的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高校需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工匠精神、劳模典型、奉献精神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课程的设置应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专业优势,并结合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荣誉感。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有效的引领,因此,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促进高校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间的协调合作重要且必要。首先,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单位,在搭建这一平台的过程中应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足功夫,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政府在促进校企融合、拓展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在相关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也要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以改变过去校企合作“自发、浅层、松散”的状态,从根本上推动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再次,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的提供者,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技术性人才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提高合作持续性与质量,实现校企合作的互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佳佳,罗静戴,婧婧.高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2018(7):53-54.

  作者:尹亚美 董洁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