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成仿吾师德师风建设理论、 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正文

成仿吾师德师风建设理论、 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5-10 10:29

本文摘要:[摘 要] 成仿吾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 是党的百年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 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仿吾强调坚持教书和育人、 言传和身教、 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强调党对高校师德师

  [摘 要] 成仿吾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 是党的百年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 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仿吾强调坚持教书和育人、 言传和身教、 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强调党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 成仿吾的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和实践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成仿吾; 师德师风; “四个统一”; 时代价值

师德教育

  成仿吾 (1897—1984), 湖南新化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 1928 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其革命生涯中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仿吾先后担任鄂豫皖苏区省委宣传部长, 主管宣传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长; 长征到达陕北后创建和领导陕北公学, 任校长; 创建和领导华北联合大学, 任校长, 开展抗日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期, 任华北大学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 成仿吾历任人民大学副校长、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改革开放后领导人民大学的复建工作, 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成仿吾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 非常注重在教育工作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指导地位, 缔造了与旧式教育有着鲜明区别的无产阶级教育模式, 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历程的重要财富, 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建树对当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 师德师风的时代内涵

  “师德” 内涵丰富, 包含社会层面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层面的德行品质。 “师风” 既包括整个教师行业的行业风气和行为模式, 也包括教师个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选择。 “师德师风” 内涵丰富源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道德水准要求。 2016 年 12 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对教师的职业定位进行了准确论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承担着神圣的使命。”[1]“灵魂” 是源自宗教文化的概念, 今天已经成为人的内在人格或精神世界的比喻说法。

  “人类灵魂工程师” 由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中首次提出, 继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对教师的通用称号。 人们的价值观总是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生产生活, 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重塑发展。 人类文明超越物理运动和生物运动以社会运动的方式通过教育进行传承, 因而教育对人格的塑造作用巨大, 在传授经验技能的同时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模式,[2] 塑造精神、 健全人格, 使教育者在 “成才” 基础上实现 “成人” 的目标。 习近平把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 进行历史定位。 “神圣使命” 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教师这一职业的 “神圣” 属性的把握, 另一方面是对教师与 “人民” 关系的深刻解读。

  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承担着 “神圣使命”,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师使命的践行效果。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总是多种社会角色的统一体, 教师除了担负神圣使命的职业角色外, 还有很多其他定位, 角色间的利益冲突和情感冲突会让教师在角色定位中出现偏差, 与 “人民教师” 的社会要求有所冲突, 因此规范教师师德师风标准, 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 使教师拥有与 “神圣使命” 相匹配的人格修养意义重大。

  习近平提出要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3] 的 “四个统一”原则, 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也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 成仿吾的教育实践之初, 因为战争状态下的社会背景, 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很难有序展开, 教学过程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在这样特殊的教育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革命所需的教学效果, 必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倾注了更多期待, 教师师德师风的践履实际, 直接关涉教育效果的实现效度。当今, 学生处在信息多元化且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自媒体时代, 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超越课堂, 渗透到生活各方面, 教师的职业道德、 个人品德和行为操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为此, 从成仿吾的师德师风实践和理论中总结历史经验, 并以此观照当下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盲点和痛点, 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 成仿吾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探索及理论呈现成仿吾的教育生涯萌发于新旧民主革命交替之际,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中走向成熟, 为党的事业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和建设人才。 成仿吾教育理论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并将其运用到富有时代特征的师德师风建设中。

  (一)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书和育人作为师德师风重要内容贯穿了成仿吾教育实践生涯, 形成了成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教育模式上体现了教授革命理论和方法的 “教书”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发展 “育人” 的统一。

  1. 强调政治理论的阐述, 以正确理论观点保障 “育人” 的方向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是无产阶级教育的重要特征。 成仿吾任陕北公学校长时期, 为服务于抗日战争的需要, 他及时把教育计划由原先 5 个系的机构设置调整为 “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 主要是以政治教育为主”[4]291。 因为, 陕北公学时期的学员很多来自国统区和南洋一带, 之前从未接触过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 无法形成对社会历史的科学把握。 通过理论学习, 基本了解了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点、 劳动和实践的观点, 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科学全面的了解, 形成了革命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 成仿吾在其主持教学工作的高校里先后建立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大学里要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东北师范大学工作期间, 他更是顶住压力, 保证了政治系的独立建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进行。

  2. 夯实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以优良师资保障 “育人” 的高效性成仿吾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离沪赴欧, 通读《共产党宣言》 不下五十遍, 五译 《共产党宣言》, 校译 《哥达纲领批判》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费尔巴哈论》 《反杜林论》 等著作。 在柏林期间, 成仿吾在中国留学生中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回国后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53年 3 月, 马克思列宁主义业余大学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 成仿吾亲任校长, 有计划地推动、 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相关理论。在 “育人” 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成仿吾把社会主义高校教师比作 “无产阶级的理论战士”。 他认为高校政治系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 而且能教育、 带动群众, 积极投身到革命中去。 在山东大学政治系成立大会上他明确指出: “培养无产阶级的理论战士”[5]154。

  当时, 政治系是培养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的院系,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肩负着如何培养坚定的无产阶级理论战士的重要责任。 成仿吾指出: 首先要树立保卫无产阶级理论的思想, 在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的前提下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确保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地位; 其次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广泛涉猎, 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正是在研读资产阶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创造性的发展了自己的思想。 毛泽东也是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最后要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所以,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 不仅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且还在于注重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上。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成仿吾举了考茨基的例子, 他认为考茨基的马列著作读的比列宁还多,甚至条文都可以背诵, 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列宁不是考茨基。[5]158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学习著作的目的是为了实践, 只有自觉投身到革命实践中, 才能灵活把握理论的精髓, 接受理论的进一步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 “育人” 的目标, 成仿吾在高校里推广设立班主任岗位,在党校工作期间, 亲自担任高级班的班主任, 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大实行军事化管理, 成仿吾便设置 “队主任” 来对学员进行政治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主持工作的高校都设置了班主任,有的班主任是由系主任兼任, 班主任和辅导员成为成仿吾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重要推动者, 对社会主义高校 “育人” 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强调教育的双向互动, 实现言传和身教的统一整个教育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强调 “身教” 重于 “言教”, 是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 更要在课外用自身的治学方法、 生活态度、 处事风格去长效地影响学生。 成仿吾指出, 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必须要首先做到。 教师不只是学生教授课本知识的导师, 更应该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标杆。

  首先, 成仿吾亲自践行了 “言传” 和 “身教” 的统一。 成仿吾虽是颇有名望的文学家, 又是经过长征的革命家,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却十分平易近人。 陕北公学的一位校友回忆道: “成仿吾脸上总是堆着慈祥的微笑, 时常出现在同学们的窑洞里、 课堂上、 食堂中, 问长问短, 嘘寒问暖。 当时我担任党支部生活委员, 负责安排轮流帮厨之类的事。

  由于生活艰苦, 连小米的锅巴都不舍得扔掉。 同学们风趣地称他为 ‘列宁饼干’。 一次, 我正在给同学们分 ‘列宁饼干’,成仿吾同志来到我们中间, 他拍着我的肩头, 和蔼地询问我的家庭和学习情况, 还从我的手中接过 ‘列宁饼干’, 和我们一起吃了起来。 那一天的锅巴吃得特别香, 从此使我终身难忘。”[4]332成仿吾不摆架子、 平易近人, 把教师的亲和力与学生思想心理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使得陕北公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声有色, 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一次, 一位女同学送给成校长一个纸条子, 上面写道: “你是我们的妈妈”! 这种无比亲昵的称呼, 博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赏。 “妈妈校长” 的称呼就此宣传开了。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成仿吾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的内在规律, 建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 年八九月间, 日军集结 7 万兵力向晋察冀边区扫荡, 来势汹汹, 在这种形势下, 华北联合大学被迫停止集中教学, 化整为零, 依靠群众的掩护各自为战。 这时, 心中装着全校师生的成仿吾不顾个人安危, 经常骑马到各个村庄看望分散隐蔽的教师和学员。 有的村庄只有一两个人, 他也要去那里帮助师生解决困难, 给大家发放给老乡伙食费的银元, 把鼓舞和关怀带给广大师生。 他告诉大家不要被艰苦的环境吓住,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广大师生从成仿吾的行动中汲取了克服困难、 坚持斗争的力量, 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其次, 成仿吾为了使教师能够为人师表, 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真正教师不是教书匠, 要向真正人民教师方向努力, 不要忘记又红又专要求。”[5]179 他要求教师在 “红” 的标准方面应该比学生高, “特别是共产主义觉悟、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是一步一步树立,教师要进一步树立。”[5]179 只有这么做, 教师才能在 “红” 的方面做出表率, 才有条件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与此同时, 成仿吾还不止一次地告诫教师, 必须克服那种认为 “教学是自由买卖, 教师任意卖, 学生任意买, 自由竞争” 的自由主义态度。 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就会管教不管学, 教书不教人, 只做知识贩子。

  他要求教师必须 “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培养人、 改造人的作用,把教学工作作为科学工作来进行, 重视教学效果。”[5]202 他指出, 对于知识方面的问题, 自己不明白的, 就不可能向学生讲明白; 自己想不通的问题, 学生也不可能想通。 这就是说, 教师想把学生教好, 就必须认真求索, 吃透 “两头” (既要吃透教材, 也要吃透学生)。 为了吃透学生这一头, 教师就要了解学生, 对学生做调查研究。 他说: “教师对学生做调查很好做, 在讲课时提问题、 批改作业、 答疑、 辅导等工作中了解情况, 就是调查研究工作”[5]204。 对教学过程双向互动的坚持和探索, 是成仿吾作为主要奠基者的无产阶级教育和旧教育的重要区别, 有别于旧教育体制下师生间的对立关系, 在倡导新型平等师生关系基础上探索传授知识和塑造人格的融合, 实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三) 强调教育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关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首先, 成仿吾的工作生涯处于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时期, 重塑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革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既是成仿吾提出的教育阶级性, 实际也是教育对政治、 经济的依存性,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既做到 “潜心问道”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也对中国革命实践动力得以正确地把握。其次, 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开展教育活动, 在 “关注社会” 的同时 “服务社会”。 在鄂豫皖苏区主管教育工作期间, 成仿吾提出根据地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以革命形势和政策教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 以识字运动的开展提升群众文化水平; 以劳动教育促使知识分子实现大众化, 以革命骨干的培养储备革命干部。 成仿吾的上述观点、 措施实现了教育为革命服务的目标, 成为在被分割包围的根据地开展教育的有益尝试和经验总结。

  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后, 成仿吾又提出: “我们必须展开一个伟大的教育运动, 来配合这个总任务。”[5]99人大期间积极探索工人大学生的教育规律, 把培养工人阶级成为建设中的骨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进行实践推进, 挖掘工人阶级在政治、 组织和纪律上的先进性来弥补文化水平不足的劣势,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 强调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仿吾长期担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高校管理者, 在高校规范性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民主革命时期, 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大学, 在办学方式上趋近正规高校, 成仿吾在学校建立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 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并非国家执政党, 由于党组织的不公开状态, 大部分教员和学员的党员身份都是秘密状态, 只有学校和学生队的个别领导人公开身份, 这时对于高校来说无论何种自由都要置身于严格的规范之下, 广大党员和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员也能理解并遵守。

  各项决策由学校党组成员集体研究决定, 下级党团组织贯彻落实, 学校的各类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党组决策的同时, 肩负团结非党员的使命。 这种组织形式使教员和学员充分认识到: 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学校, 同时, 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政治教育, 也坚定了学员们坚定的政治方向。 学员们普遍认为, “战火中的大学” 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依靠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内容的正确, 依靠各级党组织对实施教学计划的保证作用, 依靠教职员工和学员中党员的示范作用。”[6]208“三个依靠” 为党组织领导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基本遵循。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 党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虽然高校领导机制多次发生变化, 但成仿吾始终强调 “在高等学校中建立起党的坚强领导”[5]135。 成仿吾提出:

  第一, 党组织要通过 “掌握教学规律” “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结合工作情况学习业务知识”[5]118 等方法或途径不断丰富经验, 提升领导水平, 要善于领导。 学习中要主动避免经验主义, 强调实践检验的重要性。 任何经验, 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 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第二, 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 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华北联大向敌后挺进时, 为了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 成仿吾强调要加强学员的思想意识锻炼, 及时扩充、 壮大党员队伍。 在成仿吾的积极推动下, 陕北公学 6 000 多名学员中有 3000 多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内组织生活方面, 成仿吾强调 “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5]60, 通过民主生活推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

  第三, 在处理高校的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关系方面, 成仿吾创造性地提出应区别对待。 在学术问题上, 保证足够的自由, 要倡导 “百家争鸣”; 而在政治问题上, 要坚持原则, 对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不容置疑。

  三、 成仿吾师德师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

  其一, 坚持历史承继性, 厘清中国特色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脉络1931 年, 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讲到: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我们的智识, 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 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 亦全赖有教授的 inspiration。” (梅贻琦, 就职演说, 国立清华大学校刊, 第 341 号。) 此时的大学在美国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书院精神, 为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初步设定。

  长征来到陕北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发展需求, 在南方根据地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兴办无产阶级教育体系, 除了列宁小学外, 兴办抗日军政大学、 陕北公学、 鲁迅艺术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 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与旧式教育的鲜明区别, 创造了无产阶级师德师风建设模式。以成仿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在革命时期办学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储备的学员, 扩充教师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 面对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 强调对学校原有教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教育。

  结合党的各个时期工作中心, 加强对教师队伍在社会主义事业价值认同方面的培养, 把坚定的革命立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问题。 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校教育, 专业性和思想性总是交融在一起, “专” 的内容也侧重于政治工作中的革命方式方法教育,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专” 的内容发生实质性转变。 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和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进行规范, 教师不仅在道德建设上积极向上, 在专业技能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其中钱学森主持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袁隆平在湖北安江农校执教,成为教师 “专” 业建设的代表人物。

  改革开放后, 我国教育体系快速规范发展, 国家先后制定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 《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等文件对各类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规范, 199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把职业道德的遵守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确认,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的全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先后在全国教育大会、 学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规范新时代师德师风内涵, 明确师德师风衡量标准, 提出 “四个引路人” “四个服务” “四个统一” “三个传播” “三个塑造” 等具体要求,一方面, 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持和对无产阶级教育家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学风的传承。 对中国优秀教育成果的创新发展, 从文化自信中寻求教育自信, 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和责任。

  其二, 坚持党的领导, 突显党的中心任务对师德师风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实践的选择, 成仿吾从 1928 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的教育事业实践中一方面对党的革命理论进行普及宣传,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党的领导方式方法创新, 并把党的领导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予以确立, 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师德师风规范进行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关于党的历史地位形成两个全新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 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两个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联系。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 党的领导是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政治保证;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教育工作是师德师风建设现阶段育人工作与时俱进、 关注社会的现实依托。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师德师风建设方向的政治保证。

  “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办好我们的学校,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8]1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当今, 中共党员都是党的教育事业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师德师风建设进程中, 既保证了教育的基本方向, 也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利器。 成仿吾在革命时期, 无论是陕北公学时期的物资紧缺还是华北联大时的战局激烈, 都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用党组织的先进性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 为革命成功提供了人力保障, 今天的师德师风建设要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激烈的战火, 而是急功近利的功利化价值观, 加强党的领导,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是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能够专心育人、 潜心问道的政治保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 习近平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

  在国家 “十三五” 规划中进一步提出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命题。 教育事业上坚持党的领导, 也就是坚持教育的人民性立场,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完成的是民族独立基础之上的人民解放任务, 成仿吾在革命中, 强调先进行教育革命, 革命群众得到了教育权之后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教育改革, 无论是出发点还是最终归宿,都坚持了党的基本立场。 坚持教育的人民性立场, 正确理解 “人民教师” 的使命担当, 在教书育人中正确把握 “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么样培养人” 对师德师风的决定意义。 只有坚持人民立场, 才能坚守初心 “潜心问道”, 才能 “关注社会” 且不会丧失 “底线”, 才能在“学术规范” 之下完成 “教书育人” 的历史使命。

  其三, 坚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涵养教师师德自省之风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人, 必须时刻铭记。[9] 只有提高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自省意识, 才能实现师德师风的良性发展。 在成仿吾的革命实践中, 非常强调用共产主义道德来规范教师和学员的学习生活, 他把这种平等、 友爱、 互助的共产主义道德关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成仿吾在其主持工作的高校中,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来教导师生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 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师生的德育教育, 促进师风和学风的普遍提高。 今天, 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 “传道” “育人” 的使命, 要对其形成认同并内化, 才能做到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完成神圣使命。挖掘社会实践模式, 在生产劳动中锤炼师德师风人间烟火气息。 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归宿, 人类历史发展的秘密也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 神秘主义最终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无处遁形。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持世界观上的客观性和可知性, 不管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方式, 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使其和阶级社会的神秘主义产生质的区别。 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传授理论尤其是德育内容的科学性一个重要表现便是不止于 “言传”, 更能够 “身教”。 抽象的理论研究成果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体现其实际价值。 虽然今日的 “社会生产” 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原则亘古不变, 因此, 师德师风建设要积极探讨师德师风精神的物质表现, 挖掘其社会实践模式。

  其四, 优化师德师风管理体制, 营造师德师风良好社会氛围人具有社会性, 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因此, 被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时刻刻包围的人,必然要接受特定社会规范的严格制约。 教师作为这个群体中肩负特殊使命的一部分, 承载着比其他人更多的社会期盼。 在角色定位上, 社会期望教师成为 “劳动者” “道德家” “专业者”,并以此实现其个人价值。 这些期望不断汇集, 在人们心中组合成教师形象, 成为人们理解教师形象的不同理路, 最终达到在教师形象方面的统一,[10] 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界定师德师风的统一标准。 重视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是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教育论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左” 倾思潮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广泛弥漫于社会中。 在实践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 成仿吾坚决反对这种思潮,积极倡导要区别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 有效落实党关于知识分子的若干政策, 进而在高校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管理体制, 形成全面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搭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平台, 为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理论、 开展科研服务。在师德师风管理体制的构建过程中, 一方面, 我们要正视教师鲜明的个人特质, 全面把握普通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师德师风过程中由于个人性格和能力差异而产生的不均衡状态, 不能对所有教师要求无差别的高标准道德追求。 引导教师在科学管理体制下通过道德自觉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规范模式; 另一方面应该对师德模范进行宣传和弘扬, 正视社会和时代对高尚道德境界的师德师风的必然诉求。 通过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提供教师教书育人的自由空间, 挖掘师德师风的典型, 弘扬师德师风的社会主义道德能量, 引导师德师风建设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1 ]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2016-12-09(01).

  [ 2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

  [ 3 ] 刘建军. 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2):11-19,156.

  [ 4 ] 李洪程,余飘. 成仿吾传[M].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 5 ] 成仿吾教育文选[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 6 ] 成仿吾校长纪念文集[Z].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08.

  [ 7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

  [ 8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4.

  作者:吕增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3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