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军队院校教风> 正文

教育杂志军队院校教风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02-27 16:32

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新课程教学 》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于2013年5月创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主办的刊物,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本篇文章是由《新课程教学》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于2013年5月创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主办的刊物,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军队院校的教风与地方高校的教风在本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其本质内涵体现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彰显为人师者的职业情怀。军队院校的教风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特色性、规范性、先进性。在建设重点上,军校教风建设应重点加强:确定军校教员行为标准、建立教学交流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军队院校;管理机制;教风建设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风气和质量。”这“一代一代人的风气和质量”,既包含着学生的学风,更包含着教员的教风所贡献的荣誉。教风,是教员队伍所呈现的风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风关联着学校的校风、学风等重要因素,能够体现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更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军队院校,因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及办学环境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其教风与地方高校的教风存在诸多不同。

  一、对军队院校教风本质内涵的基本诠释

  依据军队院校自身特点,军队院校教风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两方面内容。

  1.体现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同志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军校教风的本质内涵应首先体现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军校教风,可以反映军校教员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军人素质,体现教员的率先垂范和忠于国防教育事业的境界,是凝聚力的象征,是战斗力的代名词。作为军校教员,为人师的前提必须是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军校教员必须时刻牢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才能把党、人民、国家置于胸中,落实于行动;才能始终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国防教育工作;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豪感,立足本职教好书,责无旁贷育好人,对事业负责,对每个学员负责;才能面对清贫,不被丰酬厚禄所诱惑,面对平凡,不被高官显位所吸引,安心献身国防教育事业。因此,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是军校教员追求的根本价值观,成为军队院校教风本质内涵的首要内容。

  2.彰显为人师者的职业情怀

  《礼记》记载,“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这正是教师在育人中所要发挥的作用。作为军校教风,它的本质内涵又包括了普通高校的教风内容,即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和言传身教等。

  教书育人是每个军校教员的基本职责。在把握学科前沿及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军校教员应精心备课,并高质量完成课堂授课;要爱护学员,以诚相待,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能够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员认真观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严谨治学必须成为良好军校教风的重要内容。教员应持严肃谨慎、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研究学问,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不断改革创新的职业精神。具体说来,教员能够讲科学、用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自觉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教员能够坚持真理、注重实践,勇于改正错误;教员既能严格要求自己,又能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带领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和各类试验;教员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缺点,博取他人长处;教员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不停止探索研究。另外,言传身教是构成军校教风的又一重要内容。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出,“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教员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格,才会受到学员的尊重与信服,才会自觉把教员的人格特征当成自己人格形成的参照。因此,军校教员要自尊、自重、自爱,注重自身修养,真正成为学员的学习榜样。

  二、对军校教风特点的基本概括

  1.特色性

  作为教风的主体,军校教员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教员。由于教员的特殊双重身份,决定了军校教风成为军人作风的一种延续,同时也就注定了军校教风的特色。一般说来,军人作风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爱国奉献、遵章守纪、团结同志、勇敢顽强等。作为军校教员,不但要具备一般军人的军人作风,而且要把这些良好的作风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并转化为自己现身国防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热情和动力,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对学员关怀备致,工作态度积极向上,锐意进取。

  2.规范性

  与地方普通高校相比,军校教风紧密结合军校的管理而建立。因此,军校教风更具规范性。《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学工作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传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军、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十六条又明确要求,“教员必须以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军校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严格,要求教员自觉遵守军队的各项纪律;要求教员在课堂授课中、在课后作业批改时、在学习考核上都要“严”字当头。以严为主,严师出高徒,努力培养学员严谨勤奋的良好学风。

  3.先进性

  随着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起步,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把造就“专家型”的信息技术人才,“技能型”的信息操作人才,“复合型”的信息指挥人才作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杀手铜”。基于这样的背景,军校教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传道与授业并重,教书与育人同行”,其建设内容必须体现先进性。教员应把既教书又育人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自觉地寓育人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对学员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培养;教员应把最新资料、信息,尤其是外军有关的内容引入授课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使学员在充分了解外军先进的军事技术、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增强学员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三、对军校教风建设重点的基本分析

  军校教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建设过程必须确立整体建构思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要给予高度重视。

  1.确定军校教员行为标准

  军校教员行为标准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一,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即要求教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影响学员。其二,军校教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即要求教员信守职业道德,将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和言传身教等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其三,军校教员的研究能力要求,即教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参与相关科学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并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其四,军校教员的学习能力要求,即教员善于捕捉新的研究成果,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工作。

  2.建立教学交流机制

  开展教学交流是提高教员整体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应本着开拓视野、交流经验的基本思想,积极开展示范课、评课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动,建立教学交流机制。在学院范围内,阶段性组织不同学科的示范课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让广大教员通过参加或听课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在系、教研室范围内,组织以讨论为主的评课活动,让参与的教员既成为受助者,又成为其他教员的施助者。同时,教学交流不应局限于院校内部,更要结合各院校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加强与其他军队院校的沟通,加强向地方相同或相关高校的院系的学习,在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中提升教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保证教员的教学始终保持前沿性、科学性和探索性。

  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从严治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从严治教,必须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监控机制。目前,一些院校采用规范备课内容、规范授课方式方法、学员、同行、专家量化打分综合评定等方法进行了教学监控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模式化的备课要求和上课要求,让一些教员产生反感和厌倦,授课中缺少了激情和创新;量化打分中的分值比例不合理使一些教师对学生一味迎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监控效果,应对现有教学质量评判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整专家、同行、学员为教员打分的分值比例,使这种过程性监督更具科学性;在规范教员备课方面,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宜过多、过死、过细,在圈定的大范围内鼓励教员开展教学改革,探索为学员喜爱的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和质量;在对教学质量评定上,对新、老教员的评定结果,依据教龄进行不同加权,分级计算教学质量综合评定分数,且评定结果采用院、系两级复审评定制度,不可一锤定音,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针对监控结果确实不佳的教员,学院要严肃对待,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处置。

  4.坚持以人为本管理

  保护与提高广大教员参与教风建设的积极性是搞好军校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做法就是应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给予广大教员最多的人文关怀,满足其合理需求。在个人发展方面,尤其是青年教员,鼓励、支持他们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他们提供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工作上,向他们压担子、给任务,为青年多创造机会,使他们拥有展示才华的平台;在生活上,改善教员的住房条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孩子入学、升学等实际困难;在学院建设上,鼓励教员参与学院管理,洗耳倾听他们对院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