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论文初中英语阅读问题> 正文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论文初中英语阅读问题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05-13 17:45

本文摘要:本篇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论文 小议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问题设计,实现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参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设计重难点问题。《 中小学外语教学 》杂志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基础外语教

  本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论文小议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问题设计,实现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参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设计重难点问题。《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基础外语教学类的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中小学外语教学》设有: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外语教学实践、外语教学研究、语言知识归纳与难点解析、中考和高考研究以及各地、各类英语试卷交流、教研动态与信息交流等栏目。

中小学外语教学

  摘要:阅读课的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对两位老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主要针对“参与式教学方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的设计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帮助及影响加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参与式教学方式;案例分析

  1.“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实现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与式教学方式”最初并非起源于教育实践,而是在对外国际援助中被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国际援助人员发现:

  “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获得成功。”这种“参与”的方式后来被逐渐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以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自成一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提倡最大限度地让学习者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课堂中,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合作、交流、感悟是课堂的主旋律。自我发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样的合作形式使学习者和教授者的智慧、经验在合作中达到交流、共享。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的教学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方式”也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共通性。《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正是履行这一理念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价值的有效途径。

  2.问题设计是高效“参与式”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基础

  “问题”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一节课都不可避免的内容。不管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课堂都可以说是对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乐于提问;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够乐于并精于自己提出问题,对课堂内外的学习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然而要能够引导学生提问,教师首先应该合理设计自己所提的问题。因为问题的数量、质量关乎学生能否参与和乐于参与,这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教师精彩、优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自我提问意识也是一种引导和示范,阅读课也不例外。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究逐渐达到课程标准中五级阅读目标的要求(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的逻辑关系等)。综上所述,问题的设计与课堂效率有直接的关系,是保证阅读课效率的基础,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3.基于案例分析小议“参与式教学”中初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计

  3.1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问题

  此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同课异构的授课内容是:阅读材料“Do You Think You WillHave Your Own Robot?”。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robots?Section B 2b的内容。此单元的话题为:未来的生活(Life in the future);功能是:谈论对未来的预测(Make predictions)。而文本材料所在的Section B的作用是将Section A部分谈论的“未来的世界”这一话题拓展到“个人的未来生活”。2a-2e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板块,由读前(2a)、读中(2b和2d)和读后(2e)三部分构成。2b阅读材料是一篇269词的语篇,在本册教材的阅读篇章中属于较长材料,有19个新单词,其中包括13个重点词汇。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中面对较长的语篇更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刘老师和王老师对教学材料的分析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定位如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基本准确,但是比较笼统。在词汇的教学目标描述上,两位老师都使用了master、grasp(精通、领会)来表述,但在实际的授课中,两位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都无法引导学生达到“精通或领会词汇的用法”这一教学目标。如:刘老师设计的“单词的英汉互译”,此问题只能帮助检测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王老师设计的对句子中标红的重点词汇含义的提问(Can you find ou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inred?)可以帮助学生训练“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的阅读微技能,但对词汇用法的领会只能做到初步的了解,做不到全面的掌握。两位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定位和理解不够具体,这会导致教师设计的问题过散或过多、针对性不强。如:王老师在“读前”活动中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了六个Wh-问题,用时近七分钟,又在“读中”环节里设计了15个Wh-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及文章细节。问题过多、过细,课堂的“参与度”虽高,但教师太“忙”:忙于提出各种问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和策略培养的意识有所忽视;学生太“累”:累于不断地回答类型较为单一的问题,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和方法总结时间较少。笔者认为在分析这篇材料所处的教材位置及内容后,对此节阅读课的目标定位应为:略读判断各段大意,理解文章整体;细读摘取文中有关机器人现在和将来的细节信息;缩写语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对文中语言信息的运用;通过与一般现在时的对比,加深对一般将来时表意功能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教学重点应为: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训练(掌握材料主旨大意、了解阐述主旨大意的事实细节、猜测生词)和帮助学生熟练应用重点句型(Robots will look like…in the future.Robots will be able to…in the future.),为后期相关话题的写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学的难点应在如何有效进行“细节阅读”技能的培养,如何减少学生对长篇文本的阅读压力上。而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需围绕此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在王老师的问题设计中将读前的问题只保留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Whatcan the robots do?)欣赏视频部分,回答问题,自然导入文本的阅读。在“细读”环节中沿用2b中每段大意的理解将文章分为3部分(见表2),以降低学生的阅读压力;根据每部分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训练“细读”技能。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