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教改论文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积极的预习意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丰富的预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本篇教改论文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积极的预习意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丰富的预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该杂志是小学教师辅导刊物,广西省教育期刊。具有资料性、实用性、时效性,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小学教学参考杂志栏目设置:素质教育及模式、教材教法、教海拾贝、教研论坛、师范生园地、新大纲学习、作文教学、基础训练。
有效的预习是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启迪思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自主有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要起到应有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预习
1.重视教学民主,以身作则,积极参与预习。在语文预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沉下去”,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对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可组织学生二次学习讨论,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学生。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必须开放我们语文教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就完成预习教学环节而言,教师要掌握学生完成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一手材料,就必须走到学生中间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学生小组完成预习作业的全过程。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每个学生对完成预习作业的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困难。因为教师参与到预习小组中去了,就更便于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在实践的参与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预习小组中只有个别同学在完成学习任务,其他几个是坐享其成。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及时地和学生交流,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2.成为引导者,激励学生预习。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还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检查预习时应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在作业中进行预习渗透。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之前,笔者在预习中先请学生阅读了一个关于白居易的“趣味小故事”,有趣的故事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才华,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预习专用笔记本,备好预习工具书,评选预习明星,来把预习常规化,激发学生预习的动力。总之,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
3.成为组织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因人制宜地布置预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身心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预习环节。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预习内容和形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预习活动中来。
二、加强预习指导,注重预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完成预习内容时普遍对课文质疑表现为一筹莫展,不懂得如何对文章进行质疑,有的学生提的问题都是课文上本来就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干脆就随意地抓几个词语然后质疑,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面对以上种种现象,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质疑。
第一,围绕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题目质疑,可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围绕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质疑。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搞清楚了其中难词、难句的意思,便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词语、句子。第三,围绕内容质疑。写人的文章,可提出:“写了人物的什么品质?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的?”。第四,围绕写法质疑。学习文章的写法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质疑,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更能有效地掌握文章的写法,学习运用文章的写法,最终,集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写法。
三、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预备阶段。此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预习的意识、教授最基本的预习方法为目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预习可尽量安排在课内,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预习的内容大多为一些常规内容,如通过看提示、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的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在学生预习初期,笔者为了使预习的要求更为简便易操作,就把预习要求设计成表格,学生预习时填写,一般包括课题、体裁、作者、出处、生字词、佳句、段落提纲、主要内容、主题中心、读后感受、疑难问题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表格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删选。表格的运用使预习的内容更体现出教师的定向指导性。
2.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发展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学习更为丰富的预习方法,以落实全面的预习内容为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到一个适当辅助的作用,应以学生的预习活动为主体。同样是预习生字词,教师可将文中的个别重点词语或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字词提示一下,并教授一定的解决方法,其余的则让学生自主预习。预习可由课内转向课外。预习内容除了常规内容外,还可根据课文教学难点增加一些重点内容。如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自主阶段。此阶段已经将预习发展为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的学习环节,前面两个阶段皆是为了这个阶段而准备的。这个阶段不需教师辅助,全以自力而预习。如若在这个阶段预习生字词,学生完全可以有能力确定哪些是此篇课文中自己应该重点关注的字词,并选择合适的工具书或者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同样是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无需提供任何材料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