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秸秆在还田后不仅能释放出大量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农业论文 认为还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从而有利于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北京农学院学报 》(季刊)创刊于1987年,是本院主办
秸秆在还田后不仅能释放出大量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农业论文认为还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从而有利于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北京农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87年,是本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反映和报道本院农系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机械学、园林、植物保护、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等学科在教学、科研、推广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以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为宗旨。为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人口数量的激增,迫使人们更加重视天然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同时由于植物纤维原料具有价廉、再生、永不枯竭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已引起关注。
关键词:秸秆;土壤;腐熟剂应用
据报道,我国每年各类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7亿t左右,折合成标准煤为3.5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20%~30%,其中玉米秸秆占2.2亿t,这是一种巨大的可利用的再生资源。但这类资源很难被利用,大部分被弃置或焚烧,既浪费资源又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如果能将其降解为低聚糖类,并进一步转化为食品、饮料或乙醇等,将缓解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三大危机,同时这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秸秆资源化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中秸秆还田、制造有机肥料、秸秆做成固体燃料、动物饲料、生产纸张和做成纺织原料及用秸秆培养食用菌等等,这些是秸秆利用的主要渠道。但由于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许多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生产成本很高,难以被广大农民接受。秸秆还田作为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秸秆处理与综合利用中的最主要措施之一。秸秆还田不仅能避免因秸秆大量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还能够将秸秆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关秸秆直接还田,在北方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但是由于秸秆自然还田腐熟太慢,而且会对农田土壤整地播种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等诸多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为使秸秆在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能快速腐解,不影响下季耕种及保证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应用低温高效快速分解秸秆的腐熟菌剂非常必要。
1秸秆还田现状
我国传统上,秸秆是用来作为焚烧取暖,喂养牲畜的主要来源。世界的快速发展也为秸秆的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秸秆还田技术已成为秸秆利用的关键技术。秸秆施入土壤后,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地力,为增产增收提供保证,与此同时还可减少肥料用量,为农民开源节流,也避免了因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虽然秸秆还田的良性效应很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由于秸秆分解速度慢,影响后季作物生根,降解时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养分,造成作物的氮饥饿现象等,从而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此外秸秆在还田的同时还会将虫卵和病菌带入土壤。世界各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尤其是欧美等农业发达的国家,秸秆还田在这些国家十分普遍。具调查表明:美国秸秆还田量占其国家秸秆生产总量的68%,而英国的秸秆还田量较美国更为突出,达到了73%。近些年,中国也开始加大对秸秆还田的研究,虽然有些研究还不太完善,秸秆还田应用还有很多困难未曾解决,但是我国科研工作人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为我国秸秆还田做出了很大贡献。
2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1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指土壤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水、气、热以及养分的保持和移动,也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对作物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并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水、肥、气、热的调节能力,提高自然降水的有效性,增强抗旱能力。
2.2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养分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土壤,保水、保肥的作用。作物秸秆是一种完全有机肥料。秸秆除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类物质外,还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及有机成分。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比较全面地为作物提供所需要的养分,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作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有较大的增加。英国洛桑实验站翻埋玉米秸秆7~8t/(hm2•年),18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2%~2.4%。美国先期在大平原土壤上还田秸秆和残茬1.6~1.7t/(hm2•年),八年后土壤有机质从1.79%提高到2.0%,秸秆还田的土壤比对照区土壤中的碳、氮、磷、硫分别增加47%、37%、14%和45%。秸秆还田3年后,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翻耕还田比对照分别增加0%~10.6%、0.2%~10.6%、8.4%~15.5%,其中速效钾的含量增加最高。因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3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中微生物这个庞大的群体,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们是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土壤微生物可以合成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与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而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的同时,还抑制了土壤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2.4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据报道,多年秸秆还田可提高作物产量3.4%~9.6%。秸秆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好。施N138kg/hm2,玉米秸秆还田量9000kg/hm2,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农产品品质是评价农作物的重要指标。秸秆还田还能有效改善作物品质。在稻田中施加秸秆,能够提高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秸秆与化肥配施不仅能够使稻米更具可观性还能提高营养品质。
3秸秆腐熟剂的应用
3.1还田方法
1)作物机械收获后,将粉碎的秸秆均匀平铺在田面,做到地不露白。2)直接撒施江苏谷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物料腐熟剂2~3kg/667m2,使用前用细土或腐熟的有机肥与其拌均,在秸秆较多的情况下,撒入3~5kg/667m2尿素。3)进行翻耕,使秸秆被土覆盖以保持水分,耕深在15~20cm为宜。4)在没有水源的地块,最好能浇水,或利用雨水等水源促进秸秆腐烂。旱作时,秸秆还田后灌一次跑马水,使秸秆保持湿润,湿润状态至少保持7~10天,水分不足及时灌溉,水田则按常规管理措施即可。
3.2注意事项
1)适时还田:秸秆还田多做基肥。因其养分释放缓慢,晚了当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所以要在收获后进行为好。2)秸秆用量:还田数量要适中。一般秸秆还田量折干草150~250kg/667m2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相应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3)均匀施入。如果不均,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均。4)深施氮肥: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因为微生物的增长是以碳素为能源、以氮素为营养的,而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分解适宜的碳氮比为25:1,多数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秸秆腐解时由于碳多氮少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也就造成了与作物共同争氮的现象,因而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秆快速腐解及保证作物苗期生长旺盛的双重功效。总之,在诸多还田技术中,由于腐熟菌剂的应用能够加快秸秆腐解速度,能够有效地减轻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同时为农民节约开支。并对作物生长,产量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