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 食品安全论文 通过对年度蔬菜质量安全情况的调查,分析不同季节的蔬菜质量安全情况,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不同区域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并提出合适的对策建议。《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双月刊)创
本篇食品安全论文通过对年度蔬菜质量安全情况的调查,分析不同季节的蔬菜质量安全情况,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不同区域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并提出合适的对策建议。《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国内首本专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科技期刊,它所刊登的论文将反映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热点、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意于搭建中国食品安全与质量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学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的平台;努力成为培养和发现食品安全和质量学科人才的基地,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
摘要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调查和抽样检测了重庆市的17个区(县)的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场,包括具有代表性的244个生产基地、3个批发市场、6家连锁超市和10个农贸市场;样品涉及11个主要菜类;包括当地生产和消费的56个主要蔬菜种类。共计抽样2308个蔬菜样品,每一种样品检测58种农药。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1)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2)季节性气候和连作障碍与蔬菜质量安全高度相关;3)禁限用农药有使用但逐年减少;4)白菜类、绿叶菜类和豆类蔬菜的合格率较低;5)蔬菜种植存在不规范施药或滥用农药;6)基地蔬菜与超市蔬菜的安全质量优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分析威胁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1)建立并完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2)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生产技能培训;3)推广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建立健全蔬菜安全生产的物资服务体系;5)加强基地农药监管和实施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质量安全;对策建议;重庆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天,在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供给日益丰富多样的同时,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早已不再采用传统农业低效的生产模式,但是化肥、农药、农作物新品种和机械化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大量应用也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安全,加强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学指导生产和正确引导消费,2014—2016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立项支持先后对重庆市(基地和市场)的蔬菜进行了定期的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和质量安全评价,以期客观、真实地掌握本地生产和销售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是切实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现实需要。
1现状
笔者从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开展了3年的调查工作,共14次调查与抽样检测,范围涵盖重庆市的17个区(县)的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场,包括具有代表性的244个生产基地、3个批发市场、6家连锁超市和10个农贸市场;样品涉及白菜类、甘蓝类、茄果类、瓜类、绿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薯芋类、根菜类、芽苗菜类和芥菜类共11个主要菜类;包括当地生产和消费的56个主要蔬菜种类。本着“源头控制和兼顾流通”的原则,抽样以基地为主,市场为辅,也充分考虑当地当季的具体生产实际情况与蔬菜实际流通消费情况,3年共计抽样2308个蔬菜样品,结合《蔬菜农药使用条例》和近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问题较多的农药及生产调查结果,确定每一种样品检测58种农药,其中包括:禁用农药甲胺磷等4种,限用农药甲拌磷等7种,一般农药乐果等47种。对室内分析检测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
1.1年度蔬菜质量安全情况
参照国家标准GB2763—2014等判定,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7.14%、97.30%、98.04%,监测的样品合格率逐年有小幅的上升,3年平均为97.57%,略高于同期全国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的平均水平(97.00%)。
1.2不同季节的蔬菜质量安全情况
2014—2016年共计抽样检测14次,由于兼顾抽样季节、地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每一次抽样数量和品种不尽相同,但是季节基本吻合并重复,其中3次出现合格率100.00%,合格率最低是2015年的7月,仅为92.61%。总的趋势是,10月至3月的每年冬季、深秋和早春蔬菜样品合格率较高,4月至9月的每年晚春、夏季和秋季的蔬菜样品合格率较低,这与高温高湿的气候和病虫害发生周期吻合。详见表1
1.3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对样品的来源统计表明,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6.25%、93.18%、92.00%、98.58%,即生产基地的样品合格率较高,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居中,批发市场的合格率最低。
1.4不同区域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由于蔬菜的种植技术、种植环境等的差异,各区县蔬菜基地种植水平、行政监管、连作障碍等致使各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较大,导致蔬菜的质量安全也存在差异。如果依照与主城距离远近划分为市区、近郊、远郊和其他区县四大区域,3年内市区超标的41个样品中,来自于九龙坡和沙坪坝(市区),巴南、渝北、北碚、璧山、江津和铜梁(近郊),潼南、荣昌、大足、南川、綦江和万盛经开区(远郊),酉阳、秀山和黔江(其他区县)的分别为12个、26个、2个、1个。
1.5不同类型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所抽取的11大类蔬菜中,绿叶菜类、白菜类、豆类、茄果类、甘蓝类和葱蒜类6类蔬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其超标样品数依次为28个、17个、7个、2个、1个和1个。
1.6不同种类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56个蔬菜种类出现超标的有大白菜、普通白菜、蕹菜、芹菜、莴笋、豇豆、木耳菜、菜豆、菠菜、苋菜、菜心、油麦菜、辣椒、生菜、葱和芥蓝16种;其中,不合格的超标蔬菜又主要集中在绿叶菜类、白菜类和豆类中。各类蔬菜的超标情况和对应的超标率详见图1、图2(仅超标1个的葱和芥蓝由于样本较小,其超标率未做统计)。本文的“大白菜”含本地速生栽培的半结球品种(俗名水白菜或茭白)。
1.7农药的使用情况
1.7.1蔬菜中禁用农药的使用情况在抽取的蔬菜样品中,禁用的4种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六六六)仅检出甲胺磷、对硫磷2种,各检出1次,其中甲胺磷超标1次。
1.7.2蔬菜中限用农药的使用情况在蔬菜限制使用的7种农药中,除甲基异柳磷外,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克百威、涕灭威和氟虫腈6种均有检出,其中克百威、氟虫腈各检出8次,克百威超标4次,氧乐果检出3次且超标3次(见表2)。
1.7.3蔬菜中常规农药的使用情况47种常规农药检出33种,其中检出次数最多的10种农药为烯酰吗啉、腐霉利、吡虫啉、哒螨灵、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霉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嘧菌酯,对应检出频次数依次为433次、185次、181次、134次、117次、106次、101次、85次、63次和63次;检出的33种农药中有12种农药的检出值超过GB2763—2014国家标准安全限量值,其中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各有9个批次的产品超标。
1.7.4蔬菜中农药的多残留检出情况以2016年的5次检测结果为例,样品多残留检出率17.78%以上,4月最高(45.56%),最多1个蔬菜样品检出7种农药,且极个别样品还同时有2种以上农药残留超标,产品安全性堪忧,详见表3。
2抽样检测结果分析
2.1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
3年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重庆市2014—2016年的样品平均合格率为97.57%,处于较高的合格水平,略高于全国蔬菜样品同期平均水平(97.00%);且合格率有逐年小幅的上升,表明监管等的效果有所显现。
2.2季节性气候和连作障碍与蔬菜质量安全高度相关
春季大棚、夏秋的高温高湿和蔬菜基地的连作障碍是加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致使农户施药频繁,蔬菜合格率下降;由于市区和近郊菜地多年采用高复种指数种植,致使土传病害等连作障碍加剧病虫害高发,提高农户施药频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2.3禁限用农药有使用但逐年减少
2014年检出过禁用农药甲胺磷和对硫磷,2015年和2016年未检出。2014年和2015年多批次检出限用农药甲拌磷等,2016年仅检出克百威和氟虫腈,表明禁限用农药存在但逐年减少。且结合调查发现,在常用农药中隐性添加是限用农药克百威和氟虫腈等检出与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2.4白菜类、绿叶菜类和豆类的合格率较低
由于种植季节的高温高湿和种植区域连作障碍,以及白菜类、绿叶菜类和豆类的病虫害特点,导致这3类蔬菜的合格率较低,农药超标风险大。
2.5蔬菜种植存在不规范施药或滥用农药
样品存在较高的多残留检出率,表明蔬菜生产普遍存在不规范使用农药或滥用农药。尤其是部分绿叶蔬菜由于生产季节的原因,病害和虫害同时发生,农户盲目施药,造成多种农药残留,最多单一样品检出农药7种,甚至出现多种农药同时超标,极大影响蔬菜质量安全。
2.6基地蔬菜与超市蔬菜的安全质量优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
在重庆市蔬菜整体合格率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基地和市场各个环节的质量仍然有较大的差异,基地质量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超市,这主要是涉及的抽样基地都是当地规模化基地和当地大型连锁超市,一般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的管控工作相对规范到位,大型超市在当地食药监局的监管之下加强了进货台账的管理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等措施,因而样品合格率水平较高;批发市场的商品来源广泛且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最弱,产品超标比例较高和问题最多。
3威胁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1气候与连作障碍
春季气温回升,大棚内呈现高温高湿,夏秋季节是重庆的高温季节,而且市区和近郊菜地由于多年种植,造成了土壤酸化和病虫害等连作障碍严重,因此,每年的4—9月也是主要病虫害高发期,大量和高频地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容易造成农药在蔬菜中残留,降低蔬菜质量安全。
3.2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基地病虫害缺乏预防预报体系,更别说统防统治,农民都是采用被动防治,预防少;防治措施单一,以化学防治为主;生产者缺乏农技技能,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就连生产企业的农技人员也大多是当地未经系统培训的农民;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不能满足当地蔬菜生产种植的技术需要;农户凭经验用药,不能准确识别病虫害,滥用农药普遍存在;类似腐霉利和烯酰吗啉等高限量(MRL)的农药也出现超标,没有严格遵照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就提前采收蔬菜。
3.3农林区域交替布局
重庆市的市区、近郊、远郊和其他区县的蔬菜基地都是与粮食作物基地或林业基地交替混杂,几乎不存在完全独立的蔬菜生产区域,其生产所使用的农药销售无法彻底分开,农户可以随意在市场购买蔬菜生产的禁限用高毒农药。潼南等个别区县虽然实施了农药专营,但是尚处于形式上的摸索实施阶段,也存在操作的不足和明显漏洞,亟待加强和完善。
3.4监管不完善造成蔬菜禁限用农药超标
由于监管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市场上个别假冒伪劣农药依然存在,尤其是隐性添加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和蔬菜生产上限制使用的农药组分,造成基地农户购买及使用的农药仍然可能含有禁限用成分。因此,蔬菜中禁限用农药残留被检出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这些高毒农药严重威胁蔬菜的质量安全。
4对策建议
1)建立并完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科学指导蔬菜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各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蔬菜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技能,重点培训县、镇(乡)两级蔬菜生产的农技推广人员和蔬菜种植示范户,也可以通过示范户带动大面积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3)推广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认真贯彻和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既要把蔬菜病虫害为害损失减小到最低,又要保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4)建立健全蔬菜安全生产的物资服务体系,市—区县—乡镇—蔬菜基地应从上到下建立一个完整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药管理,搞好技物配套、农药供应一条龙服务;在蔬菜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农药专销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5)加强基地农药监管和实施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全面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高毒农药经营点仅设置在粮油、林业生产区域,远离蔬菜基地,且要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网点做到高毒农药专柜存放、明显标识、实名购买、销售台账、人工记载。并且改善基地检测硬件设施,加强对基地蔬菜的检测,只有被确认合格的蔬菜才能准出基地,以保证基地蔬菜质量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