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正文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12-29 10:14

本文摘要:这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发表了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休闲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休闲农业是能够暂时从忙碌的节奏中解脱出来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陶渊明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保持个性、追寻自由的休闲思想有助于丰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激发休

  这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发表了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休闲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休闲农业是能够暂时从忙碌的节奏中解脱出来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陶渊明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保持个性、追寻自由的休闲思想有助于丰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激发休闲农业的生命力。

  关键词:农业技术论文范文,休闲农业;陶渊明;休闲;文化内涵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是田园诗的开创者,隐逸文化的代表诗人。他沉浮官场十三载,三次为官,最终归隐。人们都欣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更欣赏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洒脱。

  一、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士大夫家族,儒学是他的启蒙之学,他在生命各个阶段也不断受到儒学的影响。年少时的他曾想“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国家动乱,濒临奔溃以致壮志难酬。陶渊明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使得他徘徊于“出世”“入仕”,最终决定远离尘世的污秽与繁杂。

  后期的陶渊明是个完全的道家信徒。林语堂认为陶渊明的思想中有儒学的成分,但依然肯定他的道家形象:“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文学的浪漫主义,与道家的闲散生活和反抗儒家的教义,已经在中国活动了两百多年,而和前世纪的儒家哲学合并起来,造成这么一种和谐的人格。”

  陶渊明的诗文中流淌着他的人格,传达了他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保持个性、追寻自由的休闲思想。

  1、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本性就爱自然,回到田园,就如那羁鸟飞入旧林,池鱼游到故渊,从身体到灵魂都有了归属。“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纵使每天劳作,他仍然享受这自由自由在的感觉。他看的就是这山野间淳朴的景色,一株野草,一朵野花,都带着自然的力量。从家中几间草屋到田地的路,就是这世界最值得走的路。

  2、苦中作乐,享受生活

  陶渊明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他平生最爱的不过酒与诗,精神世界的丰富削弱了他对于物质的追求。他晚年时因饥饿曾向友人乞食,得友人相赠后,“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留作《乞食》一诗向友人表示感谢。他的磊落、质朴、直率,令生活回归真实。吃不饱饭有酒喝就行了,田间劳作累了就看看书。田园的美,自然的莫测,热情的乡邻,志同道合的好友……生活的品质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丰富或者财力的增加,开阔心胸,提升精神境界,才能享受生活。

  3、遗世独立,保持个性

  《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字。”不必问他是谁,无名之人,不足挂齿。这世间的尘土飞扬,熙熙攘攘,皆与他无关。他抽身而出,看着院中的几棵柳树,斟一壶酒,翻几页书,大醉一场。功名利禄,皆是一场空。看众人在这喧嚣的官场苦苦挣扎,不在乎众人眼中的评判,遵循自己内心。沉浮官场十余载,陶渊明内心一直饱受煎熬。黑暗的朝廷埋葬了他的抱负,不能大展拳脚,也不愿同流合污。世人皆醉我独醒,不如变为一阵风吹到那田野中去。

  4、追寻自由,尊重自然

  陶渊明的一生都在寻找自由。辞官后,他不再順从统治者,得到了人格的自由。隐居后,他的亲人相继离世,他在悲痛中开始了生命哲学的探索。《形影神》这三首杰出的组诗里,它超越了生命发展的三个层次,从身体的“形”,到儒家名望的“影”,再到孤独自我的“神”,进而登上这条路的最高处。形,是他肉身的自己,以及时行乐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影,是他儒家的自己,想立善以不朽。神,则是他真正的自己,充满对自由的持续渴望。他已从最初世俗生活之下的激烈内心,抵达真正的宁静家园。[2]“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生与死并非完全对立,冬去春来,顺应自然的规律,自会焕发生机。

  二、当代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消费倾向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来自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厌倦,使得亲近自然,欣赏乡村美景对城市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交通条件的成熟和稳定的休闲假日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

  休闲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或方式,休闲性是休闲农业内在要求和外在需求,也是休闲农业重要的表现形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4]

  休闲农业虽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的休闲农业商业气息过重,缺乏文化内涵,功能相对单一,且更多的注重 了物质体验而忽略了游客的内心感受。

  1、商业气息过重,照搬城市生活

  休闲农业旅游本应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美景和农村环境去感受农村生活。但是部分休闲项目为了提升所谓的休闲体验,丰富休闲项目,大肆兴建民宿、商业街等等。这些城市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休闲项目的空白,但其本质是在农村照搬了城市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充分挖掘农村、农业的价值,体现当地的特色,也减少了游客接触乡村田园的机会。也因此我国休闲农业项目存在着吸引力低下、重复建设、建设水平低等问题。

  2、放松有余休闲不足,同质化严重

  它要求通过农业的方式,不光是生理的满足,也要达到回归自然,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休闲状态。如今还有很多地区单纯地将 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的主要方式。“赏农家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体验方式过于单一,并不能使游客得到休闲的体验。同时,这类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而且农业产品深加工不够,出售的商品大多为没有经过深加工或者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装粗糙,缺乏地方特色,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并且,大多数的旅游项目停留在观赏层面或者采摘层面,更深入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发,缺乏趣味性、体验性和知识性。

  推荐阅读:《西藏农业科技》(季刊)创刊于1977年,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农学会联合主办的唯一的西藏综合性农业科技学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