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整治框架> 正文

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整治框架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26 10:36

本文摘要:摘要为明确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本研究通过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典型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问卷调研,探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农

  摘要为明确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本研究通过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典型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问卷调研,探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整治工作。调查县农业废弃物中农膜和棚膜未回收的村庄占比为29.33%和22.51%,但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程度较高;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村庄普及率相对较低,农户院落闲置率和倒塌率分别为21.93%和13.28%,倒闭的种养企业厂房废弃率较高,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57.4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应促进政府“自上而下”和社会组织及农户“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加强农户层面的卫生设施、移风易俗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业废弃物;基础设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人类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Doxiadis提出“人居环境科学”,迅速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等学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1]。20世纪初,国内对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吴良镛先生创建“人居环境科学”,并将其定义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农村环境论文范例:农村环境整治论文影响农村环境评价因素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居环境也从自然转向人工,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分散居住,向村庄、乡镇、城市、城市群演化发展[3]。村庄在空间上从散点分布,逐步向点与点连接、点与多点连接、点与域面交融演变;在时间上先后经历低效均衡发展、优势村落极化发展、点域要素互馈发展、城乡交互融合发展阶段[4]。

  农村人居环境也伴随着村庄发展历程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工业革命以前,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生产、生活和生态关系和谐;工业化以来,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物质持续投入,现代生活方式产生的垃圾,城市和工业废物转移等不断影响农村人居环境[5,6]。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也从单一污染逐步演变为复合污染和立体污染[7]。目前,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定义较多,但内涵基本相同。农村人居环境是生产经营和生活居住的自然生态、地域空间、人文要素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农村居民生存和福祉的重要载体[810]。农村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农村经济、乡村旅游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乡村空间重构、组织重建、产业重塑[12]。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条件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差距巨大[13]。资源利用不当、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改变[6],致使村镇建设用地空废、农村水土环境污损等“乡村病”日益凸显[14],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日益严峻[10],制约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农户的人居环境治理与保护观念落后于生产生活需求,农村区域的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落后于城市区域[15],致使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备受关注。 因此,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演化机制、整治策略与优化路径等相关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16,17]。

  人居环境质量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8],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居是人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8],农村人居环境可以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农户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要素和地域空间总和,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整治与建设有助于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空间重构;软环境主要是生产生活相关的非物质要素,如组织管理、文化氛围和社会服务等,软环境整治与建设有利于吸引企业与资本下乡、青壮年与农家子弟学生返乡等,培育新型经营与管理主体,促进乡村组织重建[1,12。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实践研究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于法稳等[1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2015年之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方面,之后的研究则注重整治模式、路径与政策等方面;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关注主体、内容、优先序、模式、保障、考核等方面。

  农村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国家、省域和县域尺度,基于村庄调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缺少从村庄层面和农户层面的人居环境调查研究。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点建设内容。精准扶贫解决了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滞后的难题,改善了区域性贫困问题,补齐了乡村发展的部分短板20,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更需要准确识别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明确人居环境整治的理论框架和主要路径,确保脱贫地区乡村转型、发展和振兴。因此,本研究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家人居环境政策演变历程,结合典型县域村庄层面和农户层面的人居环境现状调研,提出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1.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梳理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是保障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2。我国政府持续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整治工作[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和“两管五改”运动、改革开放后的“厕所革命”、文明村镇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措施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面貌[2。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从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要素补给阶段(2004—2009年),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人居硬环境短板,如水电路房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村庄规划与治理、乡村清洁工程等;(2)结构优化阶段(2010—2013年),强调村庄环境整治,开始关注人居软环境建设,如水土保持与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3)功能提升阶段(2014年至今),软硬兼施,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补齐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美丽家园建设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中央相继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2.调查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2.1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调查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成渝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2014年底,贫困村95个,贫困发生率约为12.1%,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是重庆市首批、全国第二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精准脱贫以来,调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2..2问卷调查2020年月,项目组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环境现状”等方面设计县域村庄层面和农户层面人居环境现状调查问卷,邀请调查县303个村庄(街道、居委会)负责人(支书或主任)填写调查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96份。本研究主要关注村庄层面的地膜、棚膜、农药瓶、化肥袋、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垃圾箱、污水处理、公共厕所、学校、卫生室、文化室、广场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层面的农房和厂房废弃与闲置、卫生厕所普及率等现状。

  2..3数据处理本研究通过问题选项所涉及村庄数量占调研村庄总数量的比例,反映村庄农业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普及现状;通过农房倒塌率、废弃率,厂房倒闭率及废弃率,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农户层面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数据处理和绘图分别采用Excel2010。

  3.讨论

  3.1调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形成机制

  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整治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发现,2010—2015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2。重庆市乡村地域广、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2。1997—2015年,重庆市通过改善民生、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措施使乡村人居环境协调指数持续上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向好[2。

  2018年以来,重庆市制定颁发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全市8015个行政村划分为类,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厕所改造、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厕所改造中粪污处理利用不到位、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不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缺乏、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滞后等问题[2。在本研究中,从村庄层面的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来看,仍然有部分村庄没有采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存在棚膜、地膜和农药瓶缺乏充分回收、作物秸秆直接焚烧、家庭养殖粪便和企业废水直接排放等问题。

  其次,配置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比例低于30%,建设有公共厕所的村庄比例也不足50%,仍然有41.45%的村庄没有健身广场。原因在于,村庄层面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善是调查县扶贫期间的主要任务,对于村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宣传的投入相对较少;其次,调查县以山地为主,仅在河谷、山谷间有狭小的平坝,村庄布局散落,修建生态设施的难度较大;第三,由于部分村庄人口外流,空心化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修建公共厕所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必要性。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的村庄普及率也仅有42.55%和58.08%,但学校建设已经充分考虑村内学生数量、学校辐射范围,可充分保障学生的入学要求,又避免了资源浪费。从农户层面来看,农房闲置和倒塌率较高,部分倒闭的企业厂房缺乏循环利用,废弃率较高,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4.结论

  (1)我国政府持续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整治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从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可划分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阶段。

  (2)调查县村庄层面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优于农户层面。部分村庄存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的问题,如棚膜、地膜回收率低,作物秸秆直接焚烧、家庭养殖粪便和企业废水直接排放的村庄占比较高。配置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比例低于30%,建设有公共厕所的村庄比例不足50%,41.45%的村庄缺少健身广场。此外,农房闲置和倒塌率较高,部分倒闭的企业厂房废弃率较高,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3)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期,通过政府的“自上而下”和社会组织及农户的“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构建“省、市、县、乡、村、组、户”人居环境整治网络;在工作内容上应体现农户的主体性,加强农户层面的卫生设施、移风易俗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宁越敏查志强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23(6):1419.NINGYuemin,ZHAZhiqing.Thestudyofevaluationandoptimizationdorhumansettlementinthemetropolitanareas:takeShanghaiasexample[J].CityPlanningReview,199,23(6):1419.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WULiangyong.Introductionto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M].Beijing:ChinaArchitecturalBuildingPress,2001.

  [3]Foley,J.A.,Globalconsequencesoflanduse.Science,2005.309(5734):570574.

  [4]文琦郑殿元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作者:王永生,施琳娜,朱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