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 临沧市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利益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吹遍临沧大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边疆充分显现。 公共文化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 临沧市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利益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吹遍临沧大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边疆充分显现。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一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目前,临沧市共建成临沧文化中心、临沧体育运动中心2个市级公共文体设施,9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77个乡镇8个农场综合文化站,937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94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58个。 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区)级支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点84个、村级终端点943个。 建成414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覆盖11134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 建成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943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补充出版物143481册。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抓好公共文化机构和游客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融合试点,一批图书馆、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被省厅批准为试点单位。
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率达100%。 建立临沧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提高具体指标。 以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目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 全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实施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 以文化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大力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 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专项计划,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把特殊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着力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在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评优活动中,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荣获国家级“发行放映先进单位”。
文化惠民,群众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生活
打造“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启动实施“爱临沧·唱临沧”合唱团组建排练演出、“三老”电影广场、“三老”音乐广场和“临沧好声音天天唱”4项品牌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爱临沧·唱临沧”合唱团组建排练演出进行了宣传报道。 临沧市组织了1万多人参加的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新时代 梦飞翔》和3000多人参加的闭幕式文体表演《绿色临沧 奋进云南》,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临沧亚微节暨边交会系列文化活动、“摸你黑”狂欢节、双江冰岛茶会等区域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重要文化品牌。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着眼于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开展写临沧、唱临沧、拍临沧、跳临沧系列文艺创作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创作一批具有临沧特色的艺术精品,《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得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创作《党的光辉照边疆》《我家临沧》等一批歌颂家乡、歌颂党的文艺作品,大型剧目《千古临沧茶王国》和傣族文化题材的大型剧目《勐相耿坎》编创取得阶段性成果。 启动“一个美得像梦一样的地方”“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主题歌曲创作活动,共创作歌曲10首,目前已完成音乐制作和7个歌曲MV拍摄制作。 创作《严冬过后是春风》《时代逆行者》等一大批抗疫作品,创作推出各类战“疫”文艺作品560余件,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贡献。
文化文艺交流成果丰硕
临沧市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契机,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文化合作,实施文化走出去“先行先试”战略,提升临沧文化对外宣传和影响力。
成功举办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2019国际澳洲坚果发展年会等重大节庆活动。 利用临沧市地处边境地区,与缅甸山水相连,跨境民族语言相同、宗教和风俗习惯相近等地缘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边境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缅甸相关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中缅文化艺术节”,增进睦邻友好。 组团赴缅甸参加中缅“天涯共此时”系列文化活动和首届缅甸(腊戌)中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暨“一带一路‘胞波同行’”中缅文艺晚会及中国临沧阿数瑟文艺展演,分别在仰光、曼德勒等地展示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临沧美食,播放缅语版临沧微电影作品,邀请国际友人、华人华侨进行互动体验,增进各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
文化遗产再现新活力
临沧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沉睡的遗产“活”起来,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为幸福生活提供新能量。
目前,临沧市共登记古遗址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其他类不可移动文物572项(处),可移动53638件,有珍贵文物111件,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26项,市级非遗项目154项,县级非遗项目807项。 为使这些文化遗产发挥作用,临沧市有序推进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区建设等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制定对民族文化精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的资助办法。 加大非遗项目申报力度,增强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和传承活力。 加强对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创造条件“走出去”,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文明新风吹遍临沧大地
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化人,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乡统筹,着力培育文明素养和文明新风。
生态文明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环境现状研究
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边境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一大批“云岭楷模”“道德模范”“云南好人”“最美人物”“感动临沧年度人物”(临沧道德模范)。 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城市3个。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实。 坚持成风化人,展示乡风文明新形象。 深入开展“道德涵养、移风易俗、优良家风培育、民俗文化传承、洁净村庄”五大行动,大力实施“人文素养、文明创建、乡风文明、扶贫扶志、洁净村庄”提升行动,全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创建文明乡镇、村达466个,以点带面,百姓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健康向上,文明之风吹遍临沧大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7712.html